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大小屏”數據後,OTT服務將會怎樣裂變?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大數據時代,OTT業務持續衝刺。據最新的AVC數據顯示,今年5月OTT端日均使用時長達到4.7小時,同比增長0.4小時;日均活躍達到8788萬臺,同比增長20.2%。

“起死回生”四個字其實相對完整地反映出近年來家庭大屏設備的整體狀態,不知何時興起的“電視看衰潮”,無論是終端設備的銷售數量持續下跌,還是“掐線族”的持續增長,在外界看來這些信號都顯示出“電視將死”。

突然之間的峯迴路轉,來自於OTT在家庭大屏端的崛起,將各種流言予以扼殺,其中無法忽視的是諸如酷開網絡這類頭雁玩家,在他們的推動下,使得OTT領域得以穩步向前。

近日,酷開網絡又與每日互動(個推)達成戰略合作,這代表着OTT行業首次將“大小屏”數據打通,對於行業而言這又意味着什麼?

一、OTT業務快速增長,但仍未到“巔峯”

OTT業務的擴展,國內與國外一樣,從來都是不是一帆風順,好消息是隨着OTT終端設備裝機量的逐年增長,用戶使用時長的逐年增加,行業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智能電視總激活規模達2.03億臺,近年激活總量基本保持在4000萬臺的水平。預計未來每年將會有3000萬左右的激活增長,到2022年智能電視激活將達到2.8億臺的規模。

但顯然,這與距離市場預期仍有較大差距,還有許多問題依舊待解。包括OTT領域,大多行業所面臨的問題都像是一個個“俄羅斯套娃”,在解決外面一個問題後,裏面仍有問題,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那叫“一言難盡”。

例如,在OTT領域的初期,需要解決的是市場接受度的問題,在面臨有線機頂盒、IPTV等多方夾擊時,OTT依靠良好的可拓展性以及豐富的功能,終於脫穎而出,將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

之後,OTT行業又面臨着運營難題,渠道認可度和售賣飽和度低、監測不完善、實際效果難以體現等等,好不容易在酷開網絡等頭部玩家的帶領下,於市場端站穩了腳跟,但卻仍舊無法高枕無憂。

當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習慣也好,喜好也好,甚至有大半的使用體驗時間是在移動端,而長期以來“智能電視端”與“移動設備端”,都是“各玩各的”,沒能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

這就使得,明明是處於一個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的輻射下,然而OTT領域卻還是“置身事外”。在酷開網絡大屏數字研究院院長趙磊看來這無疑是種浪費,他認爲“隨着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發展,給我們帶來兩個特別好的機遇,第一個是我們的流量紅利,物聯網這套流量怎麼用,這個是絕對的紅利。而且我記得前兩年評估物聯網是一個65萬億規模的市場。第二個是大數據,大數據提供的是數據在融合、聯動、打通這三個方向上給我們帶來的是生產力的革新和生產效率的提升,這兩件事情一個流量紅利,一個效率提升,就是我們整個產業變革的核心點。”

 

於是,在近期酷開網絡宣佈與移動端大數據玩家每日互動(個推)達成戰略合作,就是在針對數據價值做文章,打破“端”與“端”之間的侷限性,引導數據走向合一。

二、在開放的道路上更進一步,酷開網絡再次加速

酷開網絡與每日互動(個推)聯手,將家庭大屏數據與移動互聯網個人數據打通後,必將建立起一套完善“家庭整體畫像”與“內容消費行爲”,這對於OTT行業將起到怎樣的變革將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我們認爲可能會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

1、“生態鏈”將進一步左右OTT

OTT領域本就包含娛樂、影音、遊戲、教育等諸多場景,而介於目前市場的主流打法,任何一個玩家都沒有辦法實現全面滲透,數據缺乏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

就像傳統OTT玩家其實對於用戶的認知來得非常“片面”,礙於用戶對於大屏理解的“侷限性”,許多操作或者說功能,用戶自己不都知道可以投射到大屏設備之上。

例如遊戲,也許用戶喜歡玩遊戲,但只是在手機上玩,此時大屏數據就根本無法把握到用戶的這一屬性,而當“大小屏”數據實現打通後,大屏設備將終於知道之前“不爲人知”的用戶習慣與喜好,此時從大屏設備上推出定製化模塊或功能,其取得的收效遠比盲人摸象要效率很多。

當“小屏”數據融入生態系統之後,他將彌補原有OTT領域的信息碎片化,這也是爲什麼酷開網絡這類頭雁玩家飛得更遠的原因所在,對於生態系統的重視,從硬件端到內容端,再到現在的數據端,像截止目前僅在移動端數據生態方面,酷開網絡有很多數據生態的合作伙伴,比如說在移動端,智能家居,科學計量等領域。大家聯合到一起就可以對這個行業進行深入挖掘。而且,專業度越高,領域越廣,企業責任感越強,大家研究出的指標體系也越具代表性。

OTT業務對於“生態全面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只有把握了全系生態,才能進一步在OTT領域施展拳腳。

2、OTT恐邁入寡頭市場

不同於電視硬件領域市場化程度高,品牌競爭充分,OTT領域就目前來看說是一個“新”領域可能許多人不認同,但離“成熟”確實還有段距離。

現階段,市場集中度方面,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底,酷開網絡累計激活用戶達6000萬,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而海信聚好看激活用戶數量爲3820萬,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

