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晶體管中的博弈論

科技的發展,是一往無前乘風破浪,永遠帶來一個個創業風口和生活享受嗎?並不是。

從互聯網狂熱的夢境中醒來,近兩年越來越多事情,讓國人開始重新認識科技產業的底色。從中興事件、華爲實體清單,再到幾天前還在熱議的英特爾斷供浪潮,稍微關注新聞就不難感覺到中國科技來到了另一個階段——一個需要直面競爭甚至鬥爭的階段。

科技是一個“陰陽共生”的領域。大多時候,科技的主流都是全球協作達成技術進步,並在交流和友好中造福人類。畢竟科技是人類所有議題中爲數不多的增量選項。但同時也有很多時候,科技的核心是競爭、攻訐、妥協;是同一個機會中誕生的一千家公司變成三兩家;是一個利潤奇高的產業,往往只留下最後的勝利者;是國家與地緣之間的產業鏈競爭、封鎖與支配。

而在今天的中國,處在“陰面”的科技問題,歸根結底都繞不開一個關鍵詞:芯片。

無論是通訊、計算、操作系統,還是智能手機、服務器,從國家競爭到關鍵公司的生存,繞來繞去就會發現,問題的根本又回到了芯片。長期籠罩在中國外界的無形半導體枷鎖,國產半導體產業缺乏基礎產業層的事實,以及核心科技發展無法繞開半導體的常識,這些問題不斷在全球科技競爭的新態勢中浮現出來,給嚐遍科技紅利的國人,帶來了深深的不安。

面對這些嚴峻的問題和挑戰,媒體與社交網絡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其中積極的消極的,高喊口號的,大肆攻伐的兼而有之。

作爲一個科技內容寫作者,我經常感覺,憑空發幾句牢騷,放幾個馬後炮,或者大喊幾聲“加油”“必勝”都太沒有技術難度了,當然也都並沒有什麼喵用。

我們打算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歷史上不是隻有中國,也不是隻有中國企業面對過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弱勢地位。而他們中有人確實一敗塗地,但也有很多逆風翻盤。那麼在面對未知的歷史情境中,他們究竟是如何成功或者失敗的呢?他們的成功中,是否有一些東西值得在今天反覆咀嚼?

與其死盯着充滿未知的未來,不如回到過去整理歷史,尋求答案。於是腦極體團隊準備推出一個全新系列,去探索半導體歷史中,可以照見今天現實的“經驗之談”。

毫無疑問,芯片是一把鎖。我們可能要用一個甚至更多時代去打開這把鎖。問題也來了,這把鎖是會自動打開,使盡蠻力給擰開?還是需要一些方法和角度呢?

我們想回到半導體的歷史中,用一個足夠“大”的視角,去解析藏在晶體管中的博弈論。

看似堅固的,都飄散如風

想要先與大家分享這樣一個判斷,爲什麼歷史上的陳芝麻爛穀子,對於今天中國面對的“芯片困局”是有效的?畢竟今天的產業格局似乎牢不可破,中國面臨的是西方國家數十年明確的產業封鎖與產業鏈規則。

但我們可能還是要逆向思維一下:今天這個半導體牢籠是怎麼來的?要知道中國半導體的起步並不晚,早在1957年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就研發出了晶體管。而數十年發展後,中國依舊要併入世界半導體體系,成爲產業鏈中下游成員。這意味着世界半導體格局對於中國是有價值的。解決半導體之困,核心方案並不是幾臺光刻機和一套刻錄技術,而是中國能否帶來更充分、更重要的產業鏈價值,從而不斷擡升自身的全球產業鏈區位。

回望歷史會發現,半導體看似牢固的產業格局,其實永遠處在變化和革新的風暴中央。半導體,歸根結底是一個在變化中改變或者保存產業鏈身位的遊戲。在思考半導體如何脫困的問題時,有幾件事或許是認知前提:

1、半導體產業很容易一步踩空,萬劫不復。衆多響噹噹的名字,都只有十年左右的光輝歲月。在變化叢生的半導體行業,我們眼前的格局是必然被打破的。問題在於,打破是不是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向發生?

2、半導體產業是一個與經濟、政治、文化、全球協作緊密結合的產業。遠有二戰後的產業復興,冷戰中的美日、美蘇對壘,近到金融危機和互聯網興起。所有大事都會緊密關聯到半導體產業的魚龍變化。時機,以及積累能夠創造時機的因素,對於半導體來說非常重要。

3、作爲在二十世紀能與軍火和航空並列的重要產業,半導體從來不是幾個英雄的遊戲。很多情況都是舉國競爭,甚至引發國際間的合縱連橫與全球產業鏈洗牌。半導體產業鏈與國家、企業、大衆的協作非常重要,期間也留下了衆多成敗經驗。

這些特性交織下,我們發現歷史中的經驗和判斷,也是一點點撬動“芯片鐵板”的答案之一。

回到歷史現場

1957年,八個20多歲的年輕人,在硅谷嘹望山查爾斯頓路租了一間小房子。當時這家公司,還沒有拿到來自仙童的投資,羅伯特·諾依斯、戈登·摩爾這些日後被記錄在《世界史》中的名字也還平平無奇。

但也就是八個人和一件破屋子,變成了不久後的仙童半導體,成就了日後“八叛逆”的傳奇和驅動世界前進的硅谷。

當然,我不認爲中國面臨的半導體問題,有什麼值得和這個故事類比的因素。只是想說,中國的難題總不會比當時的仙童更多。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回到歷史現場,去分析彼時每個人、每家公司的困境,以及他們如何尋找出路。

接下來的系列內容,會從這樣幾個方向去回顧最精密的博弈史:

1、技術破局如何發生;2、半導體地緣競賽如何推動,社會各界又如何配合;3、殘酷的半導體變革中,企業的生存戰有哪些經驗;4、中美之間的半導體博弈,有哪些可以互見的過去與未來。

我們希望不預設立場和結論,而是在總結和梳理中與讀者一起總結。最終在系列結束時,我們可以一起回答,半導體突圍需要製造變化、如何形成合力、如何培養生態——最終完成有利因素的積累,達成產業突圍的目標。

我們無意觸碰民族情緒,或者給未來做出能力之外非此即彼的判斷。我們只想探究半導體產業的在決策和邏輯層面的真相,以此爲需要它的人鋪平一點路上的坑窪。

我們想要啓動這個系列的出發點,依舊是那個基礎認知:大的科技變局,必然是社會各方協同共力的結果。你在某刻改變了一些想法,也許就是撬動未來科技博弈的振翅蝴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