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现代人误解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

提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尤其是在近几十年西方进化论 ,无神论入侵神州以来,人们普遍的理解就是女子是不需要有什么才能的,没有才便是有德行了。

所以人们误认为这是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是为了让她们置于愚昧无知的境地,自然这也成为当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宣传古代社会是“黑暗的、腐朽的、落后的”所谓证据之一。

不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真实含义并非如此。

首先从现有的史料看,这句话最早出自于明末文学家陈继儒编撰的格言语录集《安得长者言》中,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应是其引用他人所言。陈继儒对此的注解是:“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他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另有清代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中说:“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清人写的《隋唐演义》第三十七回也如此说道:“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才何必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叹为有才无德,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

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敬天畏地”,讲求“天人合一”,而传统文化的核心正是对儒(孔子)、释(佛家)、道(老子)的信仰,三家都非常重德。不仅帝王要德治天下、德化天下,大臣、平民百姓也要修心养性,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生活。不仅男子要有德、要有君子风范,女子也要遵从“四德”,即妇德、妇容、妇言、妇功。

也就是说,对女子的首要要求是有品德,这样才能正身立本;其次仪表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轻浮随便;第三言辞要得体,有礼有节;还有就是要懂治家之道,包括懂得如何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懂得绣花织布等手工。

显然,几千年来,针对男女的德行教育遍及整个社会,而这也是古代社会长期维持了相当程度道德标准的原因。由此再看晚明出现的“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含义,前一句的真意是男子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并非是不要重视才干;后一句是说女子也要以德行为主,不要因为有才华就忽视了妇德。有学者认为,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

结合陈继儒对此的注解以及《隋唐演义》中的说法,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含义。陈继儒认为通文识字且能明大义的贤德女子,当下不可多得;那些因为喜欢看戏曲、话本、小说而动了春心,甚至吟风弄月,做出丑事的女子,反而比不上那些不识字、安守本分的。

考虑到明末清初大量青楼才女吟诵诗词并为文人推崇的背景,陈继儒或有所特指,“女子无才便是德”中的“才”在此极有可能特指诗词歌赋的文才。如果女子不重视自己的德行,而是炫耀才华、吟风弄月,自然有悖妇德。若是这样,还不如没有这样的文才。《隋唐演义》中所言的“患恃才妄作,使人叹为有才无德”,“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无疑,“女子无才便是德”所说的绝非是女子不应该拥有才华,而是强调德行最为重要。

参考资料:

《女诫》

耶鲁学者孙康宜《女子无才便是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