當仁不讓做自己 是孩子強大的生命內核

文/卉心翼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將來有一個成功與幸福的人生。這些期許都需要一個強大的生命內核來支撐,否則孩子的天賦還未綻放就會因各種意想不到的事件而隕落。這個內核就是當仁不讓,堅定不移的做自己。

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往往事與願違,被功利裹脅。我們做的更多的是灌輸給孩子頭腦更多的重複性的知識,而忘記了如何培養孩子成爲他自己,給孩子一個強大的精神內核,在孩子遭遇挫敗或否定的時候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堅定的三觀,不被他人所影響或傷害。

前幾天一小學11歲的繆可馨同學因爲作文一事,在兩節語文課後決絕的選擇了跳樓自殺,讓人唏噓不已,感概萬千,傷心欲絕……我們對當事人不做什麼評判。

我覺得比評判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悲催的事,能喚醒更多的家長們讓孩子當仁不讓做自己,激發生命的熱情與活力,讓孩子能擁有綻放天賦與享受生命的基石,把成爲自己和生命強大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01 認識瞭解自己比灌輸知識更重要

我的一個學生在韓國,他的孩子今年五歲,上幼兒園中班了,古靈精怪。幼兒園老師爲小朋友們設計的活動課是自畫像——觀看東西方畫家們繪製的“自畫像”,給小朋友講解了什麼是“自畫像”,讓小朋友饒有興致地欣賞了各種畫家,並強調各自的個性。

然後讓孩子們對着鏡子觀察自己的臉,畫一幅“自畫像”。老師事先給出了孩子自己的半張臉,讓孩子們自己完成其餘的部分。

孩子們仔細觀察自己的臉,孩子們說:“我的頭髮又薄又多”,“我人中長”,“我眼睛小”……還給孩子每人發一本畫畫作業本,讓孩子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畫出不同狀態的自己,同時給不同狀態的自己分別起個外號。

韓國的小學只上半天課,沒有作業也沒有考試。這種教育方式也是在最近十來年才逐漸改變的。

在幼兒園和小學期間,主要任務不是灌輸知識,注重大腦的訓練,而是引導孩子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養成觀察自己的習慣,不斷擴大對自己的認知,學會接納自己,活出自己的個性。

韓國的這種人文教育的次序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強調個體意識,淡化死記硬背的知識性灌輸,是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把孩子這個完整的人放在首位,學會接納自己,讓孩子成爲一個健康完整的自己,以強大生命之根,從而形成一個強勁的生命內核,爲今後的人生做好生命能量的儲備。

這些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們學習。強大生命之根就是讓孩子成爲自己,活出自己。有了生命的熱情與活力,無論是目前的學習考試還是將來的工作生活等,孩子都會主動融入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獲得進步與成功。

    02 讓孩子成爲一個健全健康的他自己

打開百度,我國中國青少年兒童自殺率居世界首位,據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的數據顯示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而自殺原因學習壓力佔第一位。

學生自殺的原因並不是學習本身,而是因學習而引發的“環境母親”(詳見於後)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孩子對“環境母親”的壓力所產生的應對方式。在外在壓力下,孩子對內在的不良情緒不能承受。長期累積下的壓力,心理防線會因某件事或某種責備而崩塌,孩子就會做出激端的方式結束痛苦。

孩子的自殺是長期累積的負面情緒使內在的壓力山大,所以壓死駱駝的從來都不是那最後一根稻草。

家長朋友要時刻覺察到自己的價值排序,應該把學習放在孩子這個生命個體的後面,孩子生命力的旺盛與內在自我思想的形成,還有孩子應對環境挫敗的承受力與調節能力應該放在首位。

還原本末的正常秩序,讓孩子成爲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堅持自我意志的充實而豐富的人,同時也能允許他人評判自己,這就是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爲自己,也只能成爲自己。不要試圖去改變或控制他人,這是徒勞的。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認知模式來適應這個環境,懂得在困境中如何求助他人,幫助我們一起解決面對生活與學習的難題。

