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散文《觀自在》系列137·讀偈小記 ·讀偈小記


老皮散文《觀自在》系列137

·讀偈小記



外出旅行,夜宿某山莊。晨起,觀賞門前的一荷蓮池,總覺得蓮中處處有禪境。蓮葉田田,隨性,靜臥素水,半浮面上,半沉心田,宛若一花一世界,一琴一天籟。半畝方塘,一灣水,溫柔而清寂,淤泥在下,蓮花在上,一切都清澈但又看不到底。高雅而深邃。此刻,花期將盡,池裏的荷蓮不少已枯萎。而那些殘荷仍在池中堅韌地挺立着,葉子大半是枯黃卷曲的。我內心被觸動了。殘荷相互交織依靠、錯落疊加,隨微風散發出的風骨與極致之美,彷彿一種隱藏的精神密碼,在不經意間泄露。

看完蓮池禪境,且端一杯茶,細品一首詩。

茶喝的是黑茶金磚。茶磚裏,苞芽橫生,“金花”茂盛,堪稱極品。泡開後,湯色爽滑,回甘悠然,似有無限禪機。此刻品茶讀詩,穿越時空的茶道構架,即是一個默想的人生世界。品茶空寂,修心。其間留白,實則爲現世中一個安靜的投影。一盞涼茶,勾勒出清淨和寂。

詩讀的是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偈子。傳說惠能少孤而貧困,賣柴爲生,聞誦經而心有所悟,赴五祖處學法。後來五祖欲傳位,喚來同在寺中修行的神秀和慧能,說:“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鉢,爲第六代祖。”

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五祖看後,告訴神秀:“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雖不識字,託人亦書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於是,五祖傳位給慧能。

顯然,慧能的領悟比神秀更高。但慧能的偈,也讓人疑惑:菩提樹咋就不是樹?明鏡臺咋就不是臺?其實,我也是在讀偈多年之後纔有所領悟的。光陰湛湛,再繁茂的菩提樹,最終都會枯死,會失去生命而化爲塵土。而眼前熠熠生輝的明鏡臺,也終會消逝。所有可以觸摸和感知的事物,都是來自虛空的“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界的本質就是虛空。唯保持心靈的純淨和平靜,纔不會沾惹塵埃。衆生萬相,情懷不同。可見,世間最難求的,即是虛空裏清寂的本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