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散文《觀自在》系列131·坐對一窗秋雨 ·坐對一窗秋雨


老皮散文《觀自在》系列131

·坐對一窗秋雨



連着幾場雨落下來,似乎有點秋天的味道了。

雨天閒暇,我便坐對一窗秋雨,隔着時空,遙遙地聆聽那幾個多愁善感的古代詩人的吟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陸游),“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李清照),“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淒涼?”(辛棄疾)。

是喲,是誰秋到便淒涼?真可謂是秋心爲愁。古人作詩填詞,容易觸景生情,念及轉瞬即逝的時間和生命,不免有一種悽迷哀涼的色調湧上心頭,由此而愁緒橫生,構成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悲壯意境。但在我看來,詩人們秋天的心緒雖然悽迷哀涼,卻不失爲一種別樣的美。

秋或許是人心裏最容易傷懷的季節,一經碰觸就有難以抑止的震顫。看着樹木綠葉離枝,浮華散去,寵辱兩忘,於風中獨立嶙峋,我就覺得這秋的風骨是一種別樣的景緻。尤其是古詩詞裏所描述的秋,已掙脫了常人對於季節的定義,作爲一種意境而存在。這樣的秋,往往是另一種真實,隨着時間流逝,歷經歲月沉澱,漸漸超出原本的內涵,變成了一些獨立的文化現象。

我相信每一首古詩詞,都是流淌於季節血液裏的文化因子,賦予了詩人獨特的靈魂與生命。

時光在流逝。人和季節也在流逝。沒有人能看見時間,我們看見的只是季節的交替和變化:花兒慢慢枯萎、秋葉片片飄落。牆角的一片斑駁被秋雨泡浸過,從發灰到發黑再發白,似乎有某些元素在解體。歲月洗舊的白,又泛起一層一層的暗紅,鐫刻在生命裏,無法自知。

秋雨的降落,是線狀的。堪稱性感。秋雨的走勢、急緩、輕重等等,仿若最典型的書法藝術,洗盡鉛華,便只剩下線條的遊走。那飛揚的草書,漏痕、飛白、懸針、垂露等等,將人間所有的詩意都融在了紙上。秋雨的線條美,就這樣牽着人的神經,於似有似無之間,自帶幾分幻美。如同古詩詞,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雲影,想象無窮。因而,秋的線條,便成爲一種虛幻的、沒有窮盡的,可以寄託人類念想、情感和審美的韻律。

只是,在大千世界裏,線條永遠處於一種過渡之中。喜秋也好,悲秋也罷,所有的點點滴滴都是純淨澄明的,而更多的細節將往事帶回當下。我依舊坐對一窗秋雨,身體被雨的亮光斜過,有些恍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