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读书摘记(5)

03~联机学习


跃迁时刻

用提问学习,用联机思考,用输出整合

•不是学不学的差距,是认知效率的差距。

•知识源头与功利读书:要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站在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

•联机学习:打磨自己的一块知识晶体,然后和他人交换知识,联机获取他人脑子里最新的知识。

•以问题为中心:区分知识树与问题树。

•知识IPO:以提出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整合、用输出倒逼输入产品化。

•知识体系:问题导向、联机思考、知识晶体和信息源头。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一、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1.识别知识的源

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2.知识的源头探测仪

能辨别和找到知识源头

•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

二手

•名校的教科书,MOOC(慕课)里推荐的一手材料,维基百科;

•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

•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比如《国富论》《穷查理宝典》《决策与判断》等;

•各行业领军人物、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豆列,以及在自己公众号发的文章。

三手知识是畅销书

四手知识是你常看到的:根据这些畅销书和理论,大部分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加入了太多个人故事,或者情绪因素。

跟随知识源头的人

成为知识的源头

3.功利读书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极其功力地读书: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合适的认知材料。

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类的),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国外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然后再看目录,一般的购书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一读。

最后再看具体章节。直接切入重要的章节,系统学习则从目录开始看。

功利的读书法在获得阅读奖赏之前选择了延迟满足——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就这三步,就让你跑赢90%的人。

4.萃取知识晶体

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下面是4种常见的知识结构:关联,树状,序列,数据。你可以简称为“关书(树)叙(序)述(数)”——知识晶体有一种让你关上书本,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知识晶体萃取工具箱

①大量看知识晶体

②尝试模仿知识晶体

看了一个模型,不妨凭记忆自己先画一遍,更好的方法是给别人讲一遍。

然后看看和原来的结构有什么区别,找到差距再调整。

③自己创造知识晶体

~最初级的是列表式的:“关于……的5个技巧”。

~更好的知识晶体则可以隐喻,这样都能完成从理性回归感性,更好地传播

二、联机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看透知识背后的更底层价值——借助规律,放大投入,达成跃迁。

1.用答案换答案

①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②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知识模块;

③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④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2.认知德扑:用答案换答案

这就是三种学习思路。

•自学:自己找答案;

•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你是哪一种思路?可以看看自己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

•遇到问题,苦思:“这可怎么办?”想一晚上不得;

•遇到问题,找书:“哪里有答案?”开始通过网络、书来找资料;

•遇到问题,找人:“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在这之前我要准备些什么?”然后准备沟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你一定要试试简易版的“思想夜宴”。

1.准备:

找到4个不同领域、对思考有兴趣的朋友,然后请他们每个人再邀请一个朋友来,要求只有一个:愿意主动贡献想法,尽量多元化,彼此不要太熟!

群体跃迁,只会在去中心化的系统里出现。

2.提前拉群,在群里丢出几个话题,大家选择最想聊的那一个。话题越具体越好,3.激发:

(1)8点吃完晚饭以后开始。不要约饭局——集体吃饭和集体思考不兼容;

(2)主持人控制时间和节奏,可以打断。记录员简要记录所有内容;

(3)第一轮每个人用5分钟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

(4)休息,足够长的聊天时间方便私下交流意见;

(5)第二轮,自由发言开喷。70分钟左右;

(6)收获最大的人买单。

4.成果:

(1)不要着急当晚出结果,当晚出的结果往往都不靠谱;

(2)第二天把记录发给所有人,约定有新的成果,一定再丢进群里继续讨论;

(3)不要期待每个人都靠谱,每次大概有一半的人靠谱就好。

每次换一半人,大概3~4次以后,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你们的思考质量相当、领域互异,但是彼此都信任对方的智商,互为对方的大脑。

三、终身提问者: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知识树vs问题树:以问题为中心

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它包括4个方面: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关于专注和多元的解释在这里也实现了和谐统一。

专注于你的问题,调用多 元知识。在目标上专注,在手段上多元。

有三种形式的创造:一种是灵感迸发,一种是厚积薄发,还有一种是即兴发挥。

为什么每天进步1%,却还是没有太多长进

形成复利要满足两个条件:

•每天的收入迭代到下一次增长中去;

•不损失本金。

放到成长复利上,意味着:

•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去;

•不能忘记。

不过成长复利是有可能实现的,解决方式还是“问题树”——基于问题的学习符合复利的两个条件:

1.为了解决问题,昨天的思考和学到的知识会马上应用到今天的解决方案上去,形成迭代;

2.如果一个知识有用,就不会被忘记;如果没用,忘记也不可惜。

做一名真正的终身提问者

终身提问者工具箱

别列书单,列问题单

你可以一股脑儿地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列上去,然后用两个指标来给自己分类:相关性和好奇心。

假装写本书

你想集中研究一个话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假装自己要写本书。每当我要集中研究一个话题,总是列出来这个话题下的所有内容,然后假装自己要写本书。

问题少年提问术

1.不做伸手党,准备充分、目标清晰。

2.好问题都是组合拳。

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请一定把问题问得再深入些。

3.输出答案。

5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1.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2.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3.联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在哪儿见过这种模式?

4.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5.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价值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四、设计自己的知识IPO

第一步,你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I)

提真实的问题

提高价值的问题:

提能被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

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O)

写不出一本书,就写一篇文章;如果写不出文章,那就写一张知识卡片;如果没法积累一个知识卡片,那就总结一句话,然后分享出去。

知识IPO工具箱

放大碎片化价值

你本来就要学习,不如顺便在朋友圈碎片化更新:#今天学到了什么#。三言两语总结你的新收获并分享出来,慢慢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知识代理人”。

设计自己的知识MVP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交付产品)是产品开发的一种思路,一开始提供一个最小的具有可行性的产品。

自下而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站在知识源头,萃取知识晶体;

•联机学习,用一块晶体换回来更多晶体;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

•用知识IPO让知识变成价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