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战神还是广告代言人?

我上学的时候喜欢看电视剧。难得的是父亲竟然没有反对,要知道他对我读小说和打游戏可是严防死守,不但家里不能有相关的蛛丝马迹,就连由此偏好的同学,我都是要划清界限的。

父亲没有禁止我看剧的理由,是能学到知识。因为那时候电视上播的多是历史剧。

特别是像《楚汉传奇》那样的电视剧,一到八点,父亲会叫上我说:“别写作业了,陈道明要出场了!”



那部剧的很多情节,我至今都还记得:比如段奕宏演的韩信胯下受辱,郦食其自己跳进大锅……

最近翻到一本书,张大春写的,算是小说。他在开篇序言提到自己写小说的动力源自“寻找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好奇心;尤其是哪些彼此没有关系的事物”。这让我很好奇,结果读下去却发现第一篇写的竟是韩信。

他说“韩信的养成背景之中并没有只字片语及于他有掌握军事地理而克敌制胜的能力。”



他引用《史记》里的话—— 藤公奇其言、状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结论说真相是韩信长得帅,会忽悠,所以成了代言人。其实不懂战术,更称不上战神。

其证据有三。

1,司马迁的书写惯例—每一个重要人物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一生功业的写照— 韩信一上场,就是个跟人讨吃喝的寄生虫,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吹牛:“我将来了一定会种种地酬谢漂母您的!”二听见这话的漂母不但不乐意,还讽刺他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2,《淮阴侯列传》里完全不交代韩信是如何能够知兵,用兵的。毕竟,一个楚州穷困之地出身、没受过什么教育,也不可能周游过列国的人,凭借什么就能在临阵之际立刻掌握山川地势的呢?

3,《史记.萧相国世家》里有段著名的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而在这之后,“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所以,萧何才是那个背后的大战略家,韩信因为长得帅,能忽悠,成为了宣传片的代言人,而能打胜仗的原因,离不开那些秦国的地图和书籍。

读到这里,我先是惊讶,后是钦佩。通过有限的史料,分析司马迁的行文风格,得出这么大胆而又有理有据的结论,作者的功力好生了得。虽然并不一定是真的,但让我对“大道理”背后的真相有了好奇,对该怎么读史书长了见识。

以前和父亲一起看历史剧的时候,他总会给我“上课”——他会说:“ 看到没有,做人就要忍辱负重,奋发图强啊!”,“大英雄就是要舍己为人,以身殉国”……有时我会被这些大道理搞糊涂,比如为什么既说“金钱如粪土”,又说“情比金坚”,而行动中又想各种方法挣钱?

但我不敢问。因为不懂是我的问题,要等到我长大以后,见识多了以后,就会明白历史都是真的,道理都是对的,现在只要记住就好。

之后一篇美国人写的文章让我发现了问题。那是一篇写《兄弟连》在阿登战役的文章。看过后我在网上评论说:“不对呀,12月16号德军开始进攻,21日美军被围,26日晚美军第37装甲师抵达巴斯托捏,围城结束。怎么算E连也不是被围了一个多月啊。”

结果有人我冷血,不尊重英勇作战的美国大兵,良心被狗吃了。

那是我才明白,对于一些人来讲,真相其实不重要。只要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受苦了,我们就应该表现出同情,我们应该记住的是胜利来之不易的道理,到底是被围五天,还是一个月,并不重要。

说回张大春的这本书。他认为司马迁是用韩信表达忍辱负重的重要,终成大事的情结。这个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但史书确实经常这么写。不过,这也不重要,因为勇于寻找真相,比真相本身更有意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