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細說2020最新UI設計趨勢與分析

原文地址:https://520526.xyz/1400/
此前,我在一些設計網站上看到了一些與最新 設計趨勢 相關的內容,但大部分都屬於整個類別的趨勢。因此,我想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收集整理一些屬於移動用戶界面設計方向的設計趨勢,並進行一些與設計相關的分析。這對許多移動用戶界面設計師來說可能更實用,而不僅僅是保持潮流。同時,希望這些內容能夠起到吸引有價值貢獻的作用。

1、暗夜風的夜間模式/深色模式

夜間模式,作爲2020年的主流設計趨勢和賣點之一,已經被運用到了系統層級(IOS,material design)。並且,主流應用也遵循系統設計的夜間模式,基本實現夜間模式的全面設計和覆蓋。

material design與IOS

作爲主流的手機系統,ios對一些手機應用程序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並且蘋果的官方網站上也有這一些相關的指南,建議你可以去蘋果官網詳細查看。

img

同時,一些國內的安卓系統的也深色模式的設計,如OPPO、魅族、華爲等。

img

主流APP的夜間深色模式

現今國內外的APP軟件都有用使用到深色模式,這也是目前 最新設計趨勢,大部分都可以做到跟隨系統的設定而變化,例如Instagram、知乎、微信、優酷;而少部分呢則是以主題化的方式進行呈現,例如YouTube、QQ音樂。

img

夜間模式設計建議

夜間模式的設計不能只簡單、粗暴地進行調光處理或反色處理,不當的處理很有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因此,我們有必要從整體上考慮和設計暗色調的規律和邏輯,並結合材料設計規範總結幾個要點。

使用基色作爲擴展

在設計開始時,可以先設定好最基礎的深色,然後用這個色調貫穿整個設計的深色模式。試着用深灰色代替純黑色,因爲相比之下在灰色上使用淺色文本的對比相對較弱,可以減輕閱讀時眼睛的的疲勞程度。

從下列情況來看,“000000”(純黑色)將出現太暗,淺色文本太亮;"111111"和"222222"比較亮;"333333"相對明亮,儘管文本閱讀不是問題,但需要考慮疊加後的總體設計是否爲灰色。

img

通過層級疊加的顏色變化

想要設計一個合理的透明度疊加的變化規則,例如以底層爲基準,往上每一層都疊加2%的透明度變化:底層疊加0%,導航層疊加3%,內容層疊加6%,彈出類浮層疊加9%,操作反饋層疊加12%。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實際中你可以根據你的需要來進行設計。

img

優化深色下的亮色對比程度

在深色的背景下,文字或圖標的飽和度或亮度過高會產生強對比,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因此從白色切換到深色模式下的設計我們也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通過降低飽和度或明度來達到視覺和諧的程度。

img

小結

深色模式是我們在日常使用和閱讀手機內容的衆望所歸,同時深色模式在各大手機和軟件廠商的推動下,相信會越來越多的APP會跟隨設計,並且設計的更加完善更加優越。同時我們還需要思考,深色模式的設計解決了什麼問題?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便利?是否所有的內容都有必要深色模式的設計?

二、青春洋溢的色彩

年輕人一直以來都是是移動互聯網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年輕化的UI設計風格也一直是UI設計師們所追求的方向之一。年輕、朝氣、活力是年輕的表現特徵,新鮮、多彩、大膽的顏色則是設計師們表達這些特徵是更容易產生設計共鳴。

下面的這幾個案例,就是通過多顏色搭配、漸變色、對比色等設計方式來表達年輕化的設計。

img

多色彩搭配

我個人的經驗中總結,如果只使用一種顏色來設計一個界面往往容易使界面變得單調乏味,缺乏張揚青春的情緒,且具強烈的侷限性。而多色彩搭配的設計更能讓整體的UI界面變得豐富有層次,更加符合年輕、張揚、活力的趨勢。

