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的世界將會發生大重構

今天聊的這本書叫《後疫情時代:大重構》,作者是世界經濟論壇的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Llama Schwab)”,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作者,一位德國人,還有一位合著人法國的“蒂埃裏·馬勒勒(Thierry Malleret)”。

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看的是2020年11月第一版,全書共14.5萬字,抽點時間一個下午就能讀完。

本書內容

“後疫情時代”,分爲三篇,前兩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刨析這次新冠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宏觀主要從“經濟、社會、地緣政治、環境、技術”五個方面來思考,微觀從“趨勢、行業”兩個方面思考。最後一篇講疫情對“人性”的影響。

目錄結構

第一部分 宏觀層面大重構

  • 當今世界的三大特徵:相互依存、瞬息萬變、錯綜複雜
  • 經濟復甦:疫情下的經濟、經濟增長和就業、財政和貨幣政策
  • 社會的重構:不平等、社會動盪、“大”政府迴歸、社會契約
  • 地緣政治的重構:全球化和國家主義、全球治理、中美對抗加劇、脆弱和失敗國家
  • 環境重構:新冠病毒和環境、大流行對氣候等環境的影響
  • 技術重構:加快數字化轉型、接觸者追溯、追蹤和檢測
  • 反烏托邦的風險

第二部分 微觀大重構

  • 微觀趨勢:加速的數字化、韌性的供應鏈、政府和企業、利益相關者和ESG
  • 行業重構:社會互動和去緻密化、行爲改變、韌性

第三部分 人性的重塑

  • 重新定義人性:人性本善與本惡、道德選擇
  • 心理健康
  • 人生重要事項變化:創造性、時間、消費、自然與健康

我的筆記

在看書過程中記錄的片段

當今世界的三大特徵:相互依存、瞬息萬變、錯綜複雜,這是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結果。

大流行病往往成爲國家經濟和社會結構復興的重大機遇。新冠可能持續到2022年,2021年是消退時期。

經濟活動的根本決定因素是:情緒,消費者的情緒纔是經濟發展的真正動力。

大政府趨勢擡頭,西方的服務型政府將會轉型。改革部分遊戲規則和永久性強化政府的作用,最符合整個社會的利益。

社會契約,每一個人應盡的公共義務,是對社會付出的責任和擔當。社會契約,廣義上指管理個人和制度之間關係的對一整套安排和期望。

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趨勢衰退、全球治理的缺失、中美對抗加劇、脆弱國家和失敗國家的命運。全球化終結不可能,但是逆轉是有可能的。

不出門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更多的數字平臺,萬事萬物轉向數字化。

尼采:“所有殺不死我的,都會讓我變得更強大”。

未來幾年,在數字和生物技術領域的初創和新興企業的創造力會大爆發。

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即時”文化趨勢會發生變化,疫情讓我們放緩腳步。

日本化是世界未來的一種可能,日本化也是有其積極的一面,節儉的日式生活方式將被提倡。

自身免疫力增強的需求會得到更多共識。

大自然對人類有積極治療效果,都市人們渴望森林和公園。全球疫情使人們返璞歸真,重新認識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未來世界可能會更加分裂,民族主義會更加高漲。

我們正處於十字路口。

我的點評

《後疫情時代:大重構》推薦4顆星

總體歸類爲“讀見識”,是他人的思考結論我們在讀,擴展了我們視野,是關於後疫情時代的聲音之一。這本書特點是思考的大框架很完整,站在全球的角度來考慮,對未來的一種預測是帶着作者思想深度,另外題材內容很紮實不是誇誇其談。

我的讀後感

先分享一個聯合國總結的人類社會面臨的危機清單,既是我們面對的風險也是迎來的機會。當然啦,這裏面很多問題不是單靠一家企業能夠解決的,如果真的解決了,那必將誕生一位偉大的企業家。

然後我們再看一個圖,作者總結疫情對長期居家產生的影響。這份腦圖總體來說還是簡單了些,但是作爲參考是沒問題的,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思維發散。

總結思考:

  • 疫情的結束是斷斷續續,反覆或者局部反覆是存在的
  • 全球化趨勢必然受到衝擊,減弱已經不可避免
  • 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全球已經擡頭,將會加劇
  • 中國的崛起勢必採取新理念構建全球化
  • 涉及社會民生安全等基礎產業必將回遷到各國內部
  • 中美衝擊會加劇,甚至是激烈
  • 國際關係會變的更加不穩定,小國弱國更小更弱
  • 生命價值和意義將會重新思考
  • 對於“掙錢”的商業化理念開始弱化
  • 對環境和大自然的訴求會漸漸提升
  • 強政府機制會加劇,有好也有壞
  • 異地遠程理念會成爲一種標配
  • 生命健康意識會先強後弱的發展,有一個週期性
  • 疫情對中國轉型來說是個大契機

往期薦讀

推薦專輯:閱盡書卷·讀書,或關注我的薇信公衆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