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第二天,我刪光了室友的微信”

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你路過我,我路過你,然後,各自修行,各自向前。——蔡康永

1.

最近正值大學畢業季,出於親戚間的關懷,我約剛畢業的堂妹瑤瑤吃了一次飯。本猜想她可能會因爲離別而難過,還特意準備了一番安慰的說辭。可令我出乎意料的是,她似乎對畢業這件事毫不在意。

“畢業第二天,我就刪光了室友的微信。”

聽到瑤瑤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愣了一下。

“她們那天惹你了?”“沒有。”

“那是她們先刪的你?”“不是。”

我撓撓頭,“那?”

瑤瑤抿了一口可樂,“也沒什麼特殊的原因。只是想着未來大家各奔東西,也不過是點贊之交罷了,不如刪了清淨。”

“就這?”“嗯,就這。”

說實話,當時的我,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如此這般的邏輯。

因爲你問起我人生最鐵的哥們,我會不假思索地說出室友的名字。

退一萬步講,就算你跟室友的關係不鹹不淡,留着微信又有什麼關係呢?畢竟,“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呀!”

直到有一次和我和另一個朋友聊起這個話題,我才剎那間另有感悟。

“A室友蹭了我三年的乳液,B室友背後說我的壞話。C室友......”

“拉幫結派?”我小心翼翼地詢問。

“不,她大二就搬出去了。在學校裏見到我也愛答不理的,冷淡到了極點。”

看着沉默的我,她啞然失笑地追問:

“西門你告訴我,這樣的宿舍關係,你畢業後會不會立刻割斷?”

我尷尬點點頭。

很多事若非本人親歷,其實根本不知全貌。所謂“旁觀者清”,80%的場合都是扯淡而已。

誠如郭德綱所言,“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永遠也不知道一個剛畢業就刪了你的室友,究竟大學忍了你多久。

2.

小孩子才問你爲什麼不理我,成年人都是默契地疏遠。

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小虎隊,蘇有朋、吳奇隆、陳志朋三人有多親密無間,舉幾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蘇有朋是三人中年齡最小的,夜裏膽子特別小,於是陳志朋和吳奇隆經常哄着他入睡。

陳志朋是個“貪喫鬼”,所以吳奇隆出門在外的時候,總是會習慣性買一份便當備着。

吳奇隆的出身坎坷,年紀輕輕就背了家裏的一身債,多虧了陳志朋和蘇有朋的陪伴,才熬過了那段艱辛歲月。

1991年,陳志朋應徵入伍,蘇有朋要去讀書,小虎隊第一次解散。三人相擁而泣,承諾日後“必將輝煌般重聚”。

可惜的是,兩年後“物非人非”——公司被收購,小虎隊宣告正式解散。

三個人被重新拉回了平凡人的世界,在各自的軌道上漸行漸遠。

他們這些年當然也間或聚過,只是那些年赤忱的青春,已然一去不復返。陳志朋在一次採訪中透露,三人後來聊的話題,更多的也只是中年人間的客套說辭而已。

曾經炙熱滾燙的友情,就這麼在一次次“有空聚聚”中慢慢淡涼了下來。

我不由得想起日本茶道有一個說法是:在一場茶會結束之後,不要馬上去收拾那些杯盤。要等人走茶涼、曲終人散的感覺浸滿身心,這場茶會纔算是圓滿了。

人生無時無刻不在離散。遺憾的是,我們總是學不會好好地告別。

3.

傅首爾曾經說過,人們一切關係的疏遠和割裂,都是爲了和過去的自己分手。

想來確實是如此。一個人突然和你斷了聯繫,或許並不是因爲你做錯了什麼。也許僅僅是因爲,他並不喜歡曾經的自己,一心只想逃離。而你恰好是他那段時光的見證者。爲了徹底地拋棄過往昔的自己,他唯有與你告別。

“畢業秒刪室友的微信”,看似幼稚且不夠體面。然而,你換個視角來看,這其實是成年人最體面的告別方式。

對方快刀斬亂麻的離開,總好過日後虛與委蛇的關心。

我見過了太多曾經熟稔的“朋友”,多年沒有聯繫後,一上來就是“在嗎老同學?幫個忙唄。”

我唾棄他們不寒暄的“單刀直入”,但更唾棄他們開場半小時的假寒暄。

也正是基於這種想法,我已經快十年沒有參加過任何同學會了。

因爲我覺得,真正重要的人,哪怕不見面也會互留羈絆。但已經疏遠的人,並不會因爲一次聚會就重溫親切。

《千與千尋》裏有段臺詞是這麼說的:“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很難有人可以陪着你自始至終走完所有站。但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要心存感激 ,揮手告別。”

決定維持的關係,請繼續真心以待。決定遺忘了的人,就別再拖泥帶水。

好聚好散,纔是成年人之間最成熟的相處之道。

作者簡介:西門君,前《跑男》一二季現場導演,《我的才華不是拿來取悅你》作者。公 衆 號《西門君不吐槽》。關注我,毒雞湯管夠。商務合作請私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