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規劃-概念與公式總結

linear algebra

用空間的語言表達向量、矩陣和行列式

向量與空間

基底

  • 線性空間是一個只有原點的空間,沒有座標,沒有刻度。所以在線性空間中只能做向量的加法與數乘(數字與向量相乘)運算。
  • 但是爲了能夠更好的描述有向線段,所以需要基底。所以作爲基準的一組向量作爲基底,這一組向量中的的每個向量稱爲基向量。
  • 基底的選取條件:
    • 當前空間中的任何向量v\overrightarrow{v}都可以表示爲:
      v=xie1+...+xnen\overrightarrow{v}=x_i\overrightarrow{e}_1+...+x_n\overrightarrow{e}_n
    • 並且這種表示方法是唯一的。
  • 線性組合:
    • 將可以用數u1,...,unu_1,...,u_n表示出來的向量u1e1+...+unenu_1\overrightarrow{e}_1+...+u_n\overrightarrow{e}_n稱爲e1,...,en\overrightarrow{e}_1,...,\overrightarrow{e}_n線性組合表示。

維數

  • 維數 = 基向量個數 = 座標的分量數

座標

  • 只有在指定基底的情況下,纔有座標。

矩陣與映射

暫時定義

  • 當矩陣行數與列數一樣時,表示的是正方矩陣。簡稱爲方陣
  • 矩陣乘積
  • 矩陣就是‘平直’關係
    • 滿足f(x+y)=f(x)+f(y)f(x+y)=f(x)+f(y)以及f(cx)=cf(x)f(cx)=cf(x)的映射f,稱爲線性映射。(其中x,y爲維度相同的向量,c爲常數,f(x)的值爲向量)
    • 因此,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得到,乘以矩陣的運算就是線性運算。反過來說,任意的線性映射f一定可以改寫成’乘以某矩陣的形式‘
    • 矩陣就是用座標表示的線性映射。
      • 怎麼理解上面這段話,假設e1=(1,0,0...,0)T...en=(0,0...1)Te_1=(1,0,0...,0)^T...e_n=(0,0...1)^T看做是輸入,
      • 將每個輸入經過f(線性映射)後得到的輸出記爲ai=f(ei)a_i=f(e_i)。那麼,對於輸入x=(x1,..,xn)Tx=(x_1,..,x_n)^T來講,對應的輸出就是f(x)=x1a1+...+xnanf(x)=x_1a_1+...+x_na_n.其中a表示向量。
      • 則將a向量順序排列後,構成矩陣A=(a_1,…,a_n)。這樣的話就可以用矩陣A表示f(x)。
      • 則f(x)=Ax,因此可以說矩陣就是用座標來表示的線性映射。

用矩陣來表達各種關係

矩陣就是映射

  • y=Axy=Ax,也就是說,制定了矩陣A,就確定了從向量到另外一個向量的映射。實際上,這纔是矩陣最重要的機能。
  • 對於矩陣A
    (10.30.70.6)(1) \left( \begin{matrix} 1 & -0.3 \\ 0.7 & 0.6 \end{matrix} \right)\tag{1}
    如果使用A矩陣對某個向量空間進行線性映射,則就相當於KaTeX parse error: \tag works only in display equations
    被移動到了KaTeX parse error: \tag works only in display equations
    同時,KaTeX parse error: \tag works only in display equations被移動到KaTeX parse error: \tag works only in display equations
  • 所以對上面的總結:
    • 矩陣的每一列分別是對基向量的映射,例如,矩陣第一列是對第一維基向量的映射,也就是第一維基向量到達的終點。矩陣第二列是對第二維基向量的映射。

矩陣的乘積=映射的合成

  • 基本性質,對於數c,c,c^,,向量x,矩陣A,B,C,有以下各式成立:
    • (cA)x=c(Ax)=A(cx)(cA)x = c(Ax) = A(cx)
    • (A+B)x=Ax+Bx(A+B)x = Ax + Bx
    • A+B=B+AA+B = B+A
    • (A+B)+C=A+(B+C)(A+B)+C = A+(B+C)
    • (c+c,)A=cA+c,B(c+c^,)A = cA+c^,B
    • (cc,)A=c(c,A)(cc^,)A = c(c^,A)
    • A(B+C)=AB+ACA(B+C) = AB + AC
    • (A+B)C=AC+BC(A+B)C = AC+BC
    • (cA)B=c(AB)=A(cB)(cA)B = c(AB) = A(cB)
  • 向量是一種矩陣麼? 是的
  • 不隨座標變化而改變的值,稱爲標量。

