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縣令治盜有方,這三招保你夜不閉戶

盜竊之事,自古有之。怎樣根除盜賊一直是地方官員很棘手的問題。而清朝有一個縣令叫陸隴其,在他上任的那個縣,自創滅賊三步法,成功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看看陸隴其是如何做的。

陸隴其上任以後,對本縣的民事案子大都採取調解的方法:“曉知以理,動知以情”。往往矛盾雙方都感激涕零,情願當堂了結,和好如初,因此互相勸勉不要打官司。結果半年之後,門庭如水,堂可羅雀。

於是,陸隴其帶着一書一役,每天走街串巷,宣講鄉約、節義廉恥、忠孝節義,而且結合實例引經據典,深入淺出,使人接受愛聽。遇到孝慈節義之人,立即表揚,且爲之諮嗟嘆賞說:「我所不及」。這期間,他也因地制宜的創造了治賊三步法。

如果小偷是第一次被抓,陸隴其就會問他:“你也有人心,爲什麼要偷東西?”小偷一般都說:“因爲家裏太窮了,生活所迫。”陸隴其就說:“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現在利潤最大的,就是紡織,而且人人能幹。”然後讓人拿來一斤多棉花,再讓紡織高手教小偷紡織,如果學會了,就把他放掉,如果學不會,就是好喫懶做,不是因爲窮才偷,加倍處罰。

這些小偷爲了快點被釋放,一般都會認真學,幾天時間就學會紡織。陸隴其對小偷說:“這個成本只有幾百文,手藝你也學到了,如此循環,就可以養家餬口,你在衙門這幾天的紡織,除了成本還剩下幾百文錢。然後就給了小偷,讓他們拿回去做紡織的本錢。倘若再犯,決不饒你。”這些小偷無不感激涕零,大部分從此不再做小偷了。

第二次被抓的小偷,陸隴其採取恩威並施的方法,先打一頓板子,然後讓他在衙門裏面紡織一個月,既鞏固了技術,又賺了一部分錢,還讓他們有個思考的過程。然後再苦口婆心的勸說一下,基本都可以改邪歸正。

被抓到第三次的小偷,陸隴其則說:“看來你是不能改了。”就讓兩個差役人帶着小偷快步跑上千步,然後給他灌下熱醋,喝到一半讓一個人突然猛拍他的脊背,小偷被驚嚇,然後就會終身咳嗽,無法治癒,也是因爲不停的咳嗽,就不能作賊啦,最後不得不靠終身紡花生活。

陸隴其在靈壽七年,離任的時候,道路上站滿了百姓,哭泣着爲他送行,如同離開嘉定的時候。陸隴其調京後被授爲四川道監察御史。後任用期滿,吏部討論將他外調,因而陸隴其告假還鄉。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陸隴其去世。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特贈予“清獻”的諡號,加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民間相傳,陸隴其在去世後,接替楊繼盛做了北京城的城隍。

參考文獻:

〔清〕 吳熾昌:《 續客窗閒話》第三卷

閱讀開智慧,分享積功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