一個簡單的主色搭配多個次級顏色,便能讓使用者感知到整體的品牌整體的色調和統一,但卻不會覺得單調乏味。

img

下面的APP設計,便是使用主要的品牌色結合輔助色進行搭配和設計,來達到界面效果的年輕化和從、色彩的豐富感。

img

大膽的使用漸變色

漸變相比純色的表達可以更好的拓展顏色的使用,提升顏色的跨度表現,豐富設計質感。漸變跨度的大小決定顏色的衝突感,小漸變表現柔和的輕質感,大漸變提升色調的對比碰撞可以讓界面表達更加鮮明、活力。

漸變對比

不同的漸變效果會得到不同的視覺感受,更會影響整體的設計風格。而具體使用哪一種漸變則需要依賴於設計師對整體設計風格的定調和對產品調性對把握。

img

運用撞色

通過對比色或鄰近色的使用讓漸變更加富有多樣性,提升用色的層次感。

img

更多漸變的方式

通過不同的疊加方式,可以迸發出更加不同的漸變效果。(以下的內容只作爲案例展示,不限制有更多的表現形式)

img

UI中多彩的體現

UI設計的多彩化主要表現在一些控件或組件中,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圖標、按鈕、內容模塊、插圖、背景、投影等內容的設計來豐富整體界面的顏色應用。

圖標

我們可以通過漸變疊加、對比色使用,又或者2色疊加、3色疊加等多種多樣的方式來營造圖標的多彩感。

img

按鈕

通過使用漸變色提升按鈕的質感,讓原本簡單的按鈕變得更加精緻並增強按鈕的可點擊性。當然是否使用漸變需要根據整體APP的視覺風格而定,以下有幾點漸變按鈕的建議:

img

內容模塊

在模塊的設計中使用不同的色調來區分內容並來營造多彩的氛圍設計表達,讓整體的模塊設計避免過於單調,提高視覺衝擊力。

img

空白頁插圖

空白頁的設計不再是簡單的圖像,而是使用顏色較爲多彩的插畫形式,在情感表達上更加豐富和具象。

img

多彩背景

多彩的背景結合簡單的反白文字,在氛圍上更具有調性和視覺衝擊力,同時兼顧內容的表達。

img

彩色投影

在多彩的元素下使用帶顏色的投影而非使用簡單的黑色投影,更能烘托多彩的內容元素,整體的感受是一種近似環境色影響的變化,而非簡單的遮擋投影變化。結合多彩的設計,讓你的設計更加精彩奪目,常見於一些彩色的內容卡片或彩色的按鈕中。

img

彩色投影來源於元素本身,通過對顏色對透明度調整來達到效果。

img

小結

多彩的設計固然比簡潔的設計來得更加吸引眼球,但更多時候需要把控整體界面的平衡,而非天花亂墜。建議可以參考上面列舉的一些內容去嘗試,是否達到你想要的多彩氛圍。

三、新擬物風格的設計趨勢

2019年底就在dribbble上就開始有人預言擬物化的風格的 設計趨勢,這是一種新擬物化設計風格,與以往的擬物化設計不完全一樣,是一種介於扁平化和擬物化的新風格嘗試。主要是通過光影的變化來突出內容的區域或模塊設計,整體感覺相比扁平化的設計來說會更加具有氛圍性和視覺衝擊感。

此類風格是否適合所有類型的APP場景還有待探討,或許在一些工具類的APP可以考慮進行嘗試,例如:音樂播放器、計算器、簽到類、操作工具類APP,在UI設計上可以考慮在部分按鈕、卡片式設計、表單類的內容上進行嘗試。

img

基本原理

最基礎的新擬物化效果分別有“凸起效果”和“凹陷效果”,兩者差異化在於對光影的處理方式不同。凸起效果使用外投影來實現,疊加層級依次爲:基層-亮投影-暗投影;凹陷效果效果使用內投影來實現,疊加層級依次爲:亮投影-暗投影-基層。亮、暗投影的數值建議偏移值形成正負並保持一致,透明度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img

