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心老師:深度學習,立體精進

    從去年一直追隨田師系統地學習專家型導師課程,經常聽田師和大師兄說的最多的就是深度學習、立體精進。

    我一直都特別好奇,到底怎麼能成爲一個領域正在的專家型的導師,有什麼路徑嗎?有什麼指標嗎?有什麼方法嗎?

    我覺得在這段時間帶着老師們讀《講法》和《教育心理學》的過程,我在書裏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並且生髮出自己的版本,我希望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劍指王者,所向披靡,停止各種胡亂抓取的亂學,聚焦垂直領域的深耕自己,讓自己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一、定義成果框架

    田師曾經說過,“結果框架”和“過程框架”雙框架產生絕殺。所以在《教育心理學》中第一章其實就已經定義了“專家型導師”的需要具備的七大技能,只有具備這樣的特點的人,纔可以稱爲專家型導師,所以在這裏給了結果框架。

    專家型導師需要具備的是專業內容知識、教學法知識、特定學科的教學法知識、結構良好的知識(知識結構化、可視化)、內部關聯性知識、高效率、創造性洞察力。

    這意味着專家型講師要在一領域裏形成自己的專長,在三個大方面需要精進着力:專業化、高效、創新洞察。

    專業化就有這個領域海量積累與沉澱,包括知識與實踐。對一個領域有自己的建構,有自己的理念主張、有自己風格調性、有自己知識結構和系統,專業化就是深度學習、野蠻關聯、立體成長的精進方向。

    高效就是從️1-2-3-4到1-2-4再到1-4,遇到一個事情時候怎麼自動化反應,不是遇到什麼問題都像第一次遇到一樣,有自己的處置框架,可以快速給出應對方案,以及思考路徑。這個過程中問題解決和覆盤同樣重要,需要不斷優化自己的動作,形成良性自動化反應。

  創新洞察就是對一領域獨特見底,重構知識與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問題的內涵與內核,解決真問題,交叉類比重構知識晶體。爲促人改變而引起對方的思考與反思。

  每個想成爲專家型導師的人,必須先是專家型學習者,而專家型學習者七個特質分別是有效學習策略、智力持增長觀(成長思維)、遠大的志向、高自我效能感、堅持完成任務、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爲負責、能延遲滿足感。

  專家型導師一定是終身學習者,而只有“促進改變”的學習纔是真學習,“刷認知”類的學習都是僞學習。成果的雙框架其實爲我們要做到什麼程度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二、定義過程框架

    知道了成果框架我們知道要成爲什麼樣的人,到底在成爲專家型導師路上會有哪些明確的里程碑標誌呢?這個過程是什麼樣的呢?怎麼能學不自滿,又不迷茫呢?

    我覺得《講法》最後一章通往專家級講師之路,裏面有講師的五個階段,我覺得是特別好的核查自己段位的方式,只有知道自己在哪,才知道走向何方。

    第一階段,把內容講透。 第二階段,把形式用夠。第三階段,爲學員定製。第四階段,把理論深耕。第五階段,無爲而教。

    我目前專注於可視化教育,可視化課程設計本身其實僅僅在第二階段上用力,目前在大量補心理學、教育學、腦科學的理論,爲可視化本身找到“道”層面的理論根基。 而目前需要着力精進的則是怎麼站在學生要什麼和要解決什麼的視角去設計課程,而不僅僅站在自己有什麼和想講什麼視角去做課程設計。

    所以當田師把過程框架列出來了,就有了精進的方向和目標,再做課程設計和項目的時候,着重點就會有很大調整,所以我也特別期待之後的課程會有什麼調整,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創造。

  三、定義深耕路徑

    正是這些內容不斷地輸入,反而讓我開始思考對於一個領域深耕式的學習有沒有更具體的成長路徑。

    我結合自己曾經過往慘痛的胡亂花錢學習的經驗,總結出來到底如何實現立體精進,怎麼能上九天攬月,能下五洋捉鱉。面對着紛繁複雜、眼花繚亂的課程,到底怎麼用最小的成本,可以爲自己搭建成長的“天梯”。

  結合“道”“法”“術”“器”,我找到了答案,我用我自己可視化教育領域來具一個例子,把“立體精進天梯”怎麼用去跟大家分解一下。

  1、成果框架:明確自己的“大願”和專注方向

      比如我做可視化教育是希望爲中國的教育事業做點事兒,“做點什麼事兒”,用可視化點亮課堂,賦能基礎教育、生涯教育、職業教育,賦能老師做讓孩子愛上學習的課。我專注研究的方向是“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因材施教”。

      所以我就有了成長深耕的成果框架,什麼學什麼不學,但凡助力於讓我深入瞭解“教”“學”“因材施教”的學,對傳播這個理念沒有加持的就不學。

    2、過程框架:評估“道法術器”,立體精進天梯。

    人是沒辦法一步登天的,學習更沒辦法,得一步步來,不然就容易踩空或者在一節臺階上止步不前。

    起於“器”“術”。

        “器”: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器”是特別好的腳手架,如何讓一個事情高效完成,工具非常重要。比如,視覺中的八大思維圖示、思維導圖、概念圖、視覺模型、知識卡、視覺筆記等各種圖類都是這個維度,弓腰閃其實必先利其器

        “術”:技術。各種技術、能力、技能等都是這部分,也是可以通過短時間就交付和一段時間訓練獲得的一種新技能,可以很容易就掌握複製,一用就好用的東西。比如視覺引導、視覺記錄、引導技術、教練技術、培訓技術、生涯規劃(相關)、諮詢技術、課程設計、創新思維等

    終於“道”“法”。

        “法”:策略。深一層次,策略、方法、經過萃取之後經驗,原則、規則、標準。比如教學法、學習法(策略)等

        “道”:規律。普世共性的本質與內核,解釋出來原理、需要深耕的高度概括的系統性知識。比如心理學、教育學、腦科學、人智學等

      “器”、“術”偏向招式,而“道”、“法”偏向心法;“器術”在於練與學,而“道法”在於體與悟;“器術”是局部策略,“道法”是完整系統。

    “上”“下”自如。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則止於術”。所以真正的“立體精進”一定是在“道”、“法”、“術”、“器”上一起下功夫,而不僅僅在某個維度不斷無節制地學習。

      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道法術器”之路,就看你能不能找到自己的成長通路,讓自己成爲“專精”型的人。

      每個人都可以在有生之年成爲某個一個領域的專家,而前提則是選對方向後持續精進,咬定青山不放鬆,十年磨一劍,終將會在一個領域中小有所成。特別感恩田師給我種下了一個種子,讓我朝着可視化教育領域中專家型導師之路不斷深度學習、立體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