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人带孩子,你们是否真的捋顺了该有的担当?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生活压力下,每个家庭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而婆媳之间,吃、穿、住、行样样都可能与年轻人藏着代沟和隔阂。

社交平台上,能说出故事的媳妇们,背后都藏了一把辛酸泪,各种可歌可泣的悲壮往事里,只听见埋怨多于感恩,生活总有诉不完的苦。

单说老人带孩子,这其中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想想也无外乎是天下父母心,都是抱着能帮一把就帮一把的初衷来的。

要说事实真相,我们只要将心比心想想,没有哪个人会不想轻松自在地过悠闲的日子,可民间已经默认的传统不允许。

特别是近些年,总流传着一个很不和谐的声音:“你不帮带我的小,我就不给养你的老。”

这话可以说完全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孝”的涵义。

说这话的自然是儿媳妇多,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似乎还挺有理,甚至也能得到一些男人的附和。

这个声音或许撼动不了我们社会的主流思想,但在社会上,却给很多中老年人带去了无形的压力。

因此,很多即将步入退休生活的中老年人,都不得不违心地去迎合年轻人。

可是有没有想过?带孩子从来就不是小事情。

这已经不是七八十年代,城乡都可以自在放养小孩的环境了,也不是只要有口吃的,就可以养育好一个孩子。

所以,需要和被需要的两方都最好深思熟虑,不要用良心和养老来绑架,不要最后落得好心办坏事,彼此都要考虑成熟,也是真正对孩子负责,对家人负责,这才是真正的爱。

老人隔代亲是天伦常理,但同样也要意识到爱和责任是两回事。

我就想问问现在的年轻人,在你们急切地想要依赖老人的帮助时,有没有想过风险?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如果爱,在将他们放到这么重要的岗位上去时,你们是否真的认真权衡过利弊?

作为儿女,是否真的有考虑过老人的需要和体力?是否也对自己做的这个决定,能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和担当?

选择,都离不开自己的判断

有句流行语说:“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诚然,在照顾孩子上,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家人肯定是比外人更放心的,这是人类天生的血缘信任,但这并不代表责任和技术信任。一个成年人,既然做出了选择,同样也要对选择有责任担当。

8月11号下午两点多钟,重庆市铜梁区蒲吕镇的陈女士带着11个月大的外孙外出,一时手痒,坐上麻将桌,外孙在别人手中发生了惨痛的意外。孩子因为异物卡住喉咙,抢救无效,不幸窒息死亡。孩子爸爸妈妈也从上班的地方赶到医院,在医院一见到孩子,妈妈就昏倒在地。

因老人疏忽而出现的悲剧比比皆是,每次看到这样不幸的新闻,看到留言里一边倒对老人发出谴责的声音时,其实,我更为这老人感到担忧和难过。

都说活“罪”难熬,辛苦了大半辈子,就因这晚年一个疏忽大意,留下人生最大的遗恨,就算最后能得到谅解,但儿女和老人心头,总也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这是多么的残忍。

记得让我决然做出自己带孩子的决定,也是被一个事故影响。

亲戚家一邻居,夫妻在外打工,将四五岁的孩子留给家中母亲照看,很平常的一个下午,老人像往常一样在家带着孩子,她和平时一样,只是转身进厨房给煤炉换煤球,孩子不知道被什么吸引,突然跑出屋去,惨遭路过的车碾压,当时就失去了生命。

据说这位老人的儿女始终不能原谅母亲的疏忽,老人是不是也间接成了这起悲剧的第二受害者?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分分钟都可以跑出视线外,就哪怕是我自己照看孩子,只不过一下分神,四五岁的孩子,在租房的院子飞跑,一下就撞到墙上隐藏的钉子上,额头上顿时就一个血窟窿,血流满面的样子,把人心脏都要吓停了。

就因为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意外,到现在孩子十几岁了,我依然会做噩梦,梦到孩子从高处失足,或者掉到水里,或者失散了,或者被人带走了,总是从梦中惊慌失措的醒来,然后不放心,爬到孩子床上,摸摸孩子才踏实。

像我这样同款的妈妈有木有?

