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生奧祕:成就事業者十大必備素質

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要取得大成功,要成就一番真正的大事業,其難度和必然遲早遭遇到挑戰,遠遠超乎臺下圍觀者的想象。我對上百名世界一流或偉大的成功人士(科學家、企業家、思想家、政治家、藝術家)的成功過程及其成功要素進行了一些研究之後,發現成功的途徑雖然千差萬別,但成功內質卻異構同質,其中許多決定性要素卻是基本一致的。這意味着,人生的成功其實有着可以學習和遵循的方法。一個智力智力正常的人,只要遵循歷史上許多傑出、偉大人物的成功方法,並且願意爲之付出艱苦的努力,同樣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許多沒有取得成就甚至沒有真正去努力的人,總是把自己個人的失敗歸因於外部環境條件的不匹配不成熟;但事實卻是--在同樣的環境下,同樣起點甚至起點更差的人卻難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環境當然影響環境中的每個人的成長,但傑出的人卻並不被環境所限,而是超越環境限制,獲得令人驚異的成長。

  原因何在?原因在於:成功者與失敗者對待自己和環境的態度、調適自己與環境的關係的出發點不一樣。成功者充分利用環境中的所有因素包括不利因素,將其化作對自己磨練成長的有利因素,敢於取捨,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出巨大犧牲,集中所有力量,專心追求自己的目標,從而形成了聚焦效應和壓力轉化爲動力的能量守恆轉化效應。失敗者則安於現狀,完全被環境所限制甚至塑造,喪失了自身應有的能動性,其結果必然是平平凡凡,消磨於環境遏制牢籠之間。

  我最近總結所研究過的上百名成功人士的成功規律,發現成功人士必然具備以下十大要素當中的絕大部分優點。我們要牢記的是,成功並不是成功自己找上門來,成功是成功人士歷盡艱辛,用智慧和踏實的勞動,克服困難,逐漸創造出來的,創造的過程同時也是成就一個人自身的過程,人自身成功到什麼程度,事業就能成功到什麼程度。

  一、很強的目的性或目標性

  中國人愛把它叫做志向,立志,其實質是有很清晰的工作、奮鬥目標。我最近有個很大的啓發,就是凡事都要圍繞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去做事,凡是無益於達成自己目標的事情少做甚至堅決不做,即無論在工作、生活上,絕不做無用功。因爲無用功表面看都是有用的東西,但其實對於實現目標勞而無功,徒然浪費表情和時間,成了反作用。

  凡是成功的人,做人做事都有很強的目的性,目標十分明確堅定。想想毛澤東、拿破崙、牛頓、居里夫人、愛迪生、老福特吧,這些人很清楚自己要達到什麼目標,然後就埋頭苦幹,在工作中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做事目的性不強的人必然浪費時間,而時間是成功者所能擁有的最大財富資源之一,時間和精力對於成功者來說,都是浪費不起的,所以魯迅說,浪費別人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

  二、很強的意志力或者信念

  頑強的意志力,耐心耐力,對於自己所選擇的目標及工作過程的價值的信念,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之路可以走多遠。成就一番偉業,需要經歷一個相對漫長的連續奮鬥的時期,其間會遇到許多原本局外人意想不到的困難,推進一個事業,需要長年累月大量地勞動。沒有一項事業是一蹴而就,象外人眼裏那麼輕鬆愉快地可以完成的。

  這種長期的艱苦勞動,對於許多意志薄弱的凡人來說,是一件生命不能承受的重負,但對於成功者來說,這恰恰是樂趣的來源。成功者則往往樂此不疲,在爲事業奮鬥的過程和所獲得的點滴成果當中,獲得無上的榮耀和幸福感。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自己就是這一理論的最好榜樣,他自我評價“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可算是現代熱門的終生學習理論的中國鼻祖了。

  需要指出的是,意志力、耐力往往與信念有關。沒有信念或信念不堅定,是不可能產生定向作用的意志力和耐力的。一個人只有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他的意志力、耐力才能長期保持甚至自覺強化在某些方向上。我本人於此感受頗深,每當事業遇到障礙,人生成長出現困惑的時候,明確的目標、堅定的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堅定意志,確認工作及自我人生價值,從而獲得心理、精神能量補充,重新煥發出活力和更大生機。