矩陣的乘方 = 映射的迭代

  • 這裏的矩陣一定是方陣。
  • 運算性質:
    • (A+B)2=A2+AB+BA+B2(A+B)^2=A^2+AB+BA+B^2
    • (A+B)(AB)=A2AB+BA+B2(A+B)(A-B) = A^2-AB+BA+B^2
    • (AB)2=ABAB(AB)^2 = ABAB
  • A0=IA^0 = I,其中I是單位矩陣。一般來說含有0特徵值的矩陣的0次方都是沒有意義的。

零矩陣,單位矩陣,對角矩陣

  • 零矩陣
    • 所有元素都是0的矩陣稱爲零矩陣。記爲O。
    • 零矩陣表示的映射是將所有得點都映射到原點的映射。
    • A不等於0,B不等於0,也有可能得到BA=O.
    • A不等於0,也有可能得到A2=0A^2=0
  • 單位矩陣
    • 方陣中,如果除了’\‘(從左上到右下)方向的對角元素是1,其餘元素都是0,則該矩陣稱爲單位矩陣,記爲I。
    • 單位矩陣表示的映射是什麼都不做的映射,從中也可以理解單位矩陣爲什麼是對角線爲1的矩陣。
  • 對角矩陣
    • 在方陣中,’\‘(從左上到右下)方向的對角線上的值稱爲對角元素,對角元素以外的稱爲非對角元素。
    • 定義:非對角元素全部爲0的矩陣稱爲對角矩陣
    • 對角矩陣表示的映射是“沿着座標軸伸縮”,其中對角元素就是各軸伸縮的倍率。
    • 對角矩陣的乘方與乘法都是直接對對角元素做操作。
    • 對角矩陣的概念與座標系的選取有關。在線性空間中的相同線性映射,在不同的座標系中,可能會有不能的映射矩陣,例如對角矩陣,非對角矩陣。既然是相同的線性映射,則對角矩陣計算簡單,所以一般選取適當的座標系,將線性映射等同於對角矩陣。因此,可以說對角矩陣與座標系相關。
    • 零矩陣以及單位矩陣與座標系無關。單位矩陣f(x)=xf(\overrightarrow{x})=\overrightarrow{x},零矩陣f(x)=0f(\overrightarrow{x})=\overrightarrow{0}
    • '/'方向的對角矩陣表示爲反對角矩陣。

逆矩陣 = 逆映射

  • 定義:對於方陣A,它的逆映射對應的矩陣稱爲A的逆矩陣。記爲A1A^{-1},(逆矩陣強調方陣)
  • 對於任意的向量x,若有Ax=yAx=y,則有A1y=xA^{-1}y=x,反之亦然。
  • AA1=A1A=IAA^{-1}=A^{-1}A=I
  • 把向量壓扁成一點(扁平化)的映射所對應的逆矩陣不存在。
  • 逆矩陣唯一存在:
    • Z=A1AA1=(A1A)A1=A1Z = A^{-1}AA'^{-1} = (A^{-1}A)A'^{-1} = A'^{-1}
    • Z=A1AA1=A1(AA1)=A1Z = A^{-1}AA'^{-1} = A^{-1}(AA'^{-1}) = A^{-1}
    • 所以,A1=A1A'^{-1} = A^{-1},所以逆矩陣一旦存在就是唯一的。
  • 當A是矩陣時,XA=I與AX=I是等價的。具體理解參考45頁。
    • XA=IXA=I,表示的是已知y,滿足y=Axy=Ax的x只能有一個。
    • AX=IAX=I,表示只要選擇合適的出發點x,通過y=Ax,無論什麼樣的目標點都能達到。
  • 基本性質
    • (A1)1=A(A^{-1})^{-1} = A,將A的逆再逆回去,還是A
    • (AB)1=B1A1(AB)^{-1} = B^{-1}A^{-1},對於先B後A的映射的點,要想還原回去,首先要逆一次A,然後再逆一次B.
    • (Ak)1=(A1)k(A^k)^{-1}=(A^{-1})^k,對於經過A映射k次的點,還原時,也要逆k次。
    • 當要證明Y是X的逆矩陣,只要證明XY=I即可。
  • 對角矩陣的情況:
    • 對角矩陣的對角元素表示的是對每個座標軸的伸縮,所以它的映射的還原就是每個座標追相應的伸縮1/a倍,要注意的是,在對角元素其中一個元素爲0時,這樣的映射就無法找到逆映射。這種情況下,A變成了一種扁平化映射。

