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師如何管理班級?(下)

今天整理講座《一線帶班》的最後一個部分,主要講教師如何提高學生成績。

不得不說,在中國的基礎教育中,成績是老師和家長最關心的事情,爲此,老師們也絞盡了腦汁。

講座中,管老師談到成績時,強調了一個方面:新老師要學會上好家長課。具體怎麼做呢?還是來看講座內容吧。

- 01 -

你每天上的都不是家常課

管老師說,很多新老師剛開始上課時,基本上每節課都是打了折的公開課。

爲什麼這麼說呢?對於新老師,因爲缺乏實際授課經驗,基本上是在模仿他人的課堂。要麼是大學課本里學到的案例,要麼是借鑑名師教案,要麼是從教研培訓中受到的啓發。無論是哪一種,其真實案例都是公開課。既然是公開課,就必然會有作秀成分,很少有老師能把家常課上得像公開課那般精心完美。但是,決定學生成績的卻是家常課。

我想起去年在某小學實習時,正巧學校在進行校內教研學習,要求每位教師都要去聽科組其他老師的課,聽課內容必須包括公開課和家常課。

我當時還不太理解,爲什麼要分公開課和家常課。後來我發現,每當有其他老師來聽課,課堂氛圍就和平日裏不一樣了。首先是學生,比平時要乖巧;其次是老師,授課環節比平時更爲緊湊,整個課堂氛圍也更加積極。後來看到一些老師準備公開課,尤其是參加比賽時,無論是教學環節,還是教學道具,都是精心設計的,甚至還有老師指導。

當然,不是說公開課不好,而是在日常教學中,應該上好家常課,這樣學生才能學到更多東西。正如管老師所說,家常課不是公開課,家常課面向現實,公開課則面向未來。公開課是理想而完美的,卻並不適合真實課堂。

- 02 -

什麼是家常課?

 什麼是家常課?我在講座裏記了三句話。

首先,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

教師是主導,強調老師的課堂組織管理作用;學生是主體,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是老師服務的對象。但在很多課堂上,卻發生了角色顛倒。想想看,在我們從小到大的課堂記憶裏,很多時候是不是都只有老師在說,尤其是一些習題課,整節課可能都是老師在講。於是,聽着聽着,學生便開始走神發呆。這不能怪學生,因爲學生並沒有參與到課堂中來,而只是被動地接收者。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們應該思考: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也就是講座中的第二句話,教是爲了不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方法而不是教內容,這纔是陪伴學生一生的知識。

那有人說,既然學生都能自學了,要老師有什麼用?用一句話來說,老師就是導演,負責課堂運轉。學生就是演員,是整部電影的主角。

第三句話是:“學而時習之”。“學”,是老師的事情,教給學生知識;“習”,是複習,是學生自我練習。

哪一個更重要?肯定是“習”。教只是理解,“習”才能掌握,所以在家常課上,老師也應該注重“習”,而不僅僅是“學”。

- 03 -

怎樣上好家常課?

《洋思經驗》中有兩句話,“學生能不能成纔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他自己學出來的。”“教師進課堂的任務不是去講,而是組織學生學。”

教師在課中也應該學會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而不是一昧的講講講!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教師在教授知識之後,應該讓學生進行練習,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這裏的練習不單單指做題,也可以是一切能夠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活動。

爲什麼現在小學生作業那麼多?因爲老師把一些可以在課堂完成的練習也留到了課後,於是,老師們不僅是給學生增負,也是在給自己增負。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沒有老師能夠保證,學生放學後,還會像在課堂上那般認真地做作業。

這裏管老師以他夫人爲例,管老師的夫人也是教師,帶班以來幾乎每次期末考試都是年級第一。夫人的祕訣是什麼呢?夫人說:“我學生的作業都是在我眼皮底下完成的。”

正如管老師所說,課堂不是聽講的場所,而是練習的場所。這句話聽起來也許有些絕對,卻依然具有指導意義。教師們在家常課中,應該學會放手,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

而教師們的作用,應該是組織課堂,管理課堂,維護紀律,並且在關鍵的時候做出示範,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爲主導。

(這個講座終於整理完了,內容有些長,理解因人而異,文章內容可能與講座觀點有所出入,歡迎指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