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曲悠長

圖文 | 王學藝

若高粱能代表秋,它穗下那節長莖稈就是秋的神韻。

我喜歡漫天遍野高粱棵的搖曳,一場秋雨一場寒。秋風掠過大地,高粱紅穗掩面,青衣裹身,婀娜盡顯,少婦般散發着成熟魅力。

高粱高,高粱紅,高粱脖子秋的影。如果說高粱渾身是寶,那麼高粱穗下那長節就是秋致。它膚如凝脂,白皙細長,似琴絃流出的樂章,若豐果飄逸芬芳,像藍天雲朵悠揚。

樂章在孩子們手裏流出。秋莊稼品類紛繁,只有青豆穰裏藏着精靈。烈日當頭,熱浪滾滾,蟈蟈神曲嘹亮,孩子們像着了魔,汗水在稚嫩黝黑的臉龐恣意流淌,溼辣機警的眼睛也不敢眨動,直瞪着蟈蟈斂氣屏聲。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雙手閃電捧攏。定神細瞅着指縫的心愛,豁牙露齒心花怒放。牽到馬就得配齊鞍,給蟈蟈建造住所隨之展開,葶子成了不二選擇。

高粱穗下的長節我老家稱葶子,這稱謂也許原本與蟈蟈有淵源。亭子爲人歇息用,高粱穗下的長莖稈,亦謂之葶子。人偏愛這季節乍現的精靈,用草字頭區分人與蟈蟈,儘量讓其和自己爲伍,人對蟈蟈的鐘愛由此可見一斑。

葶子做籠可大可小,可方可圓,按所需長短裁段。大若桶狀,小似掌心。葶杆扎出的籠子適合衆賞,先綁夾出大小一致的兩個方框,在框四角穿葶子撐起雛形,再上下前後左右依次隔根捅穿,排穿的葶子均有小拇指寬縫隙,這便於觀賞,便於投食。

扎籠適合懸於庭院。秋露映出朝陽五彩光斑,蔥蘢火紅的石榴樹下,蟈蟈在籠中慢悠悠啃着青葉,暢飲甘露。潔淨的院落灑滿斑駁晨光,蟈蟈一會兒引吭高歌,一會兒低吟淺唱,似潺潺清流起伏跌宕,使人心曠神怡,看雲捲雲舒,賞花開花落。

中午陽光正好,靠河岸的老槐樹下,鄉親們手裏託着飯碗,有人把蟈蟈籠早掛枝頭,樹下人們山南海北神侃,樹上蟈曲交響輪唱,旋律順着河道,穿過河岸,迴響八方。暮色繚繞,月光傾灑,籠裏蟈蟈瞭望星辰,桂香淡雅沁人,蘋果、香梨、石榴陣香濃郁,伴着玄兔,和着銀漢,秋歌唱晚。

小似掌心的圓籠子,你一見肯定愛不釋手,它適合獨樂。不過做法與葶子的扎稈有天壤之別。葶子截拃長的段,橫面豎起利刃均劈六份,刮淨內穰,取兩片捏指間交叉,第三片斜夾兩片間,類推至圈匯成大拇指般圓口。再依樣複製第二片,兩片光芒狀製作對編交合。一個兩邊有旋狀圓口,橢形中空的精緻小籠大功告成。

孩子眼裏審美。葶子也有紅色,掐段在隆肚周圍別出菱形或點綴,剎那若神來之筆,繽紛俏麗,巧奪天工。這種小籠我們叫蚰子葫蘆,非蟈不裝。

把蟈蟈小心送入,裏邊填進紅薯葉,用指節長葶蔑十字交叉別住兩邊口,蟈蟈就跑不來了。把葫蘆揣入口袋,醉人神曲隨處唱響,心情走到哪裏都明亮。

秋高氣爽,白雲飄蕩,高粱收穫季節婦女們忙活起來,利刃在家庭主婦巧手中閃亮。在躺到的高粱棵頭,噝啦噝啦分離葶子與高粱。一堆堆一捆捆,弄回家攤開曬乾,做鍋蓋編饃筐。葶子外觀輕盈,不吸附水分,做鍋蓋透氣性好,是無比的理想材料。它還有光滑特性,剛出鍋的饃有粘度,用它盛饃不沾爛饃皮,能保持饃的外形完整。熱饃裝滿大筐小筐,麥香飄出廚房,溢滿庭院,瀰漫大街小巷。

如果說高粱穗是秋的嗩吶,它仰天嘹亮,湛藍映襯,雲朵戀繞縱情歡愉。葶子就像秋的二胡,它高山流水,低吟淺唱,飄逸着天籟與醇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葶子若大自然繁華落盡的餘韻,拉長了秋影,烘暖了蒼涼,尋覓着春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