分塊矩陣

  • 定義:以水平線和豎直線將矩陣分割成較小的矩陣,這些較小的矩陣組成一個矩陣,這個矩陣就是分塊矩陣
  • 分塊矩陣的運算主要就是將每個小矩陣當做元素來處理。
  • 分塊對角矩陣:
    • 如果分塊矩陣的’'方向對角線(主對角線)上的區塊都是方陣,並且非對角線上的矩陣都是零矩陣。則稱這樣的矩陣爲分塊對角矩陣
    • 參照對角元素的概念,我們稱A1,A2,A3,A4A_1,A_2,A_3,A_4爲對角區塊。
    • 分塊對角矩陣也是與座標系選取有關的概念。

用矩陣表示各種關係

  • 高階查分與高階微分(P53)
  • 消除常數項(P53)

座標變換與矩陣

  • 座標變換:
    • 座標變換可以用“乘以方陣A”的形式表示,這裏的A存在逆矩陣。
    • 反之,乘以某個存在逆矩陣的方陣A,也可以用座標變換來解釋。
  • 用矩陣表示座標變換
    • 一般來說,座標變換都可以表示爲‘乘上一個矩陣’的形式
    • 座標變換時,作爲向量實體的有向線段是不變的,而其座標表示是變換的。

轉置矩陣

  • 對於矩陣A,將其行列互換得到的矩陣,就稱爲A的轉置矩陣,記爲ATA^T.
  • 轉置的運算順序與乘方運算同級別。(AB)T=BTAT(AB)^T = B^TA^T,(AT)T=A(A^T)^T = A.(A1)T=(AT)1(A^{-1})^T = (A^T)^{-1}.
  • 共軛轉置:
    • 共軛表示改變複數虛數部分的符號得到的複數,z=3+3i -> z=3-3i
    • 定義: A=ATA^* = \overline{A}^T,其中A\overline{A}表示將A的各個元素取(復)共軛得到的矩陣。
    • 共軛轉置的性質:
      • (A)=A(A^*)^* = A
      • (AB)=BA(AB)^* = B^*A^*
      • (A1)=(A)1(A^{-1})^* = (A^*)^{-1}

行列式與擴大率

行列式 = 體積擴大率

  • 一般情況下,對於n階方陣A,‘n維版本的體積’的擴大率,就是行列式det A.
  • 2階方陣(aa)A=(a_1,a_2)的行列式也可以解釋爲有向量a1,a2a_1,a_2圍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主要就是面積爲1的正方形,經過A的變換之後,得到的就是該平行四邊形。
  • 在對圖像進行鏡像翻轉變換的情況下,可以用負的擴大率來表示。
  • 圖形扁平化的情況下,體積擴大率爲0.
  • 體積擴大率的說法有什麼用?
    • 在多重積分的換元法中,行列式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 在研究概率密度函數根據隨機變量的變化而產生的變化時,是要依靠行列式的,
    • 行列式可以用來檢驗是否發生了退化。
  • 非方陣的情況下,沒有行列式的定義。
  • 壓縮扁平化是指把不同的點映射到同一點的意思。這與detA = 0是等價的。

