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診所”· 共情≠同情心?2021-11-06



通常而言,“共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稟性之一;也往往是很容易讓人“質疑”的“情愫”。因爲人類命運和處境的聯通性和相似性尤其是各自特殊性差異性,又使得人類的共情意識呈現出異常複雜的狀態;而且常常混淆“共情”的對象,甚至常常弄不清究竟是同情別人還是在同情自己。而人類的理性對此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就是說,“共情”更多地落入“情感的範疇”,毋寧說是“情感的窠臼”;於是“人類情感”的複雜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共情(意識)”,忽明忽暗地在不同人那裏呈現的情形常常是紛紜多變的;但是,一般而言總是與個人的自私和安全之類的意識緊密相連;比如,正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是也。而現實生活又總是那麼不盡人意,也不怎麼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樣富於詩意的。縱然,誰是一個多愁善感或者悲憫天下的人,但如果一旦別人有意無意地妨礙、威脅或者傷害到自己時,情形可能即刻會發生逆轉,甚至會凸顯“睚眥必報”、“置之死地而後快”情緒哩;很多時候,就算是雖未付諸行動,而在心理、語言和潛意識當中,會暴露出其非常邪惡、粗野和殘忍的本性來。

而人又是相當善於僞裝的。一般而論,很多人總是打着“同情別人”的幌子,有的甚至到處招搖撞騙,迷惑視聽,意在撈取資本什麼的;人實際上卻大都基於現實生活的實際狀態的考量,也不得不刻意斤斤計較着自己的生活、處境、利益和命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看,人類之中的很多人其實是不值得同情的;所以,有人就常常拒絕別人的同情,也不(隨便)同情別人;這也倒不是或許會以爲被同情者往往是低能或弱者的緣故,或者天生就是一副冷酷無情的鐵石心腸。如果是居心叵測的虛情假意,那就更令人討厭和反感了。所以,共情≠同情心;因爲前者是屬於潛意識狀態,而後者在意識狀態,換言之,同情心總是會羼雜進別的因素的。

因此,人重要的是需要生活在自我勞動、保護和警醒狀態,自尊自愛,自立自強,而不是稀裏糊塗不加辨識地就陷入別人的可能是難以捉摸的同情狀態,或某些“情感陷阱”;儘管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我們是希望需要別人的理解或援助的,以防範或化解生存的危險的不確定性。而“替罪羊”又是誰的“自衛盾牌”呢?因爲,某些別人的或真或假的“同情”,往往是經不起推敲的,也是靠不住的,因而常常是令人“拒斥”的。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必“濫情”,動不動就不假思索地向別人施捨“同情”,就如同淺薄隨意總是向別人“拋媚眼”那樣。尤其是那些自視甚高優越感極強者,且不要以爲自己纔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

然而,上面所說的意思並不總是符合人類的社會生活情形或實際規律,就是說,我們(“智人”)之所以能夠歷經千百萬年以來的險惡環境和艱難困苦而繁衍延續至今,正是因爲我們有着相互協調相互扶持的秉性(或者說是“美德”),這其中就包含着相互理解、同情和包容的情愫。

但是,人類在太長的艱難涉的歷程當中,人又產生並積澱了許多相互質疑、防範甚至敵意之類的性情滋生某些“頑固的劣根”……從而導致了人類社會生活的複雜性,並相應地也潛伏着一定的危險性。這一點,從過往的人類歷史當中那些腥風血雨事件上就可見一斑。

當然,造成人類社會生活歷史當中的那些罄竹難書甚至是慘烈的悲劇和事件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並非出自共情與否之類的緣故。簡而言之,既有個人因素,也有由人演繹的社會因素。對此,許許多多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乃至社會活動家們已經或正在作出各種各樣的研究、解讀和說明。如果稍稍關注一下,在那些汗牛充棟和浩如煙海的文章、文獻和著述當中,俯拾皆是,都可以列舉出各種各樣的說法。

而問題在於,我們對實際演進的人類社會生活的諸多問題解決得怎麼樣了呢?毫無疑問,這些問題是宏大、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更不是少數幾個高明的“醫師”就可以輕鬆“搞定”的。

當然,如果我們過於誇大一些社會性問題,往往是隻見森林不見樹木,或者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因爲,無論什麼樣的社會性問題,說到底其根源還是在於人的問題,就是說,麻煩總是人制造的;當然,這麼說絕不意味着是所有人而爲。換句話說,人是複雜多樣而且善變的,決不是簡單歸類爲三六九等就可以解釋問題的。所以說,如果我們要關心和研究社會問題或其它相關的問題,就必須仔細關懷和研究人的問題;畢竟,人的問題攸關所有的問題。

古藍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