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日记|飘缈如仙的《古树扭风》

进入了伏天,闷热成为天气的主旋律。尽管现代生活有空调可以降温,但在空调房里呆久了,总有些不适。

倘若坐在一棵古树下,沏一壶香茗,享受清风的吹拂,再有悠扬的乐曲而伴,想必定是惬意的。今天推荐一首乐曲,愿为大家送去一份清凉。

曲名:《古树扭风》

作曲:张福全

这首《古树扭风~树瘿壶》,由风潮唱片出口,收录于《听壶》专辑中。

传说

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故事。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宜兴名门望族吴氏家中,出了一位紫砂壶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供春。

供春,又称供龚春、龚春。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据记载,吴颐山未中进士前,曾就读于宜兴金沙寺。书僮供春看见有僧人以陶缸中的细土和之,捏筑为壶。供春便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茶匙掏空壶穴,指掠内外,再窑炉烧制,做成“栗色暗暗如古金铁”的茶壶。

供春的这把紫砂壶,名叫树瘿壶。

到了上个世纪初,知道供春,知道树瘿壶的人并不多。

那件国宝,在地摊上躺了好多年,当时的开价只有一块大洋。从地摊货,最终变成国宝,幸亏遇到一个识货的人,那人名叫储南强,江南的一位文化名士。

1928年,储南强在苏州一家杂货摊上,看到一把壶,邹巴巴,脏兮兮的。他觉得这把壶,像古籍中描写过的树瘿壶,人家要价一块钱,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将这把壶买下。

当时,储南强心里还有点疑惑,便请来书画家、鉴赏家黄宾虹。黄宾虹对这把壶爱不释手,赞不绝口,他说:这就是树瘿壶。

黄宾虹说:当年供春,是模仿银杏树上的树瘿,也就是枯瘤子,做的这把壶。现在,你看这把壶的盖像个南瓜柄,显然是后配的。储南强回去以后,就对这把壶的传承史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黄宾虹说得对。

既然壶盖不合适,咱们就重配。储南强又请出了当时一位制壶高手裴石名,请裴石名依照树瘿的造型,重新配了一个盖子。

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国人曾以两万金易之而未能。如今,在紫砂壶市场上,紫砂鼻祖明代“供春壶”的真品少之又少,几为稀世珍宝。

听曲

漫步于青山峻岭,远眺山峦翠黛,薄雾朦胧。晨夕之间,雾霭流云,苍翠环绕,似有缥缈的钟声,古雅空灵,叩击心脾。

看古树枝蔓,遮天蔽日,信步于古树之下,听山林间,鸟唱虫鸣,泉水叮咚,流水潺潺,水声、鸟鸣声,和着山间的风,都化作了琴瑟之音,灵动而清新。

拥抱山峦,抚摸古树的年轮,一棵古老的银杏树,伫立山中,千百年,风吹雨浊,历尽沧桑。但它却依旧青翠繁茂。风吹过时,枝叶摇曳。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段缠绵的故事;每一片叶子,都是对时光的参悟;每一片叶子,都是对岁月的回首;每一片叶子,都是说不尽的禅意。       

箫声、筝声、笛声、钟声,声声和谐交融,微风、流云、清溪、古树,样样醉人心脾。于是便有了这首古意盎然,沧桑幽远的《古树扭风》。留下清茶般的淡雅和爽宜人的熨帖,让这宁静、古朴之音,让这大自然深邃宽广的能量直抵心底,疗愈伤痛的灵魂。

感悟

闭目聆听,返璞归真,跳动的音符风一般的吹过心海。历史的沉沦,世事的变迁,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你若有才有人尝之,就是价值;无人尝之,只好流于尘世。幸好遇见懂你赏你的人。吹去杂芜,吹去尘埃,保持着原有的尊贵。

做人何尝不是如此,洗尽铅华,远离尘嚣,琴声如茶,透过躯体浸润灵魂,给自己留下一片宁静与清幽,让心变得脱俗。

王维有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若有空闲,邀上两三好友喝茶、听音、论诗、参禅,保持内心的豁达与宁静。

(图片来自网络)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