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讀和財富之間到底有啥關係?

最近有一個問題突然躥火: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

正好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聊聊。

1、財富的第一因

小錢靠勤,大錢靠運。

幾年前聽過一個菊廠大佬的內部分享講座,他很感慨,說是如果現在讓他應聘這個公司,他連簡歷篩選都過不了,他現在看着手底下一羣名校生給他幹活,總是很感慨。

而且以他自己的能力和見識,如果不是當年進公司,現在就算加入了,大概率也是個普通白領。

但是他自己加入公司早,跟着大佬混,從最開始揹着投影儀去村裏賣設備,到後來參加幾個國際上的超大項目,修仙小說似的劇情,打了小怪打大怪,一路就過來了。

那當初爲啥要來只有這麼幾個人的小破公司呢?

主要是沒地方去。

他的第一選擇是去政府當公務員,第二選擇是去國企當職工,實在是沒辦法,加入了一個小破公司。在他們那個年代,你加入了一個私企,跟你賣身爲奴沒啥差別,處於鄙視鏈最低端,連村裏大媽都敢嘲笑你。

後來公司幾次瀕臨倒閉,本來想離職來着,但是又沒地方去,當時和現在不一樣,當時沒法到處跳槽,只好一直留在公司,現在幹到了高層,恍若隔世。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走過來的路線充滿了隨機性。有一個大老闆兩口子,東北下崗的時候他們去菜市場上班,後來在菜市場偶爾聽說賣菜的同時還可以賣二手收音機,就跟別人一起從日本倒騰了一些二手收音機放在菜攤上一起買,認識中間人之後又開始倒騰電視,倒騰電視發了財之後,開始倒騰車,就這麼做大了。一切的起源,都是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賣菜的老王聽說有人能從日本搞到二手收音機。

回到我們現在。前兩天看到有人在網上問,說今年畢業了,有大公司可以去,但是也看上了小公司,覺得這個公司創始人非常厲害,公司也玩的比較新,是不是可以對賭一下運氣?

這個問題還真挺難回答。就我個人來說,當初就是選擇了大公司的穩定性,放棄了小公司的隨機性,後來當初讓我去上班的一家小公司已經上市了,當初那幾個人現在都已經成了公司早期元老了,我也就錯過了發大財的機會。

不過如果可以再選一次,估計我還是選大公司,因爲無論如何,大公司代表着機遇和穩定的一種協調,小公司風險相對太大了,幾乎不可控,我本人也帶有嚴重的“穩定傾向”,對冒險總是有牴觸,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做太冒險的舉動。

而且並不是說加入那類公司就完事了。之前碰到一個小夥伴,他當初加入的那個公司也已經上市,他加入的時候公司才幾個人,按理說他現在已經發了,不過他確實沒發,因爲他加入公司過了兩年,就因爲受不了小公司那種特有的勾心鬥角氣質退出了。

所以吧,這些年有幾個感觸:

1、如果你沒讀過書,基本只能是把握一些低端機會,賣菜修車開飯店什麼的;如果你讀了本科,可能就能發掘出來稍微高端點的機會,比如去搞個小軟件公司或者新媒體公司;如果你博士畢業,就可以研究點更高端的,美國的那些科技公司,大部分都是在上一個巨頭上班的那些技術骨幹分家出去另立門戶的,比如英特爾什麼的。

2、發達是一系列選擇的總集合,得在幾個關鍵節點上都做對選擇,而不是做對某一個選擇,做對一件事意義不大,這也就意味着屬於一個低概率事件。

3、整體呈現出一種濃烈的不確定性,能不能出頭這種事,誰也說不準,所以吧,既不要輕易自怨自艾,也沒必要提前覺得自己有多牛逼,很多事眼下看沒啥意義,可能再過幾年回過頭來看才發現意義非凡,甚至是決定性的。

2、寒窗十年和發財的關係

事實上,寒窗十年只是個下限。

也就是說你考上了大學,甚至考上了985、美國名校,都代表着你可以玩一些遊戲了,至於能不能玩好,能不能向上突破,以及遊戲本身是不是有前途,那沒人能告訴你,更不會向你承諾什麼。

