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技术的兴起和传统互联网的涅槃

互联网是如何走过来的?

2000年左右互联网泡沫,当时的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被一波创业先锋和资本市场所追捧,可由于苦苦找不到盈利模式,诸如瀛海威、8848等互联网先烈纷纷倒下,好在第一波以门户为代表的搜狐、新浪等互联网企业以SP服务作为盈利模式,才撑过了互联网的冬天。直到后来的社交、搜索、网游、电商等互联网业态相继崛起。

QQ最开始叫OICQ,马化腾从OICQ身上看不到盈利希望,一度想把OICQ卖给电信,被拒绝,后来有了IDG和南非电讯的资金注入,OICQ才活了过来,也才有了今天的腾讯帝国。百度最开始给搜狐和新浪做搜索技术服务,一度被新浪勒索,和新浪闹翻,李彦宏下决心发展自己的用户,才有了今天的百度帝国。阿里巴巴最开始做企业黄页,后来做了淘宝,又做了支付宝,一路走来形成了阿里帝国。

这些企业能走到今天,有必然也有偶然,互联网行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千军万马,奋勇向前,每年都有成批企业倒下,尸骨未存。互联网消灭了时间、空间,因此注定在每个领域其最终格局只有唯一,没有第一,企业精心构筑好了自己的护城河,其实非常脆弱,其最终命运,要么消亡,要么并购。因此,我们看到,近两年一系列的互联网行业并购案,58同城和赶集并购,滴滴快的并购,美团大众点评并购,美丽说蘑菇街并购,乐蜂唯品会并购…等等。

先烧钱圈用户,再找盈利模式,似乎是互联网创业的成功逻辑,有不少创业者把现象当真理,先期融资大把烧钱,圈用户,以为有了用户就有了光辉未来,然并卵,烧着烧着资金链断裂,盈利模式也没找着,莫名死掉。有人又说了,淘宝不也是一直烧钱烧上去的么。抱歉,马云那么精明的人,会干只烧钱不兑现的傻事么?

传统商业有哪几种盈利模式?

世界上最坚强的盈利模式就是楼下便利店花5块钱进一包烟,然后8块钱卖出去。商业的本质在于交易,交易的本质在于价值互换,而盈利是价值互换后的结果,做为商业,盈利是天经地义的事。商业推动了社会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倒过来说,如果没有盈利,就没有商业,人类社会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所以,盈利是商人的天职,不盈利是不道德的。

传统商业是如何盈利的呢?其实就两种,一种是贸易模式,一种是广告模式。制造商买进原材料,制造成产品,然后卖给渠道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