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驅動業務?來潑個冷水吧......

0x00 前言

Give back to Ceasar what is Ceasar's and to God what is God's.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開篇先放幾個思考的點:

技術來驅動業務了,那年終分錢的時候,業務側的獎金割走一部分給技術麼?

技術都驅動業務了,那業務方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是不是招一些外包就可以替代了?

技術都驅動業務了,那業務側以後還有什麼話語權?上新功能,聽誰的?

無意突出技術和產品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些內容,是每一個想去達成“用技術驅動業務”這個目標的小夥伴要考慮的。

今天是來潑個冷水的,開篇聲明,不要想什麼技術驅動業務,意義不大,也不可行。

0x01 爲什麼不要想技術驅動業務

在大部分商業公司中,技術的核心職責是什麼?

  1. 業務交付

  2. 保持穩定性

這兩個是生命線,這兩點沒做到,你看一下哪個公司的技術團隊還能活着。而爲了滿足這兩點,技術側就耗費了大量的心力。

因此,有朋友找居士吐槽:

“技術就是業務的一條狗,主人遛狗很正常。狗遛主人?那只有主人心情好的時候!”

聽起來有點悲觀,所以,先分享一下再居士19年寫了一篇文章:《數據團隊思考:數據驅動業務,比技術更重要的是思維的轉變》。裏面的很多觀點,在現在看來,居士依舊是認同的,同時這些觀點也同樣適用於技術驅動業務

從樂觀的角度來分享,和文章的觀點類似,只要你想做,都能做的到,就是難易程度的問題。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沒太大必要,先做好本職工作,這一點能做好的團隊,就寥寥無幾,更不要說去什麼驅動業務了。

而可悲的是,大部分團隊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基礎的業務穩定性沒有保證,就老想着去驅動業務。

有很多數據團隊也是,數據質量和快速的數據提取功能都沒能滿足,只想着去業務驅動。你驅動的,業務敢信嗎?會聽你的嗎?

0x02 技術就不配驅動業務嗎?

技術不僅可以驅動業務,甚至應該去做更多。

比如,改變行業。

很多行業的改變,都是從技術突破開始的,不說那些遠的事情,說一些近的。

比如大數據的興起:

  1. 13年左右的時候,Hadoop等大數據技術的興起,就可以算是一個技術突破。大家將大數據、數據挖掘這些技術結合,改變了內容推送這個領域的格局。這一波就是技術突破對行業的改變,也是一大波技術紅利。大家身邊熟知的一些產品,背後都有大數據技術的影子:滴滴、頭條。

  2. 15年之後,技術積累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這時候已經不太需要很多技術突破了,那就是產品爲王的時期了。技術在前期的底子已經打的很好了,每個公司都有這方面的技術積累了

  3. 19年之後,大家都說互聯網的增量用戶已經到頭了,要精耕細作存量用戶了,這時候從產品突破,就轉換爲運營爲王了。一個超級app,能精細化運營個幾十年的節奏。

從這個趨勢來看,技術的紅利期,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多。

但是,一旦技術做出了突破,那可能是顛覆性的。

那麼,問題來了:你所處的環境和你創造的技術,有這份影響力嗎?

0x03 認清現實很重要

這時候,再回到,開篇的幾個問題上,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業務方,你會怎麼想?

有朋友就說了,我不會想這麼多,有人給幹活,還幫我想了很多事情,多好啊。其實,的確是這麼個道理,如果你能一直有這種氛圍是最好的。

然後,咱們換一個角度來講,具備驅動能力的研發,真的太少了。

本來想舉個居士自己在業務側的工作經歷作爲例子分享的,有點晚了,不想寫太多了,反正就是,很多研發不會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而且溝通成本極高。

有時候,不如讓他幫你執行就好了,不要想太多...

你看,換個角色,你思考的角度可能很不一樣,痛點也很不一樣。

0x04 還是想去驅動業務怎麼辦?

  1. 學會替用戶思考,站在解決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個用戶可能是你的側業務,也可以是APP的用戶

  2. 整個業務的全局鏈路要比業務側瞭解更多,能比業務側想的更多,比如業務之間的關聯

  3. 有全局的數據視野,很多業務側只關注自己的業務場景,未必會關注所有業務線,這就是你的機會。

0xFF 總結

居士一直是一個積極的人,因此,最後依舊是拋出自己認爲合理的方案,而不是隻抱怨和吐槽。

居士也希望大家亦是如此,有問題和困難很正常,克服它便是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文末,來一張騰哥的圖,鎮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