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幻想,准备战斗——阿兰·巴迪欧《小万神殿》

转瞬花落几度
路到尽头
才会说初心为本
旁人风流一书
鬼蛇乱舞
善恶枷锁尽辜负
一梦千载冬夏
行者踌躇
自缚牢笼已作古
背对繁华发问
转眼乾坤
何惧这混沌世界

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前几天朋友和我说,她感觉自己不属于人类,很冷漠和旁观。我说,“你没有敌人”。我继续说道,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表达欲望很强的人,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写作、影像、口号、运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观念。原动力在哪里?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敌人,他们要去对抗,所以他们准备好了去战斗。坚持的是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变得舒服。在我看来《小万神殿》中巴迪欧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去坚持真理,抛掉一切幻想,去战斗而不是去投降。”其实背后的意思是指,真正的哲学是一种战斗的产物,这种战斗的对象,就是以哲学家本身为核心,哲学家本身的感受为核心发射至全世界,并用来摧毁让本体不舒服的感觉。直至舒服为止。

我们可以用电影去战斗,用文学去战斗,更可以用哲学去战斗,用绘画去战斗,用音乐去战斗。当我们失去了“战斗”的意志,那么我们手握的文学、电影、哲学、绘画、音乐,将变成什么?文学、电影、哲学、绘画、音乐这些技术方法将回归到虚无中去,躲藏到虚无中去,不在露面。世界和平,世界也不再需要文学、电影、哲学、绘画、音乐等技巧或表达方式。所以巴迪欧说,除了书中的14位哲学家之外,当代再无哲学家。换而言之,没有意志的技术,也将不复存在。如同非遗传承一样,技术仅仅成为了技术本身,失去了意志,面临消散。

作者:[法]阿兰·巴迪欧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蓝江
出版年:2014
页数:151
定价:32.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
ISBN:9787305123818

这14位哲学家都有谁呢?

雅克拉康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公元1901年4月13日—公元1981年9月9日),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出生和逝世于法国巴黎。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依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mirror phase)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被称为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他也被称为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乔治康吉莱姆

乔治·康吉莱姆(Georges Canguilhem,又译为乔治·冈圭朗),法国思想家,曾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代表著作有《正常与病态》。

让卡瓦耶斯

让·卡瓦耶斯 ( Jean Cavailles,1903年5月15日—1944年2月17日) ,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大学,著有《论逻辑和科学理论》。1944年2月17日,年仅40岁的让·卡瓦耶斯被盖世太保枪杀。

让保罗萨特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让伊波利特

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1907—1968),法国哲学家,博士,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曾任索邦大学教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校长,法兰西学院教授。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发生与结构》《逻辑与存在》《黑格尔历史哲学引言》等。

路易阿尔都塞

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常年执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生前出版有《孟德斯鸠:政治和历史》、《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合著)、《列宁和哲学》、《自我批评材料》、《立场》等十一部著作,以及《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等重要论文。去世后陆续整理出版的遗著已有《来日方长(自传)》、《哲学与政治文集》、《精神分析论集》、《论再生产》、《马基雅维利的孤独》、《论哲学》等十余种。

让弗朗西瓦利奥塔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法语:Jean-François Lyotard,1924-1998)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跨学科著述涵盖了认识论和传播学、人体、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文学和批判理论、音乐、电影、时间和记忆、空间、城市和景观,崇高以及美学和政治之间的关系等主题。他最著名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阐述了后现代主义,并分析了后现代性对人类状况的影响。他是由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弗朗索瓦·夏特雷、让-皮埃尔·费伊和多米尼克·勒古创立的国际哲学院的院长。利奥塔1950年至1952年在阿尔及利亚的君士坦丁中学任教,1955年参加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团体,抨击法国殖民。后任教于巴黎第八大学。他1979年出版的著作《后现代状况》是“后现代主义”的定名之作,书中认为现代科学的特点是排斥或压抑建立于叙事之上的合法性形式,强调叙事的节奏形式能够固定和容纳自然时间的无规律性。

吉尔德勒兹

吉尔·德勒兹(法语:Gilles Louis René Deleuze;1925年1月18日-1995年11月4日),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勒兹出生在法国首都巴黎,一九四四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就读,开始致力于在哲学,文学,艺术,美术等领域的研究。他影响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是与心理学家加塔利合著的《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两卷本:《反俄狄浦斯》(1972年)和《千高原》(1980年)。他的形而上学论文《差异与重复》(1968)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德勒兹的巨著。他与米歇尔·福柯之间也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德勒兹也致力于对其他哲学家的研究,如:斯多葛派,莱布尼茨,休谟,斯宾诺莎,康德,尼采,柏格森,而他的哲学则主要继承自斯宾诺莎与尼采。同时也从其他的思想家那里继承来了概念(如安托南·阿尔托的无器官的身体)。

即使德勒兹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描述自己:“我认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纯粹的形而上学家。”但他的工作的确对整个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哲学,艺术和文学理论等,并且时常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重要人物,甚至同样影响了当代的一部分左翼思潮。

