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淺談中國教育

最近各地的小學中學陸續進入開學季,不得不說教育在中國是非常受重視的。

從小到大其實我們寫過很多文章,小學開始老師要求寫日記,初中老師除了要求我們寫隨筆之外也會讓我們寫作文,寫議論文,到高中就更加功利了,直接就是應試作文,按套路按評卷老師的喜好。那麼經過這麼多年的寫作培訓有幾個人能說自己的寫作能力不錯。

還有學校的英語教育,就算你過了大學四六級,大部分時候你學習的還是啞巴英語,面對老外你也不能張嘴就來。一說起這些問題大家就說這是應試教育的鍋,好像不是應試教育你就能熟練說一口鳥語似的。

這是教育出問題了嗎?

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麼多老外天天等着跟你練習口語嗎?你家是住在倫敦還是紐約?周圍有幾個人天天用英語跟你說話?

我認爲這個鍋不該由應試教育來背。

我覺得學院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基礎素質的培養,就比如如果你不去做科研高等數學真的在現實生活中有用嗎?基本沒啥用,但是這是基礎,是爲選拔更高級科研人才所準備的基礎。

中國的教育更像是一種漸進式的選拔人才,小學學的是爲中學做的準備,中學學的是爲大學做準備,大學學的是爲研究生做準備,就這麼一層層遞進式,從小學到研究生或者博士,這個比例可能是200比1 或者更高,也就是說200個小學生中可能只有1個成爲博士。那麼那199個人是不是花在那些高數微積分上面的時間就白費了呢?

從功利的角度大部分可能是白費了,他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他們這輩子都用不上的東西上面,這難道不是一種浪費嗎?所以比爾蓋茨很早就從大學退學了,同樣的還有甲骨文ceo 埃裏森,facebook的扎克伯格等等。我們能找出一大串人名,他們都是沒上過大學後來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但是我們其實是需要仔細分析一下這些成功人士的過程,比如比爾蓋茨,他是在微軟軟件銷售非常成功的基礎上退學開始創業之路的,扎克伯格同樣一樣。所以你要說沒有一點基礎然後說不浪費時間學高數微積分去創業我只能說那是賭,跟他們不一樣。

我們還能找到一大羣那些在科研路上刻苦鑽研,爲人類的科技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做這些事情懂的可不光是高等數學了,就需要更多知識技能了,而且還需要持續的學習提高。這難道不能說是教育的巨大成功嗎?

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在談素質教育,現在隨便在一二線城市的小學中學去看,他們都會擺出很多素質教育的理念,不會有人跟你談應試教育的,那個似乎是一個已經過時的落後的理念。但是你要去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去看,素質教育該是一個多麼奢侈的東西,就算你想跟家長談估計都不會有人願意搭理你。

爲什麼?因爲所處的環境和所擁有的資源不同。一二線城市的家長首先擁有一定給孩子試錯的資本,他們希望給孩子更多種可能,你學習不好說不定還可以去學畫畫,再不行還可以去幹點別的。而乾的那些別的就需要除知識技能以外的別的東西。而舉家搬到衡水中學附近陪孩子上學的家長可能這是他們給自己下一代的最後一點希望了。能上大學就有未來,否則未來渺茫,不是他們不想素質教育,是他們沒有資本去想那些,家裏還有一家老小要養,有錢更多的是解決溫飽,哪還有什麼錢來考慮素質教育。

就像《貧窮的本質》所說的對於底層家庭的孩子的教育最好的還是應試教育,今天完成多少道題,學習掌握了多少知識,對他們就多有用,這些東西最實在,素質教育能保證我未來不餓肚子嗎,並不能,但是我有好學校好文憑能保證我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能保證我有飯喫。

活下來纔是最重要的,發展是屬於下一步。所以教育是因人而異的,選擇適合的教育方式可能纔是這個社會最好的模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