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重新定義敏捷

敏捷需要重構

敏捷開發奠基人 Robert C. Martin 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軟件研發領域成功的祕訣其實是用很多小團隊解決很多小問題。隨着 IT 互聯網的飛速擴大,業務規模的海量增長,軟件開發領域走向了用大團隊解決大問題。

但大團隊先天性的臃腫、遲緩、滯後的弊端,帶來了瀑布式軟件開發的效率低下。於是在世紀交替之際,軟件開發領域的先驅 Robert C. Martin 與 Martin Fowler、Kent Beck 等人共同起草了一份後來引發全球軟件革命的文件,是爲“敏捷宣言”。

二十年過去了,敏捷開發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但在其落地過程中卻遭遇了種種問題,Robert C. Martin 也在近期表示敏捷運動最成功的只有敏捷一詞。在過去二十年中,原本簡潔明瞭的敏捷概念已經變得含糊不清,精益、看板、LeSS、SAFe、現代化、技能提升等等理念讓人捉摸不透。

實際上,敏捷開發只是一個從衆多特性化的實踐中提煉出的共性化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並沒有給出具體的實踐步驟。在實際的工作中,如果企業只是照貓畫虎,不針對自己的業務模式、團隊規模等特性制定自己的敏捷開發流程,最終都只能流於表面,成效寥寥。

騰訊是國內最早一批實踐敏捷開發的企業,早在 2006 年騰訊就引入了敏捷開發的理念,敏捷成爲騰訊研發文化的內核。14 年後,騰訊用 TAPD 重新定義了敏捷,這個對內覆蓋超 90% 業務的研發平臺,對外服務數十個行業、數十萬家企業客戶的 SaaS 工具,走出了一條別樣的敏捷之路。

14 年:探索、實踐與重定義

2006 年,騰訊的聯合創始人、CTO 張志東先生提出了要創立騰訊自己的敏捷產品研發框架,也就是後來的 TAPD——Tencent Agile Product Development,騰訊敏捷研發協作平臺。

在那個年代,國內的敏捷開發落地並沒有太多參考實踐,預見敏捷開發革命性的企業並不多,大家更願意在瀑布式的模型下按部就班地做着軟件開發工作。騰訊借鑑了業界比較成熟的敏捷思想精髓,吸取了 Scrum、XP、FDD 的養分,經過在騰訊團隊的敏捷沉澱實踐,總結梳理出了這一套騰訊的敏捷產品研發模型。

所有嘗試過敏捷開發的研發團隊應該都能感同身受:讓團隊內的研發人員認可敏捷開發這個理念有多難。而在騰訊這樣研發人員佔據半數以上的集團公司,推行敏捷開發更不容易。不易之處不僅在於理念的認可,更在於如何向數萬研發人員做名詞解釋:究竟什麼纔是敏捷?

敏捷在實踐中的困境也正是如此: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團隊有一千種敏捷實踐。騰訊選擇了紮根於自己的企業文化,從中提煉出了重定義的騰訊式敏捷:以用戶價值爲依歸的快速迭代,小步快跑,鼓勵用戶參與,持續交付和灰度驗證。

從認定敏捷開發的那天起,騰訊在內部打造了一系列的敏捷培訓課程,組織了四百多場的敏捷培訓,同時也組建了專業的敏捷教練團隊進行指導,同時在公司內組織了線上和線下敏捷實踐交流,去幫助各大團隊進行敏捷經驗交流和分享。通過建立敏捷研發文化,培養興趣、影響習慣、激發動力,鼓勵自適應,從而促進敏捷研發體系進一步完善、進化。

敏捷文化的打造是上層建築,一款支持實踐落地的工具平臺是底層基礎。2006 年起,騰訊研發團隊開始打造這款支撐騰訊敏捷項目管理的工具平臺——TAPD。TAPD 平臺可以說是沉澱、固化了騰訊最優秀團隊的敏捷實踐成果。到今天,TAPD 已經覆蓋騰訊所有研發團隊、各類業務線,沉澱了多種研發模型,支持了 QQ、微信、王者榮耀等明星產品各個階段的研發協作。

