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知勁草,日久見人心》

2020.8.27        佳豫

《疾風知勁草,日久見人心》(解讀論語第193天)

日經第518篇(顏淵第十二)

東方有佳人,豫雲聖賢道

在因上精進,在果上隨緣

經典原文: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衆,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衆,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樊遲問孔子什麼是仁。

孔子說:“愛人。”

樊遲問孔子什麼是智。

孔子說:“瞭解人。”

樊遲還不明白。孔子說:“選拔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人,這樣就能使邪者歸正。”

樊遲退出來,見到子夏說:“剛纔我見到老師,問他什麼是智,他說‘選拔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人,這樣就能使邪者歸正。這是什麼意思?”

子夏說:“這話說得多麼深刻呀!舜有天下,在衆人中逃選人才,把皋陶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被疏遠了。湯有了天下,在衆人中挑選人才,把伊尹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被疏遠了。”

《道德經》裏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

枉用在人上面,就是指人的行爲是錯誤的,思想是扭曲的,價值觀也是錯誤的。直就是指人的性格是耿直的,行爲是正確的,思想是一貫的。

當把思想行爲端正,同時又有能力的人,提拔重用的時候,就可以使思想行爲有偏差扭曲的人,逐漸也走回到正道。

孔子不管是講學還是爲政,目標都是讓人可以走上正道,擁有正確的思想和行爲。

愛的最終極目標,就是讓所有人都能夠走正道,沒有別的法門,唯有靠仁。

如何達成,要靠智慧。智的核心首先是識人,自己能判斷出誰是直的,然後善用之。那不直的自然就會跟着直的走,和前面說的風吹草動是一個意思。

前面顏淵問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仲弓問仁,孔子答: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司馬牛問仁,孔子答:先做到自我修身的認知。

這裏樊遲問仁,孔子講要愛人,爲什麼要愛人,因爲萬物是一體的。仁字就是人字旁再加一個二,也就是兩個人。一個是指自己,另外一個是指自己以外的所有人。

慈悲就是擁有仁愛之心,仁愛就是不講條件,沒有理由。比如說,爲什麼我們要愛自己的身體,愛頭,愛手,愛腳,愛五臟六腑……因爲它們跟我們是一體的,所以愛它們不需要理由,這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樊遲在智慧上比較欠缺一些,子夏比樊遲要聰明一些,一下就能夠領會老師的意思,聽出孔子的弦外之音。

子夏用故事給樊遲舉例子又解釋了一下,皋陶是舜時代的大禮官,相當於司法長官,就像我們現在講的最高法院院長,判案子的。

他長得清臉鳥嘴,鐵面無私,辦案子一點冤枉都沒有。有了大公無私的人,自然奸佞小人就不敢來親近你。

湯王,是商朝的開國皇帝,他在位時,選出伊尹做爲宰相。伊尹原來是個務農的,結果受到商湯的重用後,幫助商湯滅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湯(湯王)死了以後,伊尹非常忠誠,還是兢兢業業的輔佐下一任湯王,把他的接班人輔佐起來,歷經了三位天子。

到第三位天子,也就是太甲(湯王的孫子)做皇帝的時候,太甲橫行霸道,不願再遵守湯的規定。

那伊尹很厲害,他可是重臣,是三朝元老,於是伊尹就把太甲給流放了,大臣流放皇帝,他把太甲流放到桐宮,讓他在那裏悔過自新,學習湯王的法律和制度。

後來太甲終於知道自己錯了,伊尹就把他接回來,重新做皇帝。這在歷史上也是很少有、很難得的。

伊尹並沒有想要自己謀奪君位,而是真正想爲社稷、爲國家,培養出好的帝王接班人。湯王當時把伊尹選舉出來,便是仁人,不仁的人自然就會遠離。

性相近,習相遠。我們是環境的產物,環境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也就是說,場域的力量是無窮大的。造場如造命,要像呵護生命一樣呵護場。

一個壞人長期在一個好的環境裏,也會同化成好人;一個好人長期在一個壞的環境裏,也會同化成壞人。電影裏,那些演臥底的,都要融入大環境,才能破案。

所以用人之道:要用賢、用仁,才能使整個國家的人民都變得仁德,這便是智慧。

歷史上,往往許多賢能之士,非但沒有被選拔,反而還會受到壓制;而一些奸佞之人,卻能平步青雲。這說明要真正做到智並不容易,同時我們也不能放棄,還是要繼續維持自己的仁德。

改變他人是神經,改變自己纔是真神。當自己改變了,感化他人,那世界也變了,看人的感覺也變了,一切都是美好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