結合顏色

以深色、單色、漸變三組顏色進行了嘗試,整體上來的處理方式都是以基層的顏色爲基礎對HSB進行調整,深色與單色的處理方式較爲一致,漸變色的投影或陰影則需要根據不同的顏色進行調整,來達到合適的效果。

img

我們可以通過HSB的顏色模式來進行微調,達到明暗投影的效果

img

設計方式拓展

常態的表現往往並不難滿足我們所有的設計,因此我們可以基於常態的設計樣式再結合其他的設計方式,讓整體的感受更加豐富。例如下面的一些例子:

img

小結

新擬物化的設計雖然新穎,但是否適合所有的設計?這個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面對一個新的趨勢,建議可以多去研究和了解這方面更深層的內容,這樣在實際應用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四、Tab bar 圖標動畫

作爲整個APP的第一個接觸點,選項卡欄具有將想法和信息傳遞給整個APP中的用戶的重要性。 我們的第一感覺是粗糙或精緻的,這將通過此簡單的操作開關獲得。 因此,標籤欄的設計還經常檢查整個APP的設計是否精美。

Tabbar圖標動畫的作用主要有:1.增強第一視覺焦點的精緻度;2.提升操作的愉悅感和期待感;3.通過動畫的設計傳遞品牌的設計理念。

img

圖標動畫的多樣性

tabbar圖標動畫的設計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有位移、劃線、彈性、縮放、透明變化、抖動、填充等等,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的設計感受也會有差異。

img

圖標動畫的工具

製作動畫的工具有多種多樣,作爲設計師無需被工具而限制。而我最常用的有Principle和AE的結合,在設計前期我會使用Principle進行demo設計輸出,在確定之後通過AE進行二次繪製並輸出動畫文件,目前與開發對接的格式大概有APNG、Lottie、PNG序列幀。

undefined

Principle的優點在於操作簡便,自帶的動畫命令基本可以滿足我們對於圖標動畫的需求,缺點在於無法生成實現的格式;反之,AE實現動畫的方式更多樣性,但在使用中並不符合效率性,因此兩者結合使用更能滿足效率和可實現性。

五、卡片式的設計

卡片式設計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從設計類網站上或一些APP中也會看到很多的卡片式設計的案例,卡片式設計也是UI設計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undefined

而隨着設計趨勢的變化,卡片的設計的設計形式也在發生着變化,接下來從幾個關鍵點來分析新的卡片設計趨勢。

柔和的圓角

從dribbble或IOS的設計上,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卡片圓角的變化,大圓角的卡片設計方式變得越來越常見,當然也不是越大越好,設計師需要從實際的設計中去思考和嘗試。

undefined

大小的差異代表了不同的視覺感受和風格差異。 在設計時,我們需要考慮設計的產品的樣式或氣質是否適合大圓角或小圓角,而不是根據某些設計網站上的流行趨勢。 因此,基於不同樣式或實際內容場景進行設置更爲合理。

img

自然的投影

新的卡設計更自然地投影,減弱了投影帶來的切割感,並改善了界面的平坦度。 從以下三個效果的比較來看,合理的投影值可以使卡的性能更自然,對於整個卡來說,太深和太大的投影似乎太厚,而太淺和太小的投影 小會顯得過遲。

img

img

六、流暢的交互反饋

流暢的動效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讓使用者感受到動效帶來的愉悅性。從設計的角度來看,交互動效並不是錦上添花而是UI設計的必需品,它不應該被強調有或無,而應該被強調好或不好,好的交互反饋動效可以讓整體的設計更加具有品牌調性。

