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趣的人——舒生讀《論語》第一百四十二

1952年,鄧小平在西南局工作的時候,有一次路過四川內江,遇到一位朋友教會了他打橋牌,從此打橋牌成了他工作之餘的主要娛樂活動。他常說:“唯獨打橋牌的時候,我才什麼都不想,專注在牌上,頭腦能充分地休息。”退休以後,鄧小平有了更多的時間打橋牌。他說:“我能打牌,說明我的腦子好;我能游泳,說明我身體好。”有時,他操着帶有音樂感的四川話說:“打牌要和高手打嘛,輸也有味道!”他還說過:“身體健康,大概是我喜歡游泳,特別是在海里游泳。至於腦力方面,打橋牌最好;你的腦筋是否遲鈍,一打橋牌,馬上就明白。”鄧小平不僅喜愛打橋牌,而且叫牌準確,出手果斷,技藝精湛,水準常令專業選手叫好。洗牌、發牌、叫牌、打牌、記分,每一步都特別認真,處理得果斷、迅速,一派大將風度。他的老搭檔聶衛平說:“他打牌守得緊、攻得狠、叫得準、打得穩,無論領先還是落後,都很有風度,不愧爲一位橋牌高手。”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人,遊於藝。

志者,心之所之。據,執守。德,得道於己心。依,倚也。遊,玩物怡情。藝,技藝,主要是指六藝,也即禮樂射御書數。孔子說:有志於道,執着於德,親近於仁,遊心於藝。這是孔子對弟子們的要求,也或是夫子自道,可以說是對君子的要求。現在經常講要德才兼備、又紅又專。在孔子看來只有德才還不行,還要有善良、有趣。

志於道。是志於大道。道是事物天賦之性所定之運行規律,天地萬物無不有道,就像火車運行有軌道一樣,只有在正道上行駛,才能平穩順利,脫離了這個軌道,那是“脫軌”,是件十分可怕的事。人也一樣,人生成長也有大道,這是人依其天性、天命應當走的路。要想人生順利平穩,就要行循自然,不可脫離大道。行大道、走正道,才能成爲大寫的人。穩穩當當,行穩致遠。

人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該做什麼,這就是方向,有了方向才能前行,否則那是無頭蒼蠅、四處亂竄。陳薇院士對自己的兒子說,人生一定要做到兩件事:一件是娶自己心愛的女人,第二件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道出了人生的真諦,一個是愛情,一個是事業,對於人生來講,這兩樣無疑是最重要的。處理好這兩件事,都是要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麼?從小事開始,從自身做起,然後推而廣之,我要爲社會做什麼,爲國家做什麼,爲別人留下點什麼?有了這樣的志向,也就知道如何去選擇,走的也就更加堅定執着了。在自己選定的方向上,進一步得一步的歡喜,走一程看一程的風景,不忮不求,不慌不忙。

據於德。執着於道德,凡事以道德標準行事。這一點很重要,多數時候人的煩惱不是來源於大事,而是日常的瑣事,對這些瑣事,往往是左右爲難、進退不得,再往深裏說,就是做事沒有原則。和第一句“志於道”聯繫起來,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患得患失。這裏孔子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凡事都按照道德的標準來處理,這是大的原則和方向,有了這樣的標準和原則,再在具體方式上去思考和拿捏。

但是做到這一點還是不容易的,首先要破除自己的內心的“貪嗔癡”,往往難於選擇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破不了心中的“貪嗔癡”,過不了自己這一關,特別是關乎利益、關乎情感的時候,難免要被這樣那樣的東西所羈絆,做出有悖於做人做事原則的選擇和決定。所謂“觀操守在利害時”“智勇多困於所溺”等,說的都是這樣的道理。真正要出離這些“貪嗔癡”,迴歸道德的立場上來,需要不斷的修爲和堅守。

這裏還要有個反躬自省,在據於德的問題上,我們如果不經常的向內反省自己,習慣於按照得失利害去看待和處理問題,就會與道德漸行漸遠。因爲,道德的問題只能靠自己去解決,內因起着絕對的決定性作用。所有對道德的培養,也都最終靠自己去轉化。但往往我們並不認爲自己“缺德”,也不敢說別人“缺德”,不行你可以試試。“自己缺錢,別人缺德”是常態。而孔子所講的“據於德”主要是對自身而言,並不是要我們拿着道德標準作爲武器去攻擊和指責別人,處處講道德、人人講道德的社會是可怕的,這一點胡適先生早有論述。只有眼光向內,人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問題,堅持按照道德的標準爲人處世,纔是美好的境地。

依於仁。依靠、依從,始終保持一顆善良的仁心。仁是愛人,是對他人有關愛之心,時時處處事事替別人着想。這也是儒家的行事方式,做一個溫暖的人,一個知冷知熱的人,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常說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懂得寬容,因爲人人都不容易。也會懂得理解和關愛,大家都不容易,所以要以悲憫之心對待他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爲理解和關愛而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因爲理解和關愛而加深。

遊於藝。對於這四個方面,如果前三個方面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這遊於藝卻是今天我們要關注的。孔子從來不是死板的,而是活潑可愛的,也是有趣的。除了修身學習,還要懂得一張一弛、勞逸結合,所以要遊於藝,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在孔子時代講的六藝,我們今天當然不侷限於這六種,哪怕是運動、音樂、攝影,甚至是某種具體的技藝,對於自己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做一個有趣的人,懂得享受生活的美。

能有志於道,有使命感;對自己有道德標準,爲人處世有原則底線;持守善良,能愛人憫物;有一門技藝,能陶冶情操,也能自立自強。這四條能做到,人生當然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