行列式的性質

  • 簡單性質
    • det I = 1,因爲保持不變,所以變化率是1.
    • det(AB) = (det A)(det B),首先映射B造成了det B倍的變化,接下來映射A帶來det A倍的變化。
    • (detA)(detA1)=det(AA1)=detI=1(det A)(det A^{-1})=det(AA^{-1})=det I = 1
    • detA1=1/(detA)det A^{-1}= 1/(det A)
    • 當det A = 0時,A1A^{-1}不存在。
    • 當矩陣中的兩個列或者行完全一樣,或者某一列或者行爲0,則該矩陣的行列式爲0.
    • 對角矩陣的行列式爲對角矩陣中各個對角元素的乘積。
  • 有用的性質
    • 行列式中,把某一列乘以常數,加到另一列上,行列式的值不變。
    • 對角線下方全部都是0元素的矩陣,稱爲上三角矩陣。其矩陣的行列式爲對角線元素的乘積。
  • 轉置矩陣的行列式
    • 轉置矩陣的行列式與原矩陣的行列式相等。即det(AT)=detAdet(A^T)=det A
    • 換言之,行列互換之後,行列式的所有性質依然成立。
  • 關鍵性質
    • det(ca1,a2,...,an)=cdet(a1,a2,...,an)det(ca_1,a_2,...,a_n)=cdet(a_1,a_2,...,a_n)
    • det(a1+a1,,a2,...,an)=det(a1,a2,...,an)+det(a1,,a2,...,an)det(a_1+a^,_1,a_2,...,a_n)=det(a_1,a_2,...,a_n)+det(a^,_1,a_2,...,a_n)
    • det(cA)=cndetAdet(cA)=c^ndetA
    • det(A+B) != detA+detB.
      • =(1,a2)A=(a_1,a_2)B=(b1,b2)B=(b_1,b_2)
      • det(A+B)=det(a1+b1,a2+b2)=det(a1+b1,a2)+det(a1+b1,b2)=det(a1,a2)+det(b1,a2)+det(a1.b2)+det(b1,b2)=detA+det(b1,a2)+det(a1,b2)+detBdet(A+B)=det(a_1+b_1,a_2+b_2)=det(a_1+b_1,a_2)+det(a_1+b_1,b_2)=det(a_1,a_2)+det(b_1,a_2)+det(a_1.b_2) +det(b_1,b_2)=detA+det(b_1,a_2)+det(a_1,b_2)+detB
    • 行列式的正負號代表了圖像的鏡像翻轉,於是,交換兩列會改變行列式的正負,這種性質稱爲交替性。

行列式的計算方法

  • n階行列式的值等於它的任意一行(列)的元素與其對應的代數餘子式的乘積的和。
  • Δij=(1)i+jΔij,\Delta_{ij}=(-1)^{i+j}\Delta^,_{ij},其中,Δ\Delta表示代數餘子式,i表示行數,j表示列數,其中Δ,\Delta^,表示餘子式,是除去某一個元素的所在行列後剩餘矩陣的部分組成的矩陣。
    這種展開方式被稱爲行列式按行(列)展開或拉普拉斯展開。
  • 逆矩陣公式
    • 伴隨矩陣定義: 
      adjA=(Δ11Δ21Δ31Δ12Δ22Δ32Δ13Δ23Δ33)(1)adj A = \left( \begin{matrix} \Delta_{11} & \Delta_{21} & \Delta_{31} \\ \Delta_{12} & \Delta_{22} & \Delta_{32} \\ \Delta_{13} & \Delta_{23} & \Delta_{33} \end{matrix} \right)\tag{1}
      注意這裏面每個元素都是代數餘子式,而且注意下標行列都是相反的。
  • 如果(adjA)A(adj A)A,則結果的每個對角元素都等於det A,非對角元素都爲0。結果證明看P94.因此:
    (adjA)A=(detA000detA000detA)=(detA)I(adj A)A=\left(\begin{matrix} det A & 0 & 0 \\ 0 & det A & 0 \\ 0 & 0 & det A \end{matrix}\right)=(det A)I
    因此,可以得到:
    A1=1detAadjAA^{-1}=\frac{1}{det A}adj A
    從這個式子中可以看出如果detAdet A不等於0,則A1A^{-1}必然存在

秩、逆矩陣、線性方程組 — 溯因推理

問題設定:逆問題

  • 這類已知結果y去推測原因x的問題,稱爲逆問題。考慮從原因x出發去預測結果y,這樣的問題稱爲順問題。
  • 所謂的逆問題,其實就是線性方程組。

良性問題(可逆矩陣)

可逆性與逆矩陣

  • 令y=Ax,其中x,y具有相同的維數,則A是方陣。如果A存在逆矩陣,則
    x=A1yx=A^{-1}y
    上面的公式中,存在逆矩陣的方陣A,稱爲正則矩陣(可逆矩陣,非奇異矩陣),而不是正則矩陣的,則稱爲奇異矩陣。

線性方程組的解法(係數矩陣可逆)

  • 用消元法解多元一次方程組
    • 通過不斷的變量替換的方法消解變量的個數,反覆使用這個原理求解問題。
  • 用分塊矩陣表示線性方程組的求解過程
    • 主要就是通過不斷的進行線性變換,每行的開始變爲1,然後不斷的進行消元,可以簡稱爲消元法。
  • 只用分塊矩陣求解線性方程組 —Gauss-Jordan法
    • 主要就是將每行乘上一個數,或者乘上一個數後加到另一個行上。最終的目的是將矩陣變成單位矩陣。如果在變換時,對角線上的元素不能變成1,而是爲0,則可以換行來處理。