  三、很強的抗高壓能力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最大差異還表現在抗壓能力上。成就事業必然需要時時面臨許多困難,更多時候還可能長期處於逆境當中,即使事業初步成功之後,成功者仍然面臨事業發展過程當中新的困難,人生成功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個人不斷鼓舞自己,竭力克服困難,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壓力是與成功過程相伴的一個伴隨因素。有無能力抵抗來自環境、他人及自己內在的心理、生理壓力,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現代心理學發明了情商概念,又發明了“逆商”概念,情商和逆商本質上都是化解內外壓力的重要能力。缺乏逆商,任何的人類進步都是難以想象的。

  尤其關鍵的是,成功者往往會比一般人面對更大的壓力。一個人所要達到的目標越高,他所要完成的工作就越多;他所要完成的工作越多,他所要面對的困難就越大越多;他所要面對的困難就越大越多,他就必須具備更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資源的能力和麪對更大更深層次的壓力。可以這麼說,一個人所能抵抗的壓力有多大,他的心理能量就有多大,他的事業空間和可能成就就有多大,抗壓能力與一個人的成功程度完全成正比。

  四、全力以赴的精神和工作方法

  成功者做事均遵循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及工作方法。成功者做事,必事先考慮其可行性,可能代價,投入資源及產出比例,失敗的必然及可能風險。在思考清楚這一切之後,一旦做出決定,此事應該做,馬上開始着手一項新的工作。而且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一旦投入,必全身心投入,對於結果更是志在必得。否則,他們就寧願放棄不做。成功者都不約而同地嚴格禁止自己做那些表面有用其實勞無無功的事務。

  全力以赴不僅意味着拼命工作,而且還意味滿懷熱情地克服自身的劣勢因素。事實上,包括成功人士在內,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足的方面,但成功者卻通過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較爲成功地克服或化解了自身存在的劣勢。具體方法就是:客觀看待並清醒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採取行動立即加強劣勢方面的學習及與他人合作,最關鍵的一點是漠視甚至完全消除劣勢給自己造成的心理壓力,以更從容、自信、嚴謹、專業的態度來倍加努力地開展工作。不受自己存在的劣勢所困擾,就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優勢,提升整體工作水平,更益於成功。

  五、剋制力及極強的自信心

  成功者都具備極強的自我剋制能力。人的天賦、時間、精力、能力都不可能是無限的,成功者知道要成功應當怎麼對自我資源進行嚴格管理。一個人只有將自己所有的智慧、精力、時間集中往自己確定的某個目標、某項事業上使用,才能發揮自我資源的最大效益。而集中就意味着有所爲有所不爲,就意味着需要剋制自己某些方面的慾望和天性,需要有計劃地履行甚至重造自己,根據事業的需要,將自己打造成成一個適合於開創自己事業的那一類人,而不是順其自然,對自己放任自流,缺乏管理。

  近年來,我越來越意識到人是逼出來的。成功者不但接受外界正向的逼迫,同時也接受外界負面的逼迫;不僅迎接外界的逼迫,而且有意識地給自己增加負荷,不管有沒有外界因素逼迫自己,都始終如一地自己逼迫自己。所謂逼迫,也就是極大地自我剋制,迫使自己往事業所需要的方向奔跑彙集。人之所以能成爲他想成爲的人,象我說的,成爲一個完全可自我塑造、自我生成的動物,就是因爲他剋制了自己,也就同時修煉了自己。

  李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表達了許多成功人士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正心聲:成功者與失敗者相比,更懷有對於自我奮鬥、自我價值的強烈自信心。正常正確的自信心建立在對於自己能力素質及預期目標、實現目標方法的理性研究上,是知行合一的實踐理性,而不是臆想,或僅僅是美好善良的願望而已。自信心是成功者所有心理能量積聚的根基。沒有了自信,龍飛鳳舞就會變成蛇影雞形,再大的才能和能量失去點火器,形同虛設而已。


<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六、高標準要求自己

  成功者都時時對自己提出工作事業發展上的高要求,只要自己能夠做得更多更好的事情,成功者對於自己已取得的成績永不滿足。人必須自己對自己先提出超過客戶、上級、事業本身所期望的工作要求,才能獲得更多的認同與他人支持,也纔有可能取得令人驚喜的成績。成功者永遠主動地做足自己應該做的所有工作,並且預先自己自動提高工作要求,讓人感覺到他做得“永遠比你期望的多一點點”。這樣一種工作的自我期許和要求,在工作方向和方法正確的情況下,自然會產生更令人振奮的工作成果。