在微信的創業初期,由於團隊只有 10 人左右,所有的溝通都在 Excel 上完成。當產品小有名氣時,團隊規模擴張到了 30~50 人,爲了解決版本發佈週期極不穩定、經常遺漏 bug 等問題,便引入了 TAPD,尤其是其中的缺陷、迭代需求模塊,很好地幫助團隊完成了迭代節奏穩定、缺陷跟進等關鍵問題。當微信進入穩定期後,團隊規模擴張到了數百人,對更完善的報表、項目進度、多項目協作以及發佈跟進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幸的是,TAPD 早已能夠通過更多模塊和功能的配置,很好地給予了支持,也才成爲了微信研發團隊最值得信賴的研發及溝通協作平臺。

正是通過這樣內部的持續實踐和團隊從小到大的成長,豐富了敏捷研發的類型,形成了有騰訊特色的四種研發模型,從穩定迭代到極速發版,從大型團隊研發到多業務線敏捷協同,不同的業務場景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敏捷研發模型。

這也推動了 TAPD 工具平臺的“樂高化”,研發團隊可以根據各自團隊的規模、業務場景按需組裝,TAPD 成爲了騰訊敏捷研發協作領域的唯一大中臺。

研發過程及工具支撐

DevOps 工具鏈集成

2015 年,同程旅遊通過張志東偶然得知了 TAPD 的存在,雙方一拍即合定下了合作意向,這是 TAPD 平臺第一次試水對外開放。通過這次合作,TAPD 幫助同程旅遊從瀑布流的研發模式成功轉型爲敏捷研發模式,敏捷迭代、小步快跑,在快速變化的旅遊市場中快速佔領市場。

截至今天,TAPD 已累計服務數十萬家各領域企業,提供適合各行業特色的研發管理解決方案,同時助力高校人才培養,爲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提供課程建設、企業案例和企業實踐等支持。TAPD 同時致力於構建開發者生態,從生產端助力開發者,依託服務端連接企業客戶,通過搭建開放、連接的平臺生態,幫助開發者更快更好地進行應用開發與服務創新。

騰訊的離職員工成爲了播撒 TAPD 的“火種”,靠着口碑積累、口耳相傳,這一套在騰訊積累沉澱 14 年之久的敏捷研發工具平臺開始在金融、遊戲、電商、音視頻、生活服務等市場生根發芽,由此帶來的各異場景下的使用體驗,就像敏捷模型的“深度學習”,讓這種敏捷變得更加本土化。

敏捷開發在落地過程中遇冷的原因是什麼?是抽象化的概念在具象化的場景面前沒有統一的解釋標準,企業在實踐中往往只取到了敏捷的“形”,而忽略了敏捷的“神”。騰訊 14 年的敏捷開發落地過程中,一以貫之的是重定義後的核心理念:以用戶價值爲依歸的快速迭代,小步快跑,鼓勵用戶參與,持續交付和灰度驗證。而 TAPD 在這 14 年的發展過程中,也不再僅僅是一套敏捷研發協作的工具平臺,更成爲了一種驗證有效的敏捷文化落地方法論。

寫在最後

TAPD 首次對外發聲是在 2015 年的 ArchSummit 全球架構師峯會(深圳站),舉辦方正是 InfoQ 所在的極客邦科技。極客邦科技也是 TAPD 的核心用戶,動筆之前,筆者向我司從來不對付的研發與產品總監調研了使用體驗,得到的反饋居然都是特!別!好!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同一件事情上看到他們達成了驚人的統一。

而今,TAPD 平臺對外開放已有三年。根據 TAPD 企業數字化轉型調查,當前,87.9% 的企業正在嘗試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已獲企業普遍認可。而在數字化轉型路上,數字化協同辦公、敏捷能力最受企業重視。

騰訊 TAPD 負責人表示:“對外開放三週年,TAPD 已經從騰訊內部的一款敏捷開發工具,成長爲服務整個社會和行業的雲端 SaaS 敏捷研發工具。我們始終堅持‘要在協作中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看到人和任務之間的關係’的初心,專注於連接代碼與人,助力全行業的研發效能提升。”

行業真正需要的,是怎樣的敏捷?

“薛定諤式的敏捷”,No!

重定義的敏捷,Yes!

以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