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挪威的森林》——在迷失中救赎自我

文|YingsDan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集卷阁

第一次读《挪威的森林》是因为被村上春树的那些名句惊艳到了:


“哪里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希望你可以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


“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虽然第一次不太了解书的思想,但读来不负期望,一气呵成,读完只让人感觉直子好可惜,最后为什么要选择自杀,渡边最后有没有跟绿子在一起?


第二次读是因为想再探寻村上在书中这样写的答案。一般的书看完了几个月后便忘了,人物、情节都想不起来了。

但几年后《挪威的森林》的这些问题却仍旧时不时困扰着我:

直子为什么最后还是会选择自杀?

渡边说的那句“原来,自始至终,直子都没有爱过我”该怎么理解?


1

                                       

《挪威的森林》讲述的是主人公渡边在好友木月自杀一年后,偶遇木月的女友直子,两人开始了交往,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关系,不料第二天一早直子却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在一家远在深山的精神疗养院养病,渡边前去探病,两人关系更加亲密,还认识了直子的宿友玲子。


开学后渡边结识了绿子,当绿子的父亲去世后,渡边开始与绿子交往,绿子性格与内向文静的直子截然相反,绿子更为青春活泼,这点深深吸引了渡边。


这期间,渡边陷入了苦闷和纠结,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和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告白和迷人的活力。在渡边最后一次探望直子不久后,传来了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开始失魂落魄的四处徒步旅行。


最后,渡边在玲子的鼓励下,振作起来,开始摸索往后的人生。


《挪威的森林》通过看似简单并不复杂的故事脉络,3个主要角色,几个辅助角色,刻画出处于青春年少时期人们对孤独的应对、对迷失状态的自我救赎。

2

谁的少年不孤独?孤独是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村上春树则将主人公们的孤独深刻表现出来了。


渡边的好友木月永远留在了17岁,渡边的友情、直子的爱情终究无法救赎木月,迷失的木月选择了在最美好的年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通过逃避和死亡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


直子在姐姐和木月的影响下,同样被孤独和迷失困扰。木月死后,渡边的出现给了直子救赎的希望,渡边的爱情将直子从迷失的边缘暂时拉了回来,但直子始终很难与外界沟通,在孤独中一直挣扎。


住进“阿美寮”的直子一直逃脱不了木月之死的阴影,渡边数次探望直子,也只能看得到表面上直子正在痊愈,但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终究撕碎了美好青春年华。

直子终是选择了跟木月一样的方式,通过逃避和死亡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


主人公渡边在整个故事中是不断成长的,经历过木月的死、直子的相恋、绿子的交往、玲子的故事,最后的自我救赎和探索。


在和木月、直子的交往中,渡边很努力去帮助他们,同样有过孤独和迷失,但渡边没有像木月和直子般困于自己的世界、很难与外接沟通交流,错失了木月后,渡边一直努力想通过爱情救赎直子,终究是失败,到最后直子的自杀,渡边才明白,直子终究是木月的,木月死后,直子已经有了跟木月一样通过死亡逃避世界的倾向,“原来,自始至终,直子都没有爱过我”。


渡边到底还是没能救赎木月和直子。


而遇上绿子,绿子的大胆、热情、可爱给了渡边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是跟直子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时渡边陷入了迷失,是对爱情的迷失和纠结。


绿子跟木月、直子不是一类人,她不曾困苦于迷失,她苦的是寂寞、是无尽的生活琐事,她需要的是渡边的陪伴。而绿子才更像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人。


3

《挪威的森林》深刻刻画了青春期迷失了自我的典型,木月、直子是深度迷失自我、最终采取自杀完成自我救赎的例子,渡边是目睹朋友、恋人深陷迷失却无法拯救他们的例子,绿子是不曾迷失自我、却苦与生活琐事的例子,每一个都感觉很熟悉。


其实我们都曾像木月、直子、绿子那般被困于青春,迷失过自我,努力通过友情、爱情和幻想逃避这个世界,救赎自己,而大部分人都成功救赎自我,熬过了这份孤独和迷失,享受了青春的美好,小部分的人还困于自我的世界中,始终很难与外界顺利沟通。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