請記得辦法總比問題多,生命的智慧就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只要你放下頭腦的控制與驅使,與自己的心連接,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03 教會孩子當仁不讓的做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曾說過,情緒的產生並不是由我們所遇到的人和事所引發,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這些主觀的認知產生了不同的情緒反應。

而這些對外界的主觀認知都源於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一個對自己有着完整認知的人,他就能悅納自己的全部,當仁不讓的做自己,擁有強大的生命內核,那這個人的情緒就不會輕易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

其實當一個人有了自我的主體意識,不再因他人的評價而起情緒波瀾時,別人對我們的認知也會發生改變。

所以讓孩子能成爲自己,堅定自己的意志,察看自己的認知評價模式,並不斷拓展認知範圍,才能經得起狂風暴雨的洗禮。

在這裏要強調的是,家長在家庭生活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家長要成爲孩子的人生導師,而不是文化課輔導老師;家長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而不是學習的管理者;家長是孩子心靈的陪伴者,而不是人生的決定者。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知道“我”和別人不一樣。“我”的感覺和想法,我的閱讀背景與家庭教育,讓“我”擁有的觀點與價值觀等很多地方都和別人不一樣。每個生命都是世界的唯一,沒有誰能夠替代,我們要倍加珍惜。

讓每個人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擁有自己的想法與信念,這就是我們給世界最好的祝福。

其次家長要教會孩子接納自己

只要是真實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無所謂對與錯。引導孩子自己先要學會接納承認,允許想法與念頭的存在,接納內在情緒的起伏變化,承認自己有很強的攻擊性,還有對異性的喜愛,對性的好奇……至於別人認可還是否定,那是別人的事,我們不能改變也無需改變。

當孩子學會了允許、接納與承認自己人性的全部時,孩子就有了自我的完整認知,從自己身上體驗到人性原來有很多個面向,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無所謂對與錯。

進而瞭解到宇宙與自然的奧祕,萬事萬物都有多面性。就像玫瑰花一樣,她芬芳撲鼻,美麗動人,但它有刺又會扎到我們。我們離不開雨水的滋潤,但它也會給我們帶來洪澇的災害等等。我們要做的是允許接納自己與萬物生靈的本性,在接受吸收它們養分的同時,也要學會了解它們的習性,如何防止傷害。

比如當遇到老師的否定或強權管理時,孩子也會想到像允許自己與萬物生靈一樣,不是對抗排斥而是允許接納。允許老師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遵守學校的規則與紀律,適應競爭的環境。引導孩子只管從學校的資源中,去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與智慧,升級自己的裝備,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再者要教會孩子守住自己的心理邊界

我國心理學大咖武志紅的“心理邊界”,給了很多委屈求全的人們強大的心理支持與指引。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克特在他的客體關係理論中,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環境母親”,說明外界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非常大。

當“環境母親”過度入侵孩子的心理邊界時,對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說真的很難阻擋,畢竟還沒有形成強大的自我阻擋力,所以很容易被傷害。

家長平時在家一定要守住孩子的心理邊界,讓孩子能對自我邊界意識有高度的敏感性與自主性。知道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自我的感覺與想法,家長不要過度侵入,包辦代替。

家庭中的邊界意識會讓孩子習慣性的應用到學校與社會,這也是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以此來應對不同的環境,學會與這個世界碰撞。

孩子的精神獨立是孩子形成自我生命內核的關鍵,讓孩子捍衛自己的權利,守住自己的邊界,堅定自己的夢想,支配自己的行動,爲自己的學習與人生負責。

這樣即使孩子遇到不可理喻的老師,他也會在心裏對自己說:你已經入侵了我的邊界,我心裏不接受,你的這些言行與我無關。但我允許你繼續活你自己,自說自話。

最後把這段經典電影臺詞送給我們的孩子們,祝願每一個孩子能當仁不讓的做自己,珍愛自己的生命。

願你在被打擊時,

記住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

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