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且趕路——舒生讀《論語》第一百七十二

東晉名臣殷浩,出身名門,擅長談玄,年輕時聲名遠播。朝廷多次請他出仕,都被他拒絕了。後來,名將桓溫勢力急劇膨脹,有奪權篡位之勢。當政的會稽王司馬昱擔心桓溫尾大不掉,便請殷浩參與朝政來牽制桓溫。在司馬昱的支持下,殷浩出兵北伐,希望通過建立軍功來抗衡桓溫,但因沒有將才,接連幾年北伐都以失敗告終。桓溫請求罷黜殷浩的官職,得到大臣們的贊成。殷浩丟官去職以後,表面上從容自如,實際上積鬱甚深。在沒人的時候,他整天整天自言自語,用手指頭在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這種神經質的行爲,反映了殷浩內心的慼慼憂懼。在鬥倒會稽王之後,桓溫想起用殷浩,便寫信請他當尚書令。殷浩高興極了,連忙回信表示感激。因爲怕回信中有言差語錯,信封好後拆了又看,看了又封,反覆幾十次,最後竟然給桓溫回了一封空信。桓溫收到空函,大爲惱怒,請他當官的事再也不提。殷浩受此打擊,不久就去世了。小人長慼慼,思來想去變成一封空函,留下了千古笑柄。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真君子都有着曠達的心胸,他們不拘泥於物,既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因此,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都能夠無愧於心,始終坦坦蕩蕩。但小人則多以私利爲重,經常患得患失,心胸狹隘,故時常憂愁煩惱。這便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華杉老師說,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心不安的時代、心不定的時代。孔子這句話,就說焦慮問題、安心問題、定心問題。君子做事,一是循理而行,做的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沒什麼好糾結的。而是素位而行,安分守己,安於自己眼下所處的地位,守得住自己的職責。三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怨天不尤人,有問題在自己身上找。所以君子總是坦坦蕩蕩,如王陽明所說:“我心光明”。心中光明,則照亮一切,事事分明。陸九淵說:“我無事時,只是一個無知無能的人。一旦到那有事時,我便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人”。

你知道幾個關於“心”的成語?心急如焚、心煩意亂、心驚肉跳、心猿意馬、心頭鹿撞、是否還有疫情期間的心累心慌?既然“心”有不安如何求“安心”呢?禪宗二祖慧可去找達摩祖師安心的公案,但大多數人都只看懂了字面意思:“慧可”又名神光,是禪宗二祖。他在拜見“達摩”之前,想必備受煎熬。公元500年左右的一天,大雪紛飛。在達摩祖師面壁的洞外,他一動不動地站了一夜。到黎明時,積雪已沒過了膝蓋,但他卻沒有半點退意。

然後,史上最經典的對話發生了:“弟子這顆心啊,怎麼都無法獲得安寧,乞求師父授我安心之法。”“那你先把心拿來,我好給你安。”達摩祖師雲淡風輕地回答。可他找了半天,怎麼也找不到。這時,達摩祖師卻說“此心已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宋代普庵禪師曾對這個故事做過點評,他說:“從無始以來所有至今,生死不絕,皆是妄心。過去未來現在,皆不可得。便知即今真心,遍一切處,更無一法可當情。”這裏重點提到了“妄心”與“真心”這組概念。他認爲妄心是生死流轉的根本,當情現相,虛妄不實。衆生都具有真心,也可稱爲“佛性”“覺性”,但大家只認其作用顯現的“妄心”,而無法認知其光明寂然的自體。

用儒家的話說,這“妄心”便是小人,而“真心”便是君子了。這份真心就像“佛”一樣,有萬千幻化。在生活之中可以幻化爲原則,觀察一個人是否值得相處最好的標準,就是看他對自己原則的探索及堅持。原則,是一個人對自己對基礎的保護。一個人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先把自己的心照顧好,讓自己是有靈魂的,就是對自己品格的磨練。很多人的幸福,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慢慢長出來的。

在做事上,這份君子的“真心”就是方向感和邊界感,這也是多次提到的一組概念。所謂方向感就是無論多難都要去堅持的,所謂邊界感,是無論怎樣都不能突破的。所作所爲在方向之上、邊界之中,便是有效的努力。我們經常敬佩別人的成就,其實很多成就並不是找來的,而是在平凡的事上,付出了不平凡的努力而得來的。所謂“想三想四容易不三不四”,便是這個道理,只要循着自己的原則和目標,堅定的走向去,就算最後目標沒有實現,在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巨大的成功。

尤其是身處今天這樣的環境,充斥着浮躁、焦慮和抱怨,在這個時候,更要事事謹記“君子坦蕩蕩”這五個字,時時告誡自己,不要去做無效的抱怨,眼睛向下。用別人抱怨的時間,去默默的努力,不要去攀比、不要去計較、不要去懷疑、不要去糾結、不要去置氣,要在自己的目標上精進精進再精進,最終你一定能夠收穫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對於這一章,錢穆先生點評道:“讀者常以此反省,可以進德。”而南懷瑾先生則對此點評道:“這兩句可作爲座右銘,貼在桌旁,隨時用以自勵,養成坦蕩蕩的胸襟。”

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他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後擡起頭來,望着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祕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30年後,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不少滄桑。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裏,才知道老人家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信封對他說:“這是老先生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遊子這纔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裏聽到人生的一半祕密,拆開信封,裏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這是經驗的提煉,智慧的濃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