在民间,以前有这样的说法,姥姥姥爷带孩子有“成行”,爷爷奶奶带没有,因为爷爷奶奶是自家人,“成行”是客家话,意思就是要担风险责任。但现在真正带过孩子的老人却不这样说了,带孙子和带外孙,其实都是一样有压力有风险的,万不得已,都不想带。

我的女儿,跟随父母在乡下呆了两个月,孩子贪玩,从木制楼梯上摔下来,眉骨附近在石头上碰了一个口子,缝了几针,到现在那都凹下去一块,每次母亲见到女儿,都要说一句:“孩子,你这疤痕都是姥姥家摔的,你记得不?”眼里是满满的歉意。

因此,我不让老人带孩子,真的是不想连累老人更多,但凡出点意外,就算我们怎么安慰原谅,都可以想象到,是无法抚平老人心中的愧疚的,因为老人是真的心疼孙辈的,都说爱得越深,伤得也越深,我很害怕这样的事情发生。

生活,从相互尊重开始

当然,换个角度,大多数中老年时期的老人,身体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是可以胜任照顾孩子的,甚至她们带孩子的经验比年轻人更丰富。

如果年轻人能一起生活,一起陪同,彼此能够虚心互让,在生活上互相学习,也是一件很完美的事,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才各有各的不幸。

平常听到更多的是对老人带小孩不满的声音,似乎,人的天性,值得对外倾诉的,总是愤怒和苦恼,表扬都生的比较低调。

所以,很多婆媳之间,就像天生的冤家,互相看不顺眼,互不认可,这是常有的事。事实上,也有的是老人固执的脾气,愚昧封建的思想等等,一个巴掌拍不响。

因而往往婆媳矛盾,是从角色矛盾,到月子矛盾,再到育儿矛盾,一条龙自动生成,闹到家里鸡飞狗跳,没有这些矛盾的,又能指责公婆不管不顾的冷漠。

所以,结婚时,奉劝步入婚姻的小夫妻,一定要思考好自己家人的性格,结婚看起来是两个人的事,如果老人要一起生活,那就是两个原生家庭的结合了,而生活和生育的后期条件,都是可先预见的。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话说再也不是六七十年代,一条红头绳就可以托付了终身,住窑洞,住茅草屋,靠自己自力更生。现代哪怕全家举债,结婚也要有房有车,家长总是把小家庭的生活安排的周周到到才放心,这风气风靡全国,哪怕山疙瘩里,小镇乡村都这样,所以,天下也就没有了无辜的父母。

都说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往高处走,水才往低处流。养孩子的压力和其它物质欲求并行,总难以从中做出取舍,这也就造成生活压力大,老人来帮手,成为了最好的调节枢纽。

其实,大多数家庭,是可以在工作和家庭上做出一些取舍调整的,只不过更重要的是心态调整。

钱,多少都是不够花的,但如果能懂得生活中的利弊权衡,钱也可多就多点用,少就少点用,孩子小的时候,请保姆还是自己带,或者让老人做个帮手,孩子父母都要作为照顾孩子的主力军更好,等孩子能上学自理独立了,也就能更好安排时间了。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想想上上一代人所经历的人生,家家几个娃,唯一追求就是吃饱饭,甚至舅舅外甥差不多大,谁能帮谁带?

和他们那个时代一比,我从来不认为,我们在外租房,到处漂泊,穿地摊上的衣服,简单朴素的生活十几年值得说艰苦,至少我的孩子,没有缺少父母的爱,没有缺吃少穿,也接受了平等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身边人,大家都没有任何亏欠或不满。

所以,生活总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代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大多数家庭养育一两个娃,还以养老对老人做要挟,或者帮带了又各种不满意,就算满意也认为老人理所当然,也没有一点感恩的心。这真是个不缺奇葩的世界。

都说现代人都主张思想独立、经济独立、女权平等、民主自由等等,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懂得尊重他人。

感恩于主动献身为子女服务的老人。他们本可以更理直气壮地享受生活,享受天伦之乐的。

年轻人对自身讲究各种独立的同时,也请尊重老人的权利,他们已经完成了人生的使命,带不带孩子,首先,感恩父母,赡养父母,本就是我们中华传统的孝道,而且,这也是培养我们孩子以后孝顺我们的先决条件,以身作则。

作为妻子,和丈夫在婚姻内有共同的财产权时,家庭责任也就是共同的。所以,不带孩子就不给养老,只暴露了人的利己主义和浅薄而已。

在生活中,理性客观地看待和尊重老人的能力和习惯。他们大多数人不像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可以坐进明亮的课堂接受教育,或者能见识世界上丰富的科学知识,他们有特殊的艰苦的成长经历,去要求一个老人做到面面俱到,做到符合你的标准,其实你是在为难自己。

稍微成熟一些,都应该对老人多些理解和包容。

如果老人爱打麻将,爱钓鱼,或者爱种菜,爱跳广场舞,你为什么要弄个那么小的孩子去束缚她呢?老人有爱好,并没有什么错,一个和谐的家庭,都是能够相互尊重,相互鼓励,老人没有病痛,其实也是年轻人赚到了,所以开心很重要。

而任何事情的选择,是需要有一个理性判断的,选择,也是要为后果担当的。引以为戒,不要小看了带孩子这件事的责任和风险,三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