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150《终身成长》

      读这本书,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写的:“有些人二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被埋葬。”如果将此放到“成长”二字上看,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何尝不也是如此,从小在学习的赛道上一路狂奔,待到抵达终点完成在校教育后,大多停止了学习成长的脚步,之后所有的一切不过都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认知框架中重复。

      《终身成长》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是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心理学领域公认的杰出学者,这本有关人成长的心理学经典作品,被称为影响美国一代人的心理学励志巅峰之作。

      书中作者主要谈的是人的思维方式,详细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这两种思维不仅决定了我们日常认知习惯及行为,同时还深远影响着我们在生活、工作、事业、婚姻、家庭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决策与应对。

      固定型思维的人崇尚天赋,他们深信人的智力和能力皆由天生,要么天赋异禀,要么资质平庸,一个人如果具备某种天赋,则无需付出太多努力即可秒杀周围所有人。所以,他们渴望成功,害怕失败,必须时时处处证明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给他们带来自豪感和优越感,证明他们的先天能力比别人要强。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并不否认天赋的存在,他们承认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先天遗传的一些才能,但这种才能只会在最开始时让人类展现出不一样的气质与能力,他们更看重的是个人经历、学习训练以及努力程度对自己今后人生所产生的影响。他们坚信通过不懈地努力学习与刻意练习,其智力与能力均能得到不断提升,人的某项专长并不是固定由先天能力决定的,而是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而得来,一开始聪明的人不一定到最后还是最聪明的。

      思维模式如同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它决定了我们所呈现的样子,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思维的重要性,也清楚地看到自己原来是两种思维的复合体。在个人成长上,我乐于尝试新事物、热衷学习新知识、敢于面对新挑战,相信人生只要努力就有多种可能;但在人际关系上又有着明显的固定型思维,笃信三观契合、心有灵犀者才能成就完美关系,信奉如果在感情中需要付出太多努力,那它注定不属于自己,这种偏于理性保守的人际观反映的其实也是一个人过度自我保护,害怕失败的心理。

      读心理类书籍最大的好处是让人能够更贴近了解自己,自我觉察能促使人改变。存在固定思维不可怕,识别它、接纳它,因为我们谁都拥有选择改变的权利。成长是一件浪漫而漫长的事,它无关他人,在前方等待着的只有我们未知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