逆矩陣的計算方法

  • 線性方程組的解法
    • 如果線性方程組能夠求解,則逆矩陣一定能夠求解。
    • Ax = I,當求解A的逆矩陣時,只要求解這個方程組時,就可以得到A的逆矩陣x。
  • 應用分塊矩陣表示的解法
    • 形如(AI)=(IX)(A|I) = (I|X) 區塊X就正是我們要求的A1A^{-1}
      • 在A的右邊添上單位矩陣I
      • 計算步驟:運用線性方程組的筆算法中的變形方法,將左側區塊(最初的A部分)變成I
      • 完成後,右側區塊(最初的I部分)就是A1A^{-1}

初等變換

  • 上面的逆矩陣的求法主要可以總結爲:
    • 將某行乘以C(c不等於0)
    • 將某行的c倍加到另一行上。
    • 交換兩行
  • 以上的操作都可以用‘乘上一個矩陣表示’,這些操作稱爲初等(行)變換。
  • 瞭解上面的內容後,無論是解線性方程組還是逆矩陣,都可以用現行變換的方式理解。
  • 對於矩陣(A|y),只要做成矩陣,就可以變成(I|s)的形式,用公式表達就是:
    P(Ay)=(Is)P(A|y) = (I|s)
  • 將上面的區塊展開,即
    PA=IPA = I
    Py=sPy = s
  • 由第一式可知P=A1P=A^{-1},由第二式可知X=P=A1X = P = A^{-1}
  • 如果方陣A可逆,則可以通過初等變換得到單位矩陣I。反之,若A不可逆(奇異),則不能。
  • 初等變換與行列式的關係
    • 將i行乘以c,行列式值爲原來的c倍
    • 將j行乘以c加到第i行,行列式值不變。
    • 交換i,j行,行列式值的正負號改變。

惡性問題

惡性問題實例

  • 線索不足的情況(矮矩陣、核)
    • 首先考慮在y=Axy=Ax中,y的維數比x的維數低,也就是A是矮矩陣。
    • 直觀上,可以理解x所在的高維通過A的映射到y的低維。因此對應了"壓縮扁平化"的操作。實質上就是說會有多個x被轉移到同樣的y上。
    • 對於給定的A,在映射的作用下,滿足Ax=0Ax=0的x的集合稱爲A的核,記爲Ker A。
  • 怎麼理解壓縮扁平化操作是不可逆的?
    • 從方程Ax=oAx=o來看,可以理解爲什麼要知道x在Ker A中的位置是不可能的。但是對於y=Axy=Ax中y不爲o的情況,該怎麼理解?
    • 令x和x,x^{,}爲Ker A上的兩點,所以Ax=Ax,=oAx=Ax^{,}=o,可以得到A(xx,)=oA(x-x^{,})=o,於是我們知道z=xx,z=x-x^{,}一定位於Ker A中,反之,去除Ker A中的某向量z,令x,=x+zx^{,}=x+z,可以得到Ax,=Ax+Az=Ax+o=AxAx^{,}=Ax+Az=Ax+o=Ax,這也就說明了爲什麼在Ker A中平行方向上的點無法確定具體位置。
  • 可以認爲在"壓縮扁平化"變換的過程中丟失了一部分信息麼?
    • 答案是是的。Ker A中的具有平行關係的點的相關信息倍丟掉了。
  • 線索過剩的情況
    • 考慮當y的維數比較大時的情況,也就是A是長矩陣。因爲是從低維到高維的映射,所以不可能把目標的3維空間全部覆蓋。
    • 對於給定的A,將x進行各種不同的變換,在A的作用下,y=Ax構成的集合稱爲A的像,記爲Im A。
    • 換言之,像就是把原空間通過A變換到目標空間中時對應的領域。
  • 線索的個數正好(奇異矩陣)
    • 可能出現跟"線索不足"的情況一樣,在知道y的情況下不能從候選中唯一確定x。線索有冗餘。也就是說方陣A可以線性變換成矮矩陣的樣子。即某一行或幾行全部爲0.
  • 所以,綜上要想知道問題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僅憑矩陣的大小是不能輕易下結論的,本質在於Ker A和像Im A是什麼樣子

