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廣度和深度】* 雜談

衆所周知,我們人類之所以有別於生物圈裏其它的生物們,經過千百萬億世紀以來的摸爬滾打,總算是成爲了生物圈王國的主宰,憑藉的並不是我們的尖牙利爪或顢頇蠢力,而是我們的語言溝通和團結協作能力,並且,至關重要的是我們具備較強大的思考的能力。

當然,我們依然處於發展演化進程當中,相應的,我們的思考能力也在不停地進化提升和優化當中。人類是環境的產物,在持續進行自身優化的同時,又對自身生存的環境予以選擇、改造和優化。對此,肯定要有歷史的對比和社會性的橫向比較了。不然,我們的座標和方向何在?而缺失座標和方向的人類生存是不可想象的。

人類能夠持續地生存和發展,主要的是取決於我們的思考能力怎麼樣,而思考能力的增強和提升以及優化又來自於我們的生存實踐活動。

至於對更遠一些的未來的發展走向以及目標的設定,尤其是要看我們的智慧程度怎麼樣了。

大的方面暫姑且擱置不議,僅僅就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際而言,也是須臾離不開每個人的意識和思考能力的。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是如此。

一個沒有頭腦或智商平庸者,其生活、工作和交際情形就可想而知了。說到這裏,您肯定會嗤之以鼻,“切,這不廢話嗎!誰還不懂得這個?”

是的,沒錯。而我想說的是,問題和現象可不是這麼簡單。常識,雖然是普及的,然而,其作用是平庸的。我們當然不可能僅僅生活或停留在常識的水平上。

人們生活、工作和交際的狀態和情況千差萬別,甚至懸殊甚巨。原因何在?就算是您懂得智慧決定着您的生存狀態,而遺憾的是,您僅僅位於一般理解的深度或廣度。而且還會以爲您抓住了某些片面或破碎的真理和真相什麼的跟別人斜槓,或者跟自個兒較勁;甚至會因爲不平衡等等複雜因素而跑偏了正確的人生軌道。

當然,一個人的智慧水平不必然也沒有必要一定必須與其社會地位或價值實現程度相捆綁;如果強行要那樣的話,弄不好您的人生不僅會相當累,而且也難以灑脫的,遑論自由了。但是,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決不是弱智或傻蛋兒,即使是其有得天獨厚的出生條件和人脈資源。畢竟,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或其它的人生抱負之類的方式、通道和取向千差萬別。

進一步說,一個有較高人生信念和理想的人,其格局、意志尤其是智慧水平,一定需要出類拔萃,卓爾不羣。很多人尤其是那些較爲成功的人們,一直處於自我優化、自我匹配的進程之中。

當然,在複雜的現實生活中,亦有許許多多的人們,聰明得不要不要的。可是往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其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卻很是一般。這些現象難道不足以引起我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

思考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且,思考及其方式方法也要與思考的對象和問題相匹配的。就是說,有時該多想的卻不想多想,不該多想的偏要想得腦仁疼,成嗎?不成。

至於思考的廣度和深度的問題,或許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際沒有太多的關聯;當然,您一定想把不太複雜的問題複雜化了,那可能只是您個人的事情了。而思考的廣度和深度通常是與過於宏觀和微觀的領域相關。比如,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等等,其面對那些需要關注、探索和研究的問題和課題甚至難題時,相應地就必須付出超出常人的思考和努力了。從某種程度上看,那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必須的;那也是超越常人、異於常人的表徵(之一)。

當然,如果要進一步拓展的話,必然涉及到思考的精準的問題;這也就屬於“科學思維”的範疇了;儘管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思考的精準性也不必涉及到什麼“科學思維”的高度。比如一些修理匠人,他們的“心靈手巧”就在某些層面上表明其思維和操作的精準度異於常人,並非意味着其是一個執着“思維迷宮”的專業人士或某種“高人”如思想家或哲學家;當然,科學家因其難以遏制的好奇心和天賦異稟,各自沉迷進入相關的領域,且以其卓爾不羣的信念和毅力,在自己喜愛的領域做出了探索、研究和建樹;這與本文的主導意識沒有太大的關係;然而,其嚴謹的思維方式方法或者說是求真務實的思想理念倒是可以給我們以切切實實的啓示。

關於“思考”及相關的問題,我在之前的一篇文字中談過。我以爲,思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如果說一個喜歡挑戰的人必得以其卓爾不凡的能力應對人生當中諸多問題,不如說其主要的還是以其不同尋常的思維能力去處理相關和不相干的複雜問題。

一句話,喜歡運用大腦的人,就是一個可以佔據人類問題高地的思想者和挑戰者。或許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其思維能力的超拔和挑戰。同時,也可以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說,每個人的存在意義主要的還是看其與整個人類存在的高度和挑戰是否並軌和同道,而不是僅僅是可憐兮兮的看其顏值有多高,或其出生有多麼高貴,或者其擁有的權重有多麼厚重。

當然,如果我們稍加留意一下,古往今來的凡俗社會生活史,但凡有所作爲和有所建樹的個人或家族,基本上都能夠自覺地將個人的命運和希望與整個人類的命運和希望相聯繫(也就是“捆綁”的意思吧。),其家族或羣體的根本信念也絕對是胸懷萬壑,高瞻遠矚的;決不是閾於一己自私的狹隘偏見或怪誕的自以爲是。

進一步說,決定一個人或其家族是否有所作爲和昌盛的因素從根本上看,就在於其根本心性和理念是否與整個人類的共同追求相一致。邪惡之人及其家族並非在於其愚蠢或無知,而在於其不懂得這個道理,在於其不愛他人,不愛人類。

儘管芸芸衆生各自的情況殊異,然而,依據各自的條件,儘可能地豐富各自的知識度、拓展其視野,增強其思考的廣度和深度,還是必須的基本要求。


                                                                                              古藍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