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上證指數第100次突破3000點

A股連續大漲兩天,市值總算創出新高。

這份成績放在創業板上漲35%、中證500上漲14%、深成指上漲18%的2020年,實在是交了一份不算好的答卷。

更不用說單邊上漲的白酒、醫療、海外互聯了。

終歸起來,依舊是投資的心智不夠成熟。

從18年6月開始正式指數投資,到19年底,期間陸陸續續拿過一些投資,業績相對萎靡的大盤還算不錯。

看看那些所謂大V的業績,不過如此,全然忘記了投資中最重要的風險迴避。

於是在1月份大幅加槓桿,滿倉迎來2月暴跌,3月再次深幅調整時承受不了壓力,清掉了花兩年時間積累起來,組合佔比達到三成的醫藥。

保住利潤纔是王道。

考慮到疫情的影響,將賣出資金配置在A股龍頭指數上。大公司嘛,頂住風險。

接着就迎來了消費、醫藥開啓單邊上漲的小型牛市,龍頭指數因持有大量金融地產而在地上趴着一動不動。

想把醫藥追回吧,估值又高得實在下不去手,後來乾脆把醫藥刪掉,自選股裏就放着上證指數、中證紅利、基建工程及金融地產,反正不漲,天天都帶綠,工作累了看看保護色,休息下眼睛,挺好。

熬到6月中旬,總算迎來了金融讓利1.5萬億的重磅炸彈,第二天金融板塊在大幅下跌後隨即拉起,Peter敏銳的感覺到,金融業的最後一根稻草來了,利空落地是利好,苦日子應該到頭了。

市場果然給予了迴應,金融板塊開始強勢崛起,買了三個月趴着不動的全指金融指數兩個交易日爆拉10%,A股龍頭指數也在金融板塊帶動下創出近兩年新高,離歷史最高點僅剩5%距離。

有句話Peter常掛在嘴邊:如果我們的投資出現了虧損,一定不是因爲人品問題,而是水平問題。也非常感謝投資者對Peter的無條件信任,將未來的希望交到了Peter手中。

Peter一直打算做的事就是理財顧問或資產管理。身邊有太多親朋,他們大多經營着自己的生意,有着一定品質的生活,但只要停下工作,就無法長期維持現有的生活,於是只能日復一日的勞作着。

道理很簡單,如果不把賺取的資金用於生意的擴張,淨資產收益率將處於一個持續下降的狀態。試着想想,十年前一年掙十萬還算不錯,但現在一年掙十萬在重點城市應該算不及格了吧。

但生意上規模又談何容易,實體經濟,即使一家小店,店鋪選址、人員管理、營銷策略、商品質量、現金流、景氣週期,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導致投資打水漂。

切換到證券市場,我們不需要考慮細節問題,只要從宏觀上對企業或是行業進行把握,就可以開始投資。剩下的運營啥的就交給公司吧,勤勉的管理者爲我們聘請了衆多不辭勞苦的員工,24小時不間斷的爲我們創造着收益

花錢買公司遠比辛苦創業划算,沒有什麼力量能夠戰勝金錢。

尤其是現今指數化產品的誕生,更爲我們充分稀釋了機會成本,這使得我們站在了更爲宏觀的層面上,從全球、全人類、多維時空的角度來思考未來的趨勢。

指數甚至自帶了新陳代謝功能,定期的將不再跟上發展勢頭的公司請出去,強大的容錯能力使我們更放心的將積累的本金投入到優質公司這臺複利機器中。

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邊界的,當二者無法支撐我們實現生意的或職業的進一步擴張時,持有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將成爲突破能力圈的有效方法。

但這種意識並不是人人都會擁有的。

因此,Peter要做的就是提供理財諮詢或是資產代爲管理,依靠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讓更多的朋友通過金融資產的積累,改變生活的軌跡,主動的實現被動收益,不再成爲工作的奴隸。

3000點,上證指數歷史上第100次突破,這次會不會不一樣呢?

拭目以待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