米歇尔福柯

米歇尔·福柯(法语: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史学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性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词与物》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是继承了现代主义的传统。他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非常的含糊。

有人就他的结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的倾向质疑他的政治活动。在这一点上他的处境与诺姆·乔姆斯基、乔治·莱考夫和简·雅各布相同。福柯的思想多有受尼采影响之处。2007年,《时代高等教育指南》把他列为最多人引述的人文科学学者。华人学界介绍福柯思想的有不少,应用他的思想分析问题及批判别人亦有很多。

雅克德里达

雅克·德里达(法语:Jacques Derrida,1930年7月15日-2004年10月9日),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当代最重要亦最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德里达一生总共发表超过40多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散文。他在人文和社会科学如: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政治理论、女权主义和酷儿研究都有显著影响。他的作品迄今在欧洲大陆、南美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欧陆哲学中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围绕本体论、认识论(尤其是关于社会科学)、伦理学、美学,诠释学、哲学辩论的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雅克·德里达的哲学亦影响建筑(以解构主义的形式)、音乐、艺术和艺术评论家。德里达曾说过,作为解构主义的鼻祖,他已留下属于自己的“遗产”。在后来的著作中,他经常处理一些道德和政治议题,这些作品影响了不同的政治运动,从而使德里达成为一位分量十足的公众人物。

让博雷耶

Jean Borreil est un philosophe français, attaché à ses origines catalanes, né le 2 janvier 1938 à Thuir, et décédé le 13 février 1992 à Paris. Il a écrit sous son nom et sous le pseudonyme de Joan Borrell. Professeur de philosophie et de psychologie à l'Université de Paris-VIII, il a participé au Collè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 et à la fondation de la revue Les révoltes logiques. Militant d'extrême gauche, il a pris part à un rapprochement entre paysans et intellectuels dans les années 1970. Il est l'auteur d'un roman, L'endroit bleu ((ca) L'indret blau), et d'une pièce de théâtre, (ca) Cronica d’Ann.

拉库拉巴特

菲利普·拉库-拉巴特(Phillipe Lacoue-Labarthe),哲学家,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与美学荣誉教授。他对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对尼采和瓦格纳的音乐哲学都有很深的研究。这正是请他来讲这门音乐课的原因。

吉尔夏特雷

Gilles Châtelet (2 February 1944 – 11 June 1999) was a French philosopher and mathematician.In 1986, he began writing for L'Autre until the journal's closure by its publisher Michel Butel in 1990.

In 1993 Éditions du Seuil published his book Les Enjeux du mobil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 Figuring Space) which was a study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philosophy. In this book, Châtelet tries to reflect on the perception of movement in philosophy,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by way of using concepts of virtuality and intensive quantities borrowed from Nicole Oresme and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He presents his conception of the deafening but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philosophy through a comparison between intuition and discourse, sense and speech.

Chatelet is well known in France for his political pamphlet Vivre et penser comme des Porcs, De l'incitation à l'envie et à l'ennui dans les démocraties-marchés,(1998)It was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English (November 2014) as To Live and Think Like Pigs: Envy and Boredom in Market-Economy Democracies.To Live and Think Like Pigs was a polemical essay in which he denounced liberalism which according to him its effectiveness relied on a triple alliance between the "tertiary" spheres of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ybernetics,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a collection of his political writing titled Les Animaux malades (Sick Animals of Consensus),he rejected what he considered as a widespread human domestication process imposed by the New World Order. He called for a new philosophy to combat the disastrous effects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both the libertarian optimism and cynicism which in his opinion had become a pseudo-liberal sham.

弗朗西瓦普鲁斯特

Françoise Proust, agrégée et docteur en philosophie, enseignait à l'université Paris-I. Elle etait directrice de programme au Collè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 Elle a notamment publié ''Kant, le ton de l'histoire'' (Payot, 1991).

要看懂巴迪欧对他们的点评,至少要稍微对哲学家们有所了解对吧?然后在百度、WIKI等上搜索,吉尔夏特雷、弗朗西瓦普鲁斯特、让博雷耶是没有中文资料的。乔治康吉莱姆、让卡瓦耶斯的资料非常非常少。所以这本《小万神殿》的价值,也没有豆瓣上说的那么不堪,虽然其中应该有不少翻译上的问题,但能通过这本书引入法国哲学家思想家们的东西让更多中文爱好者看到并进一步去了解法国哲学思想家们的理论,也是很棒的一件事情了。

对于法国哲学没有太多基础的同学来说,这本书难度就很大了,每读一位哲学家名字的时候,就会无比的头疼,需要找大量的背景资料去填充,甚至最好是读一些他们的著作和论述的文章。当然了,如果能埋头苦干,把这本书完整的吃下来,那么能对世界范围内现代哲学脉络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且也能搞清楚很多理论学家、著书者的意图,“他们在抄谁的?”

在巴迪欧对法国哲学思潮的大赞之下,让我们一起抛弃对表象的幻想,埋头苦干,准备为这本书或者是整个西方哲学界而战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