進入職場後,能不能取得高成就,跟很多元素有關,比如會不會說話,責任心強不強,積極不積極,是不是攤了個靠譜領導等等。

責任心這玩意比較關鍵,大部分是天生的。有些人做事就是負責,領導交代下去的事肯定會搞定,搞不定也會有個說法,領導們都是揹着KPI的,他們最願意的事就是給下邊的人交代下去一件事,自己什麼都不用管然後就搞定了,這種人他願意帶着。

積極也很關鍵。95%的人並不積極,也不想改變自己的現狀,更不想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尤其不想解決那些跟自己關係不大的問題。

大部分人在學校的時候以一種被動態勢往往搞得還不錯,老師讓幹啥就幹啥,成績也很好。到了職場一塌糊塗,就跟這個有關,太消極。其實換個角度大家就懂了,你是領導,你自己揹着KPI,如果手底下的人竟然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你啥感受?次數多了,是不是很信任這人?等你升遷的時候是不是想帶着他?

創業也差不多,能創業成功的人,肯定是個積極主動的人,肯定是個人緣不差的人,也肯定是個靠譜的有領導力的人。

這些素質,就叫“心勁”,大部分人在畢業三年內心勁就消得差不多了,能維持十幾年的,基本沒有混得差的,除非運氣太差,或者腦子太差,勁兒都使到不合適的地方去了,那也沒辦法。

至於現在不少人說的“資本家剝削”什麼的,作爲勞動階層羣體的一員,我覺得大家提點自己的訴求無可厚非。如果工作中的態度也是“佔資本家的便宜”,最後想也別想會把自己玩得很慘。

這個世界是個“相互成全”的世界,你給老闆搞定事,幫他賺了錢,他纔會把你撈到更高的位置上,好讓你給他進一步撈錢,等到他上升的時候繼續把你帶着,好讓你去給他幫忙。你的位置也就跟着上升了。

相互利用關係也是關係,事實上,這個社會上比血緣關係更穩定的關係就是相互利用,人很少會背叛利益。

不過有一說一地講,創業比上班要難得多,也艱苦得多,但是稍微做成了一些,收益比上班大得多。

非常非常牛逼的那些人,又是名校畢業,又是大公司背景,可能還真比不過做生意的其貌不揚的土炮。這個不是能力差距,而是賽道的差距,畢竟你在黃土路上很難賺到高速路上的收益。當然了,一般也不會面臨翻車後車毀人亡的危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觸,從初中開始,班裏學習最好的那個很少有混得差的,畢竟智力和行動力在那裏擺着,但是也很少有混得特別好的。

原因倒也不復雜,因爲他們的路線太過筆直,往往是社會中的那些比較優的選項給了他們,都是成熟道路,開着平順,反倒缺乏“碰運氣”的成分,能力也太過依賴平臺,越往後越離不開平臺,這些年見識過太多名校高材生一直混外企。

真發了大財的,反倒是當初那些條件較差(當然也不是太差),選不了“成熟道路”,去碰運氣,不少人去了非洲,從中國往非洲倒賣二手垃圾發了財(現在這個市場已經快要飽和了),而且是大財。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好不容易考上了名校,但是畢業後發現自己依舊苦得跟狗似的,懷疑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倒黴一代”。

但並不是你這代人倒黴,無論如何你們這代人裏都會有一些人脫穎而出,可能只是不是你,因緣際會,你恰好運氣不夠好,沒能“開悟”,沒開悟前文也說了,可能是運氣差,可能是從來也沒碰過運氣,自然不知道運氣咋樣。或者自己是個消極的人,總是放任機會溜走。或者是個不踏實的人,相同項目別人幹成了,你沒幹成,然後上級不再交給你重要的事了。

整體而言,“上大學”可以理解爲最廉價的上升階梯,從一樓把你送到三樓,讀了博士可以理解成送到了三樓半,但是到了三樓你能不能爬上去,那就看你自己了。這裏說的“看你自己”,有很多種意思,比如:

你自己有個牛逼爹,把你從三樓拎到五樓;

或者你能力巨強,幹起活來一個頂五個,在私企裏這樣的人一般會被提拔起來;

或者乾脆你啥能力都沒,唯一的好處是話少,領導信任你,說不定也能飛。這個不是開玩笑,在ZF部門裏這種情況非常多。

不過轉來轉去,似乎有種鐵律在運作,二八定律,什麼環境裏,都是20%的人喫掉80%的份額,那20%的人裏,又有20%喫掉80%。

說這個不是想說能脫穎而出的人很少,而是說“肯定有人會脫穎而出,只是比較少”。

3、幾代人的努力 VS 寒窗苦讀

說了好半天,其實就是想說,寒窗苦讀挺過了漫長的學校生涯,迎來的並不是終點,而是到了一個新起點上。如果單憑几年讀書就能超過別人幾代人的努力,那這個世界也太單純了,顯然不可能嘛。你以爲是考進士呢?

