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里來說叨

“道可道”是一家茶館的名稱,之所以起這個名號我想老闆或是對《道德經》情有所鍾,肯定是老聃的忠實粉絲,即借用老人家“道可道”這句作爲招牌。

叨爲中原區域方言,指言語嘮叨和拿筷子夾菜。

提這家店在此無意給誰做什麼營銷,是因在這家店裏偶遇一幕場景勾起我兒時餐飲禮儀的一個記憶,覺得所見與人生處世的道有些關係,大有人生不可思議的代差重現。

與友人一起在此用餐,我入席時側面坐一位眉目清秀,戴黑框眼鏡,十七八歲的時尚女孩,席間大人們談話並沒人在意她。人家也一言不發,喫菜一直就叨自己面前的那盤菜青椒炒雞蛋,從不逾越面前的盤子去叨其它菜品。這盤菜靠近她的部分被她叨成了懸崖峭壁。而且盤子見底部分也被她叨得乾乾淨淨。這不經意的行爲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如今打破舊有禮儀,幾乎不講禮的新生代,如此懂得餐桌禮儀的孩子着實罕見,平日就連大人們做到的也不多。

這即刻勾起我童年的見聞。冬日有走村串戶的算卦先生中午在堂哥家喫飯,一個饅頭一碗湯,一碗炒白蘿蔔菜,這也就是家常便飯了。先生靠着大樹蹲在暖洋洋太陽下,慢條斯理把這菜在碗裏靠自己這邊叨出懸崖峭壁,其他地方筷子半點不碰。

我納了悶,從未見過這麼叨菜喫的,就悄悄問堂哥,堂哥回答:“這是人家懂規矩!”

我那時也不知規矩是個啥,人生就這麼懵懵懂懂一路長大。在光怪陸離的新思潮不斷打破舊傳統的今天,時尚現代的年輕人久違重現當年老先生的一幕,規矩恍若隔世。這是從那之後再沒遇見過的場景,甚至早把這不起眼的規矩忘到九霄雲外了。

自古仁、智、禮、義、信思想貫穿國人認知,成爲中華民族爲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如今東西方文化在我們這個傳統禮儀大國交融混雜,特別在年輕人身上體現出中國文化被西方文化打得落花流水的趨勢。固有的文化禮儀逐漸式微,新體系建立毫無方向。如今天的純文學已經淪落到無人問津,引領人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文字被實用主義排擠出局,就像此刻我寫這樣窮於論道的文字,是沒人有耐心看下去的,在以經濟導向的當下不入流,不可以讓人迅速獲得名利,沒人陪你在此耽誤事兒。

而那些烏七八糟的愛恨情仇,言情纏綿,在完全以經濟主導下卻恣意橫流。談傳統道德,講教養,講謙讓規矩成爲老不開化。新的社會價值體系還未見端倪,沿襲千年爲人處世的道德準則卻在崩塌瓦解。

人是可塑性極強的靈長類動物,我們不斷進化的標誌就是精神的不斷昇華。由自私自利到大公無私;由單打獨鬥到合作共贏;由飢不擇食到有禮謙讓。如原有的樹立遠大理想人生觀念,再退化至基本的動物無序爲己,做着偏離甚至違背道法自然的舉止,盲目追求以自我爲中心的,所謂的自由價值觀念,無疑將是一場悲哀的退化。

近代以來我們的教育目標只是培養出合格的,知識型,專業性的人才,雖說一直也提倡德智體全面發展,但都心口不一,空乏其談。捫心自問接人待物,人情世故,哪樣在你上學期間老師系統普及過?我們所有的生活禮儀常識,皆在自我成長中零星獲取。

古時爲人處世都是專門課程,而現在一切都沒了。如今學生的夢想不再是當科學家、當醫生、當飛行員,爲國家爲民族赴湯蹈火,救國救民於水火,匹夫有責,鐵肩擔重任。時下灌輸的是長大當明星,當網紅,當官發財,以追逐名利爲終極目標。否則,即被視作精神不正常,嘲笑沒出息。

道可道這樣的叨讓我感慨萬分,況且是還在讀書的新人。但願這樣叨菜的孩子不斷湧現,到那時我們的民族就會找到新的仁、智、禮、義、信,建立起更切合我們自身的社會人文秩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