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心老师:双重身份洞察视觉呈现

    这次济南之行让我意犹未尽,一方面是楚心老师的课程实在是干货太多,让同样是下山型的我感觉特别爽,可以好好实操覆盘让自己再次升级,同时,让我更爽的是在同一节课上深刻地体会了视觉笔记与视觉记录,让更理解极简地视觉笔记对于视觉思维培养及其重要的作用。

    我想在周二知识榨汁机版块来分享我的觉察和发现,也希望对你在视觉思维培养上有帮助。

    楚心老师为了让我更好地听课,并没有让我直接做视觉同传,所以我并没有上墙做视觉同传,但是我在听课的时候是习惯做视觉笔记的,而在课程结束后,我在去补视觉记录。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深刻地体会到视觉笔记与视觉记录极大的区别与相通。

一、关注点不同

    作为视觉记录聆听分四个层次,下载、事实、同理、生成式,其实对于资深的视觉记录师来说,视觉记录是一件非常专业又精深的事情,而我自己在这个部分并没有那么精进,仅仅能做到事实层面的倾听,所以曾经一度我因为同僚们都可以直接做到生成式的倾听和记录,让我感觉视觉记录方面是很自卑的,也很少会接跟视觉记录相关的“活儿”。

    反而我更关注作为学习者怎么在课堂上去四层的倾听,内容信息、情感感受、流程操作、行动计划,因为作为学习者其实不像视觉记录师那么大压力,反而非常随心随性,根据自己对于课程的关注点去听课记笔记。

    所以过去的五年纸质版的笔记我记录了2000多页,电子版的笔记也记录了1000多页,也是因为这样极简地记录笔记,让我可以快速去还原课程内容,可以随时拿出笔记,10分钟就可以在脑子里过一遍课程的内容,也是因为这样让我快速从会计转型成为可视化讲师,让我的思维方式从纯左脑的会计思维转向了全脑思维方式,让我可以自由切换左右脑不同频率,加速产出生成。

    这次两重身份的体验其实让我如是地同时体会到视觉记录与视觉笔记的不同。

    视觉记录更多关注怎么更好地呈现,而视觉笔记更多关注最大程度学到更多,最好可以到迁移应用的层面。关注点不同自然呈现的内容侧重点自然不同。

二 、颗粒度不同

    虽然视觉笔记和视觉记录都有即时性,都是同步去完成老师的课堂的内容,不过你看版面的大小就决定了他们承载内容颗粒度完全不同,视觉记录中其实看到的大画面更多,一个画面可以承载更多隐伸的含义,所以在视觉记录中不会有那么细致的记录,更多是用一些隐喻和寥寥关键词去表达核心信息,所以颗粒度比较大,一目了然,大的信息框架和核心关键词。

    对于视觉笔记来说,其实需要记录的笔记详细,因为是服务于学习,我自己曾经说我在听课的时候我都会同时切换三个身份听课,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并不是脑子多好用,而是这种记笔记的方式,让切身份听课成为可能。

  作为体验者学习者听课,其实记录关键信息就可以,让信息进入脑子里去过滤一些筛选出重要信息。

  作为讲师设计师听课,绘制讲师操作流程,一方面可以还原现场的感觉,另一方面,可以直接拆解老师操作流程。很多老师只要实操一次的学习活动,我都可以90%的复制操作,其实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份武功秘籍,随时都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实践行动派听课,听讲师讲课中有什么好的点,有启发,马上记录下来,与旧知关联在一起,在听课的同时做自我建构,去直接做认知框架的搭建,很多的课程的灵感都是在课堂中,我比较擅长把握课堂中的灵感,也每次学习都可以学完马上用。

    所以视觉笔记的颗粒度就会非常小,并且大脑加工的速度其实要求更高,从平面知识点学习直接就可以去到应用层面。

    当我直面我一直最自卑的视觉笔记的时候,我发现之前我对它有了错误的评价,我一直觉得它好丑呀,但是当我去教别人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自己一直守着一个宝库而不自知,原来在视觉笔记方面我早就去到第三个层次的记录。

    这个过程中也让我领悟到视觉笔记你是为了成长还是为了炫技,可能为了炫技你会多花出来2-3个小时去加工一张图,而为了成长笔记记录只是学习闭环中的一环而已,巴不得在一个环节上让它的效果翻十倍,而不是在图美丑上花那么长时间。

    这次济南之行,让我对视觉笔记和视觉记录完全释然了,我也不会在用视觉记录的视角去评判我的视觉笔记做得好坏,而是会从十倍速成长视角去看自己还可以如何精进,感恩这次体验让我跟自己再次和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