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父母一定先了解孩子的感受

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式的父母来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都是以“我觉得怎么样才是对的”来考虑问题,

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含义,

而想要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还是应该更注重孩子的真实感受。



比起问题,我们应先去处理感受

其实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学会直接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尤其在青春期,他们什么事情都想要自己去解决自己去搞定。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这种时候孩子们就会用“做一些有点过分的事情”的方法,来告诉大人们,自己遇到了麻烦。

就像是我高中的时候,面对高考,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个人来说对于这种压力没有办法很好的去疏导解决,于是在某一段时间里,我跟宿舍里的朋友们在熄灯之前的几分钟偷偷的玩棋牌游戏。显然这是属于违反校规的,在被老师抓到后还通知了家长,双方一直紧抓事情对错在对我进行批评教育,上到人生未来,下到家庭期望,几乎三句话不离“我们这都是为了你好”,但整场对话下来没有一个人问我的感受、我的想法。可以说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因为觉得没人理解我而满心的委屈,甚至可以说之前父母老师讲的那些道理我都起了一定程度的对抗情绪。

情绪和感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当情绪和感受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就只是事情层面上的问题了。所以比起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先去处理孩子的感受问题。



不要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

“要不是为了父母,我早就不读书了。”

“为了父母,我必须要争气,必须要考上好大学。”

距离中高考越来越近的现在,不止一名学生给我说过像是这样的话语了。很多孩子都对我提到了父母的压力,可以说孩子所面临的学习压力,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父母所带来的。

父母是如何给孩子带来了如此庞大的压力的呢?其实就是将自身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

最常见的现象其实就是,父母不去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而是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孩子设计人生。结果呢?他们出于对孩子的爱而去教育孩子,到最后却演变成了束缚着孩子的非爱行为。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只不过是因为父母对自己感到焦虑罢了,这份焦虑源于自身的成长的停滞,因为父母停滞了自己的成长,同时有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却并没有想通过让自己成长来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的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就导致了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孩子口中常常提到的“孩子不急父母急”。因为父母的心理需求没有的得到满足,于是就期望孩子能去实现,对于他们来说,当孩子实现这份需求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也实现了。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在看到孩子问题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孩子的感受,因为情绪与感受才是一切问题的源泉。


作者:徐鸣皓       这是我的第五十篇日更原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