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日更15/100:系統大觀園(六)

有生命的可再生性資源,如魚、樹木、草等,可以經由一個增強迴路實現自我再生。

無生命的可再生性資源,如陽光、風、河水等,雖然沒有可再生的增強迴路,但是不管存量的當前狀態如何,他們都有穩定的補給輸入來源。

對於日用品銷售,潛在消費者也是可再生的存量。

對於約束性資源存量,都有一個流入量,保持資源存量的補給。

這一簡化的漁業經濟模型收到三種非線性關係的影響:價格、再生率、單位資本的收益。

價格取決於魚的種類和數量——越稀少的魚,價格越高,再生率取決於魚羣的密度——魚羣密度月底,魚的繁殖率越低,但是魚羣密度變得過大之後,魚的繁殖率越低;單位資本的收益,取決於捕魚技術和方法的效率。

只要對單位資本產出做很小的調整,改變其控制的調節迴路的力量,就能產生顯著的差異。


“高槓杆效應,但方向錯誤。”


在很多真是的開發可再生性資源的經濟系統中,一旦資本和開發活動的增強迴路得以啓動,資源通常就會被加速攫取、耗竭,等開發者退出之後,只剩下極少量的“活口”,苟延殘喘,或者僥倖得以休養生息而恢復。


不可再生性資源主要受限於存量。所有存量一次到位,然後被逐漸開發使用(流出量)。之所以不能一次性開發,主要是因爲資本(和開發條件)的限制。由於存量是不可再生的,開採速度越快,資源的生命週期就越短。


到底可再生性資源能否在過度開發之後“劫後餘生”,取決於在資源嚴重衰竭的那段時間裏發生了什麼情況。

可再生性資源主要受限於流量。只要開發(流出量)的速度等於資源再生(流入量)的速度,他們就可以被無限地開採或捕撈;如果開發的速度快於再生的速度,資源存量最終可能低於某個關鍵轉折點,從而轉變爲“不可再生資源”,逐漸耗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