站在這個起跑線上,人生其實是進入了一個新的賽道,站在一個賽道上就想超別人,確實有點不現實。

而且畢業後的江湖,可以理解爲無規則競技場。

高考的時候不讓帶手機,不讓作弊,因爲那樣不公平,但是來到社會上,其實每次考試都是無規則競技,你可以找朋友,可以全網查資料,可以動用家庭關係,完全沒有問題,如果你自己沒這方面資源,別人有,那可能就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聽起來很殘酷,壞處是你可能得跟別人好幾代人的積累一起競爭,顯得特別絕望。

好處是你可能哪天突然“開悟”了,跳出了賽道,就跟從自行車跳上了賽車一樣衝出去,把別人幾代人的積累甩在身後,這個是完全有可能的。

大家經常說到了三十來歲,大學同學之間的距離被迅速拉大,說的就是這事。其實不是說有人當上領導了,所以牛逼了,更大的概率是他變道了,從黃土路跑高速公路上去了。

比如說,在同一個公司,你想超你同事十倍工資難得要死,但是如果你變了下賽道,可能輕輕鬆鬆就做到了。

講到這裏,也就回答了文章開始的那個問題: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

當然不會輸給你那十年寒窗,但是如果你十年寒窗,把自己送到一個稍微高一些的起跑線上,你的頭腦已經被武裝過了,而且有搞定超複雜問題的決心和方法(高考本身就是個超複雜的系統性難題),再加上畢業後保持積極性,踏踏實實做事,如果有運氣加持,前景誰都沒法想象。

這也就銜接上了另一個話題,經常有人在問,房價那麼高,工資這麼低,怎麼辦?

誰會知道怎麼辦?不過吧,剛畢業總容易犯一個錯,就是把人生當成一個線性的,以爲現在的狀態基礎上畫一條延長線,就是十年後的狀態。如果是這種狀態,確實是既買不起房,也超不過別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不過真實世界不是這樣運行的。

以十年爲期,中間會有大量的其他因素影響,有的是負面的,有的是正面的,最後生活曲線會變成一個不知道什麼形狀,反正不是直線。整體而言,積極樂觀能力強的人翻身機會更多一些,至於怎麼翻身,這玩意誰也說不準。

發展不是線性的,如果大家速度都差不多,你三輩子都趕不上別人那幾代人的積累,但是如果中間發生突變,變道等情況,可能幾年內就徹底超了,而大戶向來有個問題就是船大掉頭難。你去超馬化騰比較難,但是如果只是想超過你身邊的特別有錢的人,確實也難,不過可能沒那麼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尾聲

人總是避免讓自己痛苦,比如避免讓自己失望,所以儘量不去嘗試那些低概率的事。多年以後回過頭來看,會發現其實錯過了很多,很多事當初哪怕積極一些,認真一些,再試一次,結果可能就完全變了。

寒窗苦讀可以理解爲“武裝了頭腦”,單純一個“武裝的頭腦”是沒法超過別人幾代人的積累的,這一點沒啥好說的,但是如果用這個頭腦去打硬仗,去嘗試不同賽道上的玩法,機會還是很多的,奇蹟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拿互聯網來說,互聯網的本質是“低成本獲取資源池”,同時還是個“低成本分發池”,有太多的人天天在互聯網上學習,但是很少向這個池子輸出東西,你不輸出你賣啥呢?賣不出去賺啥錢呢?

而且互聯網是人類第一個實現了“按需分配”的地方,資源幾乎無限,然後有人利用這種廉價資源翻身,有人徹底成謎其中,變成別人的道具。是的,你在互聯網上只消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沒從中賺到啥的話,你就是道具。

總之,多思考,看到平臺就想想我能輸出點啥,看到牛逼人就想想我有沒有他那兩下子,如果沒有,是不是可以搞個低配版本的?時間長了,說不定就能成功變道了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