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界线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是我们常念叨的一句俗语,特别是后一句,经常用来教育人们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乱说话。按我们通常的理解,是将不好的事情进行传播,才会导致祸害。

然而,从你口中出去的内容,对于接收者来说,是好是坏,就完全是非常主观的一样事情了。我们常说的好心办坏事,有时候也正是因为本人觉得这是好事,而在接收者来说并不是,甚至是接收者在再传播的时候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哪些话可说,哪些说不可说,说实话也是一门学问。而最难的是,与新近的亲人朋友,夹在可说可不说之间的话,最难把控。

而说与不说,跟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爱分享的人喜欢把自己用过的好的东西,或者知道的好事与身边人分享,但在风险社会中,接收者会认为你跟分享的事物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利益关系。更为不可控的时候,当别人再转述你的分享的时候,可能又会存在误解。

你可以控制你自己,但你无法控制别人,因此,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受到伤害的次数多了,就难免会对自己的分享有所保留。说实话,在大家都是善意的前提下,这样的传播造成的不愉快,如何去避免,的确是挺困扰人的。

因此则需要好好想想,与别人分享信息的界线在哪里。话从你口中出去之后就完全不受你的控制,当别人会错意或转述错,你也没法去全部改正。而且,任何从我们口中出去的话都会产生因果,有些最终会有善果,而有些就不得不承认是恶果,虽然在说话的当时,这并不是想看到的结果。

如果自己想不好这个问题,那么至少可以从另一方面想想,假设你是接收者,要如何处理这些。尽量少做中间的传话人,这是减少麻烦的一种方式。也尽量不要将双方之间因亲密而产生的对话信息再传播给另一个人,特别是这中间还涉及到其他人的信息。

对于无法控制的事情,最好办法就是尽量在源头就不要让它传播出去。少言,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如果做不到慎言,至少少言可以给自己少点麻烦。

对哪些人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并没有标准答案,是在自己一次次犯错和吃亏中才能明白,甚至这个过程会持续我们的一生。既然没有标准答案,那至少在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开始去好好想想了,特别是你在分享那些你认为的好事的时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