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完700+頁《哈利波特》,我對英語閱讀的一點碎碎念……

說實話,我從沒有想過我能啃完這本700+頁的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這裏簡稱《哈利·波特4》)。

還記得剛拆開《哈利·波特4》時,倒吸一口冷氣,這麼厚,什麼時候能看完啊?結果,花了一個星期,我完成了這項艱鉅而又甜蜜的任務。說它艱難,是因爲從來沒有看完過這麼厚的英文書;說它甜蜜,是因爲故事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合上書那一瞬間,心裏特別開心,感覺萬里長征又近了一步。

在此也想碎碎念一下這段時間閱讀英文的一些體會。


01.關於選書

在英語閱讀上我向來不自信,英語閱讀也一直是我大學裏較爲頭疼的一項。每次看着別人抱着厚厚的英語原版書,總是心生羨慕。好不容易下了決心把書買回來,硬着頭皮翻了幾頁,又默默地將其束之高閣——因爲,真的看不下去。

今年在家比較閒,又冒出了買英文書的念頭——我心心念唸的《哈利·波特》。爲什麼我會選擇《哈利·波特》呢?兩個原因。

第一,大三看完了哈利波特的系列電影,很喜歡電影裏氣勢宏偉的魔法世界,既然電影如此精彩,原著一定更加有趣吧?

第二,《哈利波特》系列書籍雖不是名著,但作爲暢銷世界的英文小說,其語言通俗易通,受人喜愛,換句話說,接地氣

要知道,如果一本書的語言晦澀難懂,普通人怎麼看得懂呢?看都看不懂,又怎麼會廣爲傳閱呢?好的讀物,前提是大家都能看懂。

比如,《紅樓夢》是四大名著,真正看完的人卻不多。《紅樓夢》由文言文寫成,手法上也與現代文有所差別,多多少少會有閱讀障礙。高三那個暑假我曾立志看完紅樓,卻止步於前八十回合,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了。

陽春白雪是好物,卻不適合剛起步的閱讀者對我們來說,讀一些有趣又接地氣的文本,會更容易堅持下去。英語閱讀也一樣,如果剛開始挑戰英文書,我的想法是,讀自己熟悉的故事,比如先看電影,再看書,或者先看譯本,再看英文。因爲已經知道了故事情節,讀起來纔不會雲裏霧裏,一些不熟悉的詞也能猜出一二。


02.遇到單詞不要停

在英語閱讀中,總會遇到很多新單詞,作爲新手,一看到新詞就開始打退堂鼓,然後掏出手機開始查單詞。

我在看《哈利·波特1》的時候,就喜歡停下來推敲每個新詞,這樣閱讀很累,因爲閱讀的美好幾乎被新單詞磨滅了。讀小說的快樂莫過於享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當我們停下來去查單詞的時候,我們的閱讀興趣就被打斷了。察覺到這一點,我開始要求自己不查新詞,而是一鼓作氣讀下去,然後我發現,那些新單詞根本不會影響我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這些新單詞,其實就是紙老虎,看着恐懼而已。


關於要不要查單詞,我想先介紹兩個閱讀方法——精讀(intensive reading)和泛讀(extensive reading)。

什麼是精讀?精讀就是在閱讀文本時,對文本的遣詞造句、謀篇佈局都理解透徹。

這個方法適用於一些經典名篇,或分析閱讀真題的時候。比如上英語課時,老師便會帶着我們逐句分析整篇課文,這就是精讀。

那泛讀呢?泛讀只要求閱讀者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就行了,至於文中的細枝末節,其實用不着鑽牛角尖。我在閱讀《哈利·波特》時,用的就是泛讀的方法。

我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鞏固之前所學的英語知識,二是培養英語閱讀習慣,提高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顯然,不查單詞更加利於我達到閱讀目的。當然,如果遇到一些高頻率的新詞句,實在影響閱讀,那也不妨停下來翻翻詞典。

在日常的英語學習當中,精讀和泛讀兩種方法結合使用,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堅持讀下去

《哈利·波特》系列一共8本,這是第4本,前面三本加起來也就這麼厚。讀完這本書,也無意間提升了我對英語閱讀的自信心,而這是我目前最欠缺的。

說實話,畢業了,在專業素養上變得更加焦慮。想想工作後,花在專業學習上的時間將會更少。語言學習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長時間輸入不夠,語言水平肯定會下降,這也是爲什麼我要培養英語閱讀。

記得大一時遇見一個老師,說的一口標準的英音。她說:在生活中,她幾乎都是閱讀英文,很少看中文,甚至很多時候,她的英語思維比中文思維還要好。當時還覺得她走火入魔,現在方知那是真愛。

我自然做不到完全沉浸在英語世界裏,但我可以盡其所能地去接觸英語,聽英文音頻、看英文視頻、看英文讀物……

究其原因,還是不想放棄英語學習,雖已畢業,前路遠矣,只希望這份熱情能夠一直堅持下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