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養生9法

 

藥王孫思邈,隋唐時的名醫。在醫治好無數病人後,總結自己的臨牀經驗、古人的臨牀經驗和醫家理論,編成兩部醫學鉅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稱《千金方》,一直流傳至今。

現在的武當山、青城山、白雲觀等道觀裏供奉的藥王就是孫思邈,人們在對他頂禮膜拜的同時,也對他的年齡和養生方法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有人說他生於公元581年,卒於公元682年,享年101歲。但根據唐朝正史書《舊唐書》、《新唐書》等佐證分析,孫思邈大約生於公元541年,卒於公元682年,終年141歲。不管是哪個說法,藥王孫思邈的歲數都超過了100歲。

這位長壽名醫,自己也是運動養生的實踐家,通過長年的實踐,孫思邈總結出9大簡便易行、功效卓著的養生法,主要內容如下:

1.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掃上去,經後腦歸回頸部。早晚做10次,可以健腦、防治老年癡呆症,明目祛風,防治頭痛、耳鳴、白髮和脫髮。

2.目常運 閤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轉;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順時針轉動,再逆時針轉,各轉56圈。可以強化眼部供血,糾正近視和老花眼,防治魚尾紋。 

3.齒常叩 口微合,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鬚髮出聲響,輕輕慢慢做36下。可以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防止面部塌陷。

4.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卜”的一聲。重複做10下;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別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噗噗有聲。每天臨睡前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活化腦細胞,提高工作效率,推遲老年癡呆症。

5.頭常搖 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爲一次,共做6次,然後反方向重複。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病;不過,動作要慢,否則頭會暈。

6.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左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助治消化不良,預防和減輕腰痛,減肥瘦腰。

7.腹常揉 搓手36下,掌心發熱後兩手交疊,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再逆時針轉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治療便祕和失眠。 

8.腳常搓 兩手大拇指輪流按壓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常常做這個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各種頭痛。此外,腳底集中了人體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按腳可以強化各器官,對身體有益。

9.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俗話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散步確實是有益的運動。胃下垂者不宜飯後馬上散步,應過一個小時再散步爲宜。

總結語句9個常:發常梳、目常運、齒常叩、耳常鼓、頭常搖、

               腰常擺、腹常揉、腳常搓、常散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