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式園林建築

2020-07-09


昨天在《審美談》第二十四章時,寫賈政率寶玉等人爲大觀園題匾時,涉及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的內容,在《審美談》第二十章時,寫常氏靜園時,也涉及到中國古典園林建築,但仍然有些意猶未盡。今天再談中國園林建築。

建築設計本身是一個複雜的過程,2005年我爲德建進行管理文化建設諮詢中對建築設計有過一些思考,也寫過一些文章。當時德建的建築設計體現了人爲意識、特色意識、精品意識和環境意識。其實這些也是中國園林建築所要體現的精華。

所謂人本意識,是指建築師服務的對象是人,建築設計的過程正是建築師所要表達的最新設計思想,即對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行爲模式和舒適程度的展現,這是建築成果與人的情感對話的結果,是將物化爲情感的結果。

所謂特色意識,這一點很好理解,就是建築設計自己的特色、風格與典型性。建築設計師設計出的成果讓人看了過目不忘。特色建築是城市的靈魂,沒有特色建築就沒有多彩的世界。

所謂精品意識,也好理解。所謂精品,不等於造價高,不等於奢華,而是處處以人爲本,考慮周密細緻,具有品牌價值。

01

重點要說說環境意識

建築設計師所創造的作品,就是爲人創造宜居的人居環境。往往建築師們以天人合一、天人互動爲設計理念。在建築設計中,第一,是重視環境,特別是尊重歷史文化環境和自然環境;第二、是保護環境,特別是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文化遺產;第三、是利用環境,特別是利用山勢地貌等自然環境和城市文脈,使建築與自然環境融爲一體;第四、是創造環境,利用可用之材,在整體環境中創造出新的小環境。通過以上幾種方式,打造空間形態、生態環境和建築文化。

其實這些,並不是什麼新鮮玩藝,我們看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大多體現了這些內容。建築是人造的環境,城市是文明的容器。建築和人類休慼與共,人類居住環境的創造與完善,需要人們做出不懈的努力。


02

中國在建築方面的藝術觀念,講究起落、推敲轉合,用序列表達其內涵的變化和深度。

中國建築大多是取之自然的山、水、石、木等來依託環境。但藝術地再現自然,更講究空間的感覺,有高低之分,有雅俗共享。

美,是建築創造中重要的考量因素,也是創造的最終要求。因爲美不僅體現在建築本身,美不僅主宰着建築的外貌,也反映着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平,成爲這座城市或這一區域的名片,它表現了這座城市或這一區域的強大的生命力。例如:蘇州園林之美,例如山西大同的懸空寺之美,例如江南水鄉的灰瓦白牆之美,它們都有着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並且給人們帶來心靈上的藝術享受和慰籍,讓人眷戀。其中山西大同的懸空寺就是依山勢而建築的,將寺與山完全融合在一起了。而江南水鄉的民居多是依水而建,恰恰反映了江南的特點。

建築是人創造的物質文化成品,是科學技術與建築藝術結合的統一體,其中蘊藏着建築師的思想意識、建築觀念和審美情趣,因此可以這樣說,建築是精神文化的物化表現。任何文化都有它自己發生和存在的歷史時間和社會空間,正是文化的這種存在,規定了它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淺層的物質文化更具有時代性,是最活躍的因素,發展也最快;深層的精神文化最具有民族性,相對比較穩定。

中國傳統建築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這是無法割斷的,但是隨着社會的變化,融入了許多新的元素。例如,現在長安街上的“老北京飯店”有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特點。


03

小的時間住在北線閣17號院,那座二層的建築,據說是一位意大利的傳教士蓋的,有着中西合璧的特點,院子裏的主體建築是西洋風格的,但整個院子又是中式的,有假山、有金魚池、有花壇、有月亮門,牆上還精雕細刻着梅、竹、松的圖案。但整幢樓樓裏樓外卻又都是西洋味的,雕花的天花板、花瓶狀的陽臺欄杆。樓宇的頂部精雕細刻着紅白相間的、花團錦簇的花卉、花環和如意、祥雲的裝飾圖案。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華麗、壯觀,十分惹眼。

我曾經細細地想過,這個意大利人爲什麼會這樣建造一座他的宅邸?他看不上中國傳統的房屋建築,但卻喜歡中國的古典園林,或許他也有經濟學的思想,買了塊地不容易,別浪費了面積,向空間發展,所以蓋成了二層小樓,實際上三層,最上邊的頂層很矮,無法住人,只是一個小小的鐘樓,後來用來堆積雜物。或許他看中了中國園林的休閒雅趣,這是能讓人放鬆的地方和陶冶性情的地方。這種建築生態美學觀念以實現人居環境與自然環境生態和諧統一爲美學目的。它遵循自然生態規律,追求建築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協調與共生,把“真善美”的標準從人類範疇擴展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範疇之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