在市場佔有率方面以酷開網絡爲代表的頭部玩家正在逐年提升,特別是在他們掌握了“全生態資源”後,身後的玩家追趕起來將越發喫力。

像酷開網絡作爲大屏數據的最大提供商,每日互動(個推)則掌握了移動端大數據,這種聯合所起到的效果絕非只是簡單的“協同效應”,在完成數據融合後,市場傾向即用戶和廣告主的選擇,可能會發生明顯性改變,使行業集中度迎來進一步提升。

3、“數據爲王”行業或開啓數據爭奪戰

雖然酷開網絡是第一家實現大小屏跨屏同投能力的玩家,但也無法萬事大吉。

數據對於OTT業務的重要性,正如酷開網絡大屏指數研究院院長趙磊所說“在流量和數據的助推下,產業已經發生了巨大變革,以前產業公司很多模式是以產品渠道和價格來決定的,而此時有了數據之後,你會發現它的營銷模式已經發生變化,它會變成以數據爲基礎,以流量爲基礎,促生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在這個模式當中你掙錢的點不再靠價差,你靠的是流量,靠的是通路掙錢。”

所以,可以預見在酷開網絡率先打通“大小屏”數據通路後,其他玩家的持續跟進將成爲必然,因爲錢誰都想賺,那麼數據必然誰都要爭。

OTT領域將會全面進入“數據爲王”的時代,此時酷開網絡憑藉一步先步步先,已經跑在了前面。

簡單總結,在酷開網絡開啓“大小屏數據融合”的先河後,對於OTT領域的“論資排輩”將會帶去顛覆性的改變,誰將數據牢牢握在手中,誰就將掌握市場話語權。

 

當然,關於用戶信息數據安全問題也一定會被提及,獲取用戶信息時是否合理,用戶數據安全是否會得到保障,在使用相關數據時,用戶權益能否得到保障等等。

這不光是用戶關注的問題,同樣也是行業的目光所向,如前不久舉辦的西溪數據論壇,由包括酷開網絡、每日互動等多家企業聯合發起數據智能領域的首份行業宣言——《西溪數據宣言》,宣言倡議:尊四個堅持、促行業智能、固安全之本、強底線意識、倡技術向善、建數字中國。

也表明,在關於數據安全問題方面,企業比市場更重視,安全科學的使用數據是OTT行業前行的大方向。

三、“大小屏”合一,OTT實現價值裂變

如果說“大小屏”合一對於行業而言是顛覆性的,其實對於市場的“顛覆”也半點不少,OTT業務的價值將會得到裂變式增長。

1、內容把控從“標準化”到“個性化”

厭煩了電視機裏的“千篇一律”?又或是厭倦了電視內容的“不懂你”?

當數據同源之後,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所謂“數據同源”是指,與電視源頭相同或者是相通的所有的數據它們是通過什麼樣的形式來打通,這個概念叫同源數據。

 

在家庭場景下,數據同源是基於家庭局域網絡,與電視相通的所有設備,都可以建立同源關係,生成唯一的家庭ID。這樣就刻畫了一張家庭物聯網的圖譜,使得電視更瞭解自己的用戶,這也是目前酷開網絡所採用的一個方式。

在這種機制下,“大小屏”之間的數據孤島被打破,用戶的使用習慣種種被電視接收後,所推的內容、交互方式,甚至是廣告,都會讓用戶覺得“被瞭解”,不會被反感。

說白了,就如現在滲透率很高的短視頻平臺一樣,他們就是因爲準確把握了用戶喜愛,你越愛看什麼,就給你推什麼樣的內容,如此一來用戶粘性自然增加。而在大屏設備打通移動端數據後,這種推薦機制在用戶客廳裏也能實現。

“所想”即“所看”,“所看”即“所得”,與以前的粗放式內容推廣相比,下一階段用戶需求將得到質的提升。

2、大數據護航,杜絕營銷陷阱

在打通“大小屏”後,對於OTT業務而言,最大的意義在於它將打破“虛假流量濫竽充數、廣告效果難以衡量、營銷目標人羣不夠精準”等一系列廣告主對於OTT業務的質疑。

首先,在進一步瞭解用戶習慣後,也能更好的服務於廣告主,在大數據的保駕護航下,能夠做到更加精準的廣告投放,杜絕營銷陷阱。在數據打通後,使原本受控的OTT系統更加完善,廣告主的需求更能得到保障。

其次,在以往所謂的精準營銷都需要打上一個問號,因爲移動端數據的缺失,使得用戶畫像不全面,酷開網絡補足了這一缺陷後,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精準營銷”。

最後,關於廣告效果,同樣的OTT業務不同於移動端,想要用戶直接下單購買肯定比較難,但是針對目標人羣的投放,現在都是在大數據加持下的“目標人羣”,也就說至少投放目標之前都是有關注這一領域或產品的用戶,此時品牌方獲得將是最爲直接“曝光率”,毫無疑問用戶將加深對品牌的認知,加上OTT本身所具備的聯通線上、線下的屬性,對於整個後鏈路的加強都將起到顯著效果。

總而言之,藉助移動端數據以及移動端衍生的一些後鏈路數據進行打通,酷開網絡已經具備了家庭場景中全鏈路數據能力,這將會使OTT業務價值實現全新裂變。

總結

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新玩家正在湧入OTT市場,具有代表的性的如華爲、小米等等,在酷開網絡大屏指數研究院院長趙磊看來,“大家都投到一個領域,代表這個領域的價值,要麼是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要麼就是它的價值被嚴重低估。”

所以,OTT市場接下來還會迎來怎樣的爆發?值得拭目以待。

*此內容爲【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爲“自媒體”,成爲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