微交互是建立在移動端上微妙視覺效果的小動畫,而圖標動畫是微交互其中的一種。它的目的是吸引用戶,讓用戶感覺順暢、愉悅。爲此設計師藉此創造出打動人心的瞬間。

img

掌握動畫基礎原理

動畫的方式很多,可以在許多設計網站上學習。 以下是以下情況的示例,以分析併爲優化嘗試提供建議。 基於簡單的運動效果,如何通過設計優化使動畫更具差異性和差異性。

動畫的基礎原理

我們以AE作爲範例來說,動效最基礎的原理是由“位移、縮放、旋轉、透明度”等方式結合“時間軸和關鍵幀”而產生的視覺補間效果。運動效果是平滑的(快還是慢) 通常取決於一段時間內發生的幀數。 幀數越少,位移距離越大(變焦變化越大,旋轉次數越多),速度越快。 當我們理解這些基礎知識並將它們結合使用時,我們可以設計出許多不同的動畫效果。

img

動畫的基本運動規則

以principle作爲例子來講,動畫的基本運動規則包括有:默認、緩入、緩出、緩入緩出、彈性、線性、等效果。我們可以直接使用默認的數值,也可根據自己的習慣對這些動畫效果進行微調來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不同的軟件的基本運動規則及應用上差異性基本不會太大,我們只需要選擇一款我們擅長的便可。)

img

常見的動效反饋模塊

我們都知道交互反饋的重要性,但是我們也需要知道在設計中可以應用哪些交互反饋的模塊。我將簡單地整理一下,包括:對話框、頁面切換、上滑層、觸發縮放類(如查看圖片)、彈出菜單、頁面導航、頁面導航、頁面滾動、切換類、小模塊滑動、按鈕或模塊觸發反饋…等等。

undefined

img

案例分享

傳統的運動效果基本上可以滿足一般需求,設計人員需要通過設計一些運動效果來追求給用戶帶來的愉悅和視覺衝擊。

連動式頁面切換

可以將許多頁面的過渡效果設計爲連續過渡模式,主要在產品詳細信息頁面,插圖詳細信息頁面,小說/書籍/相冊等中找到。在以下情況下,傳統的交互模式顯示在左側。 通過差異化的交互設計,我們可以使整體體驗更加自然和流暢。

img

微動效

5G時代已經到來,加上目前硬件升級,動效的普及已經不再是難題。我們可以慢慢發現目前很多產品設計裏面都開始加入動效,來提升產品體驗,同時動效也有很強的指導性質。在某些場景下,使用動效能夠很好與用戶進行互動交流,因此在2020年動效的使用將會越來越多。

設計-細說2020最新UI設計趨勢與分析插圖(https://imgconvert.csdnimg.cn/aHR0cHM6Ly91cGxvYWQtaW1hZ2VzLmppYW5zaHUuaW8vdXBsb2FkX2ltYWdlcy8xNzQyODU5OC02YTBmODExZmRhNGY4MGVh?x-oss-process=image/format.png)

3D插畫

隨着軟件技術的提升,3D插畫在這幾年中大受歡迎,很多應用都使用3D渲染產品,如:星巴克、Keep、毒App等等,因爲它真實立體、有着更高的轉化率。

img

滑出式模塊

滑出式模塊動畫設計的設計需要強調如何出現以及如何摺疊,通過視覺動畫引導和告知用戶模塊的特定來源,以及展開或摺疊的時間是否需要保持一致 也值得思考。 在以下示例中,通過優化動畫細節,可以使用靈活的動畫效果使滑出的浮動層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氣。

img

滾動體驗

滑動操作在系統和軟件當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設計,無論是模塊的滑動或者是整體頁面的滾動。如下,左邊是比較常見的整體滑動,但如果每個內容之間賦予一個視覺時間差,那整體的視覺效果和體驗感受也會變得更加不一樣。

undefined

觸發反饋

一些常規的內容,例如按鈕、圖標按鈕、列表、卡片……等的點按可以結合動效的細節變化來增強反饋感受。但我們在實際應用中是否需要用到重色,則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而定。

img

小結

這裏我們可以思考兩個問題:

  • 1.動效的必要性?
  • 2.動效應如何進行設計?

