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为朋,同志为友》

2020.8.28        佳豫

《同道为朋,同志为友》(解读论语第194天)

日经第519篇(颜渊第十二)

东方有佳人,豫云圣贤道

在因上精进,在果上随缘

经典原文: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贡问孔子怎样对待朋友。

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三国时期,有两个著名人:管宁和华歆,他们俩一开始也是好朋友。

有一次,他们一起在菜园子里干活,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视而不见,而华歆却捡起来看了两眼才丢掉。

又有一次,两人在屋里读书,门外有富人的车马经过,管宁如如不动,华歆却忍不住走出去瞧了瞧。

管宁以此认为华歆放不下名利,于是选择与他“割席分坐”。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价值观不一样,那就果断分开,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交友思路。

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自然会有不同的经历。那价值观不同,志向不同的人就很难走到一起,反之,能走到一起的人,大体上价值观是相对一致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友要去掉很多的主观的因素。正所谓:同道为朋,同志为友,我们需要拿一颗中正的心与他人交往,而不是降低自己。谁比谁高贵,都是狮子身上的毛,只是显化的不同而已。

那本着一颗至诚之心去交友,也要有一颗明智的判断之心来保护这份友情,保护好自己。

既然要给对方忠告,那就不要想着得罪对方的想法。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在李世民和魏征之间,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他人不能接受时,要适可而止。一是让对方有缓冲期;二是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三是通过停止来觉察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格局。

我们说,老师做为榜样,言传身教,同时作为学生不可能一天到晚跟着老师的,老师有他自己的事情:要看他的书,要备他的课,要写他的感悟。

所以,我们在求学的过程中,既要有老师,也要有益友。交朋友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可以互相勉励,互相切磋琢磨,然后一起成长。

我们说,遇高手千万别放过,就是因为他们的清闲时间不多,需要我们抓住难得的机会,遇到就要善问,善请教。

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靠自修的,于是有个好朋友就非常重要。比如前面,樊迟问了问题,还是没有参透,那就去问好同学子夏,帮他解惑。

忠告就是对朋友在大是大非上做出善恶抉择,如果见到朋友有过,不能够劝善规过,普通话就是不够意思。要真正对朋友负责任,就要以善道来引导朋友。

智一老师在课上说过一个关于韩信的故事,话说,有一天,韩信奔驰路过一个地方,刚好伫立在一颗大树底下,这个时候,韩信突然感觉怎么下雨了,擡头细看,原来是有个小孩在树上撒尿。韩信非但没有及时的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还笑着送了小孩一些银子,小孩一看也乐了,他跟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过了一会,项羽骑马追到这个地方,小孩依葫芦画瓢,故伎重演,结果项羽二话没说就把小孩给砍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心的险恶。

当然,劝告的方式方法,是需要我们不断修炼提升的,有时候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反而起副作用。所以,时刻觉察,时刻忏悔,时刻反省,时刻感恩。

《弟子规》上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其实也适用于朋友之间,孩子之间。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其实是听不进任何建议的,因为沉浸在情绪里的人特别自我,爱钻牛角尖,忘了真实的那个自己需要冷静回归。

此时,我们就要学会停下来,拖一拖,放一放,让一让……我们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太过执着的结果,就是会关系弄僵破裂。

如果是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那就是一种控制,谁都是最爱自己的,是自我的,那就会启动他们的防御系统,对抗到底。我们说要先跟后带,先以欲勾牵,再引入佛智。

就像我们写东西,写着写着突然被某些事情打断,那思路就停顿,于是前面的情绪或许义愤填膺,也许多愁善感……都会在停下的那一瞬间使自己的思路转弯,等再次提笔书写的时候,想的东西就又会不一样,会是别样的风景。

比如我们的初心,一开始很坚定,但是走着走着,就会遇到很多阻碍,来自性情名利子的牵绊,于是走走停停,人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要做什么。

所以,我们的心,要时时归位,时时在线,人生最怕的就是断断续续。

我们要像大树学习,不断扎根深长,把自己活成浩瀚的海洋,让自己变成辽阔的星河,才会让自己不受干扰。

大树不会因为有枝叶的脱落而停止生长,价值观其实也是一股能量,人生行为信念而牢固。

比如,今天早上过来上课时,突然下起好大的雨,整条马路都被淹成河了,时间已经过了9点,我当时就是一个念头,要是有人带我过河就好了。有时候,信念的力量就是这么厉害,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王梅打了电话,没想到她也堵在了路上,她对我说,等下过来接我一起去学校,所以,有时候人生也正是因为信念的牢固而持久。

我们说,三观不合的两个人,就像两条相交线,走着走着分歧就会越来越明显,无论走多远都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每个人的想法都没有错,只是站的维度不同,于是想法就不同,那处理的结果就不同。

所有问题的发生都有原因,都是因为爱不够,链接不够,交流不够……我们说,情未连接,爱为一体。链接越深,情就越深。链接断,情就断。所以要想有永恒的情,就要有永恒的链接。

不怕有问题,有问题才会成长,成长必定会有问题出现,最重要的是善于觉察观色,总结教训。

世界的人口有那么多,百姓百姓,心肯定都不一样,移情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所以,高手非常稀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