  高標準要求自己的成功者,都以自己從事的工作及自己所能取得的卓越工作成果爲樂,艱苦的工作過程是辛勞的,但成功者自能從工作的快速進展和他人讚許的反饋中獲得正面的自我激勵。正如一些成功者所說,成功者必須自己是自己的“發動機”,成功者發動別人,但更重要的是要先發動好自己。沒有內在的動力的人們就會惰怠,難以發揮出自己本來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本可完全到手的成功就會與之失之交臂。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異也在於是否真正高標準要求自己了沒有,在於有沒有按照高標準去真正努力。

  七、追求效果或結果導向

  成功者苦苦甚至死死追求一個他想要的結果,成功者做事凡事必須有個結果。這一優秀品質促使他關注事業過程,但不爲過程而過程,而是爲結果而關注過程。成功者把過程當作達成結果的一種方法來看待,因而對於過程的作用和效益非常敏感,從而避免了普通人只關注過程而產生的過程形式主義,過程的目的是一定要有一個結果,沒有結果或產生不了結果的過程是浪費,對於成功沒有任何意義。

  成功者關注結果,因此無論他們表面上看是什麼傾向,但其骨子裏都是實用主義。實用主義的準確意思是:做的事必須帶來實際有用的東西。理論家有理論家的實用主義,企業家有企業家的實用主義。研究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有他自己的實用目標。一個詩人也有他自己的實用主義,成功者必須實用主義。但關注結果並不意味着不講過程,事實上,所有成功者都是過程管理的高手,他們具有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的完整視野。

  八、專業與精簡化方法

  專、精亦是成功者的一個重要特徵。專,專業指用專業的理念,專業的態度,專業的工具,專業的方法,專業的行爲,專業的人員,從事專業的工作。大量的成功者在開創一項事業時,在某其事業的領域並非專家,但他們學習能力非常強,他們將通過高度忘我的學習,很快會將自己培養成自己行業、專業的專家,從而對事關本事業成敗的全過程及關鍵因素一目瞭然,成竹在胸。從而極大地避免了因操作不當而導致工作、事業失敗的風險。

  精,精簡指所有的工作方法、步驟都應當儘量精當簡易。《易經》有云:“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文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就道出了簡易對於確保事業成功的重要性。精簡是一種理念和行事風格,精簡亦有助於體現並提升專業工作效率。

  專與精,前者需要“舉輕若重”,工作、事業上的事無小事,全部需要認真仔細地落實;後者需要“舉重若輕”,無論多麼複雜繁瑣之事,均應該儘量簡單容易化去分解操作,行難於易,難者亦易矣。兩者一結合,就構成了以效果爲導向的“思考繁密、操作簡易”的工作方法。光是周密謀劃或光是強勢執行都無法達成最佳效果。

  九、克服狹隘的自尊心

  成功者做事容易進入忘我狀態,達到忘我境界,集中全副精力於解決工作、事業面臨的問題。成功者是典型的問題解決導向型人才,而非時時關注自我權威、自己面子是否受到影響的自我中心者。事實上,克服“自尊心”意味着最大程度地全方位地開放自我,吸納他人的信息、智慧,與他人共鳴,從而擺脫“我執”的“小我”,達到集成智慧的“大我”,形成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大視野、大信息,大頭腦、大心靈、大決心、大智慧”。

  克服狹隘的“自尊心”意味着個人情緒及個人私見上的巨大突破。成功者都有意識地克服自我,特別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以不斷超越自我爲榮,事業成功有如源頭活水,水到渠成,不足爲奇。高山不讓碎石,大海不拒細流,成功者突破自我的結果是心智的成熟和事業空間的倍增。

  十、永不枯竭的行動力量

  成功者不同於失敗者的又一特徵是他們深知----思、知、言、行四者之間的關係。想了、思考了並不代表想清楚了、知道了,想清楚了、知道了並不一定要說出來,說出來了、說了很多次了也並不代表我們真的做了、真正地行動了。思與知是兩回事,知與行是兩回事,言與行也是兩回事。思是必要的,知也是必要的,言也是可以的,但行則是必須的。思要認真仔細地思(分析思考、規劃謀劃),知要深入細緻地知(明白全體、局部和關鍵點),言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言(工作事業不是炫耀口技),行要腳踏實地、快速認真地行。

  想到了不代表做到了,說到了也不代表做到了,而工作、事業的成果只有通過“實行”才能獲得。成功者都是想好了再說,想好了就做,所有工作成果都只能是做出來的,越是巨大的工作成果越是努力付出做出來的,而且一旦做了就還必須做對做正做好,做了不好好做或者做不好,還不如不做。超強的行動意志和行動力是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巨大區別之一。

<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