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再读小米《参与感》

那是2015年的故事,从聚源出来加入股掌,再后来大家一起搬到了南华期货3楼。在那里的3年发生了很多事,对我成长非常大,得到了贵人的帮助。我是十分的幸运,要是搁在如今,绝不可能发生的事。

15年的时候换了小米的第三部手机note,《参与感》就是在“小米读书”上面看的,其他书都要花钱买唯独就这本免费看。上班下班路上,有时中午吃完饭也看,我这人没有中午休息的习惯,对于晚上看没看还真记不清了。

我也算不得是个“米粉”,不发烧友也不追高精尖,更多的还是考虑性价比,不知不觉中买了一个又一个。一直觉得手机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的工具,用来保持与人的联系,人才是核心,未来也许会是一个更加强力的工具。

这本书也是从“狮妹”那里淘来的,在首页看到有她的签名。对于签名记录这事,我认为每一个读者都应该都如此,当你多少年以后再次打开时,会让你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书的内容简述

《参与感》是每一个互联网人都必须读的书,要人手一本并时常翻阅。这本23万字的书是2014年8月份出版,15年刚读时就让我学到了“借势营销”的概念,读第二遍时越加认可其的价值。

有些知识,没有人告诉你,只怕你永远不会知道,所以你永远会比别人差点,也许还错失了机会。

翻开本书,就是翻开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这就是这本书在说的事。

小米公司敏锐觉察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组织结构的深层巨变,构建一种新的消费者”品牌“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消费者参与式的”体验,品牌所能给消费者的“参与感”。

作者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非常真诚的讲述小米公司创业几年来的内部故事,从公司创立到产品开发,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建设,从日常运营到营销推广,从服务理念到公司理念,等待,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事情,清晰透彻地道出其中的逻辑,并慷慨地将他们独创心得和盘托出。

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消费理念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在2020年的现在来看,“三三法则”也是十分契合当下的。人们心态变了,特别是中国人的物资生活极大了丰富后,追求的不单单是高大上的品牌,更多的是一种品牌与自身的契合感。

记录书中喜欢的句子

  • 做内容运营建议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只发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过载,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要引导用户来进一步参与互动,分享扩散。

  • 战略是坚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战术是执行层面的如何做。对于用户而言,战略如冰山之下看不见,战术如冰山之上则更可感知。

  • 在面向消费终端的行业中,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 每个人都有调性,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调性。今天在互联网上,用户对品牌的真实感很在意。

  • 粉丝效应是无法设计的,像互联网思想家凯文·凯利的“失控理论”。用户群体性的无意识认知,最终选择决定了最合适该群体的行为方式,而这其实是最优化的结果呈现。

  • 如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

  • 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因势利导。

  • 无论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看上去怎么颠覆,怎么多元,年轻人看上去有多么叛逆,但人类对于美好情怀的向往其实一直没有变。

  • 炫耀与存在感,这是后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交融期,在互联网上最显性的群体意识特性。

  • 凯文·凯利曾经说,颠覆的创新都来自边缘地带。我们也会发现,很多主流文化其实都是来自于亚文化。

  • 未来属于能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而品牌背后的团队除了工程师,更应该有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都是对生活高感知的人群。

  • 能穿越时间的不是商业,是哲学、文学、或者艺术。

  • 这个产品为谁设计?这个产品首先要为自己设计。

读后一些小感

《参与感》归到“读技能”一类,推荐四颗星,同时也有些“读眼界”部分。

2020年3月21日我读完了全书,此刻正坐在汤里来的二楼休息厅,疫情里第二次出来消费(上次吃的烤肉)。不是因为待著无聊憋不住才出来的,而是我身体的老毛病提醒我要出出汗,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的方式就是泡汤和汗蒸。

这本读的很用心,细细的读还常停下来思考一下,可能因为我本身就在互联网圈里,很多名词概念很容易理解,共鸣感自然也就强。

为啥说每个人都应该备一本呢?我们学的并不是小米本身的成功案例,也不是小米自己的文化特性,而是它表达出的互联网思维,以及互联网下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对每个行业内企业和个人来说,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对时代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说,“产品第二,团队第一”、“人比制度重要”、“用户在哪就到哪做服务”、“人是环境的孩子”、“让用户来激励团队”、“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把这些做到不是件容易的事,小米的成功是有其必然性的,建议去读读雷军的故事。

阅读期间,想到了交大孟老师推荐的一本书《驰骋百年的梦想》,记得他当时说,“年轻人要多读读这些书,告诉你伟大的企业是怎么做的”。这本一直在我书单里,还没来得及看,惭愧惭愧!

结尾作者推荐了一首R.Kelly专门为乔丹所写的歌《i believe i can fly》。

往期推荐

细读《挪威的森林》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迟来的阅读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读后小结

俞敏洪的《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推荐关注我的专辑:阅尽书卷·读书

微信公众号:work2life

欢迎加入我的读书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