從我個人的觀點來說,動畫效果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除了可以讓整體的感受更加具有差異化,更可以拓展設計師對於每一個設計的思考角度和廣度,也是一種個人能力的深刻體現。

同時動效的設計應該是和靜態的界面設計一樣,都需要進行系統性的思考,應用在每一個細節的效果及動畫參數都需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七、 留白增強呼吸感

留白的設計,可以讓我們的界面變得更有呼吸感,相比於緊湊的設計。適當的留白可以讓人在閱讀時更加具有放鬆的心理暗示。

留白是一種常見且頻繁使用到的對比手法,它並非純粹的爲了減少內容來達到留白的目的,作爲設計師的我們應該知道如何利用好有限的屏幕資源,我們需要知道哪些位置或內容可以讓我們適當的留白,來讓用戶獲得更好的視覺和更舒適的體驗。

今年下半年觀察到Facebook旗下的Messenger應用和前段時間雅虎更新他們家品牌語言的同時,也重新設計他們家所有產品。我們可以看到如下應用截圖,基本去分割線,通過留白區分層級。這樣的好處可以減少分割線對內容的干擾,界面呼吸感增強,達到簡約設計的目的。

頂部留白

在界面的頂部減少內容或加大內容與界面頂部的間距,這養的留白設計會讓使用者從一開始的就降低視覺壓迫性,同時還能獲得更加沉浸式的體驗。

例如:一些APP的遊戲詳情頁、個人資料頁等大都採用此方法。

img

去線留白

在UI界面中,最常見的分隔方式是用細線對模塊進行劃分。但隨着設計重心趨向簡約,注重內容本身,傳統的分隔線方式就略顯多餘。

根據格式塔親密原則,通過留白控制間距大小,可以清晰的劃分模塊層級,同時界面看起來也更加透氣、富有張力。可以看到QQ、飛聊、Gmail、Messenger等應用都採用留白分隔。

通過減少分隔線的使用以及間距的調整來達到留白的效果,強調內容的自然視覺分區,減少分隔線對內容的信息干擾。

比如:在一些列表中或具有醒目大標題的內容模塊下可以試着減少線的使用。

img

藉助標題留白

在不同的模塊之間插入用較大號醒目的字體,通過大的字體來支撐併產生出更加自然和舒適的空間留白。很多的ui設計都遵循着這個道理,例如iOS的系統界面的頂部大標題設計。

img

增加邊距留白

適當增加內容與屏幕之間、內容與內容之間的間隔距離,可以起到優化界面的空間感,達到留白的效果,增強內容的聚焦。

img

減少界面中的重色

減少ui界面當中重顏色的使用,並且降低視覺的層次感,會讓設計醋回來的界面更加輕量化、更加扁平化,顯得更加簡約大方。例如下圖中上下導航欄的顏色,在無需強調品牌顏色的情況下,便可以使用白色或淺色來增強整體界面的呼吸感和留白效果。

img

小結

在手機屏幕空間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的視覺會更加聚焦。過於密集的設計往往更會造成視覺疲勞,因此更需要多去思考內容設計的空間感,適當的留白可以降低視覺疲勞,提高視覺聚焦和閱讀效率。

最後總結

每一年我們都會迎來新的設計趨勢,但歸根結底,它們應用的設計方法都不會有太大差異。瞭解最新設計趨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去進行設計思考,再結合日常鍛鍊的設計基礎能力,就能讓我們製作出更好的設計。

UI設計的趨勢除了側重內容和情感之外,還會根據不同設備載體、新的技術(3D、AR)而變化。但歸根結底還是以人爲本,借用Adobe設計副總裁 Jamie Myrold 的一句話:如今設計師要思考的,絕不僅僅是設計一款App、網站或設計工具。我們要思考的是人類的需求,用戶的需求;打造真正人性化,多元化與包容性的設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