問題的惡劣程度 — 核與像

  • 對於上面的討論總結一下:
    • 對於相同的結果y,引起它的原因x是唯一的嗎
    • 無論什麼樣的結果y,都可以找到導致它的相應的原因x嗎
  • 當前一個會帶是肯定時,y=Ax是單射。當後一個回答是肯定時,映射y=Ax是滿射。當二者同事成立時,映射y=Ax是雙射。
  • 利用Ker A 和 Im A 的概念,正式的表述一下上面的內容:
    • Ker A 僅包含原點0 <-> 映射是單射
    • Im A與目標空間(值域)一致 <-> 映射爲滿射。
  • 以上是對線性方程組的解的存在性與唯一性的解答。

維數定理

  • 對於m * n 矩陣A,有
    dimKerA+dimImA=ndim Ker A + dim Im A = n
    其中dim X表示X的維數。
  • 對上式稍加變形,可得ndimKerA=dimImAn-dim Ker A = dim Im A,從直觀上看,A是從n維空間到m維空間的映射,那麼從原來的n維中,壓縮掉Ker A對應的維數,剩下的自然就是Im A的維數。
  • 由此可以得到:
    • 若$ m < n $ (A是矮矩陣),則A不會是單射。(Im A是目標m維空間的一部分,所以dimImA<=mdim Im A<=m,這時假設m < n,可以得到$dim Im A < n ,根據維數定理,有dim Ker A>0$)
    • m>nm > n(A是長矩陣),則A不會是滿射。(維數一定不小於0,所以對於Ker A,我們有dim Ker A>=0.於是,根據維數定理,有dimIm<=ndim Im <= n,進而假設$ m > n ,就可以推出 dim Im A<m $)
  • 如何理解dim Ker A以及dim Im A?
    • 線性子空間定義: 對於線性空間,若V內的區域w滿足以下條件,則稱w是v的線性子空間:
      • 對於w中的向量x和x,x^{,},它們的和也在w內。
      • 對於w中的向量和數c,數量乘積cx也在W內。
    • 因此,Ker A和Im A等也構成線性子空間。具體證明見P123.
    • 基底:向量空間W內的任意向量都可以用這組基底表示。並且表示方式是唯一的。
  • 如何證明維數定理?
    • 具體證明參見P124.

用式子表示’壓縮扁平化’變換(線性無關,線性相關)

  • 定義: 所謂的’壓縮扁平化’就是把不同的x和x,x^{,} 變換到相同的y上。
    • x=(x1,...,xn)Tx=(x_1,...,x_n)^T以及x,=(x1,...,xn,)x^{,}=(x_1^{,},...,x_n^{,})A=(a1...,an)A=(a_1,...,a_n)。這樣一來Ax=Ax1Ax=Ax^{-1}就可以表示是爲:
      x1a1+...+xnan=x1,a1+...+xn,anx_1a_1+...+x_na_n=x^{,}_1a_1+...+x^{,}_na_n
  • 對於壓縮扁平化的映射,在x不等於x,x^{,}的前提下,使得x,x,x^{,}是存在的,這種情況下,稱a1...ana_1,...,a_n爲線性相關的。反之不是線性相關的情況,稱a1...ana_1,...,a_n爲線性無關的。
    • A的各個列向量線性相關 = ‘壓縮’
    • A的各個列向量線性無關 = ‘不壓縮’
  • 另外,對於數u1...unu_1,...,u_n,當
    u1a1+...+unan=ou_1a_1+...+u_na_n=o
    成立時有u1=...=un=0u_1=...=u_n=0,則稱a1...ana_1,...,a_n爲線性無關。
  • 聯想 -> 基底:基底必須線性無關 -> 維數: 如果最多能取得n個線性無關的向量,則空間的維數爲n。

線索的實際個數

  • 這節主要是討論目標空間全體是否能夠倍全部覆蓋到。
  • 秩的定義: 令A是m * n矩陣,也就是說把n維向量x變成m維向量y=Axy=Ax的這一映射,這裏我們把像Im A的維數dim Im A命名爲矩陣A的秩,記爲rank A。
    這裏就可以用rank A代替dim Im A維數定理。
  • 秩與核、像與單射、滿射
    • rank A = n(秩與原空間(定義域)的維數相等) <-> A是單射
    • rank A = m(秩與目標空間(值域)的維數相等) <-> A是滿射a
  • 秩的基本性質:
    • 對於m * n 矩陣A,有以下的性質:
      • rank A <= m
      • rank A <= n
    • 在乘以可逆矩陣後,維數不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如P,Q可逆,則
      • rank(PA) = rank A
      • rank(AQ)= rank A
    • 對於一般的矩陣A,B,有
      • rank(BA) <= rank A
      • rank(BA) <= rank B
  • 瓶頸型分解
    • 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