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的之法在於鬆緊轉換

站樁從練習的角度來說,需要掌握的核心是如何把控松與緊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松,由緊而得,沒有經歷撐筋拔骨“緊”中求“緊”的練習,身體往往不容易獲得整體的“松”,更難以實現松“透”的目標。同時我們也知道:松,是一個過程,是無止境的,不同的練習階段對“松”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體感與認識。

瞭解了“松”與“緊”之間的因果關係之後,在日常的練習中,我們就不需要過於去執着“松”或者“空”,而應該專注於每個階段師父給自己合理安排的練習計劃。從某個層面來說,如何處理“松”與“緊”之間的關係,掌握“松”與“緊”的轉換技巧,是站樁練習每一天需要面對的課題,並將伴隨我們的終身。

需要進一步提出的是:我們平常所討論的“松”,往往都是圍繞樁架而論的居多。但從功法的整體層面來說,除了樁架需要不斷調整松與緊之外,呼吸與意念同樣需要具備掌握“松”與“緊”之間的關係,以及“松”與“緊”之間轉換技巧的能力。如此,才能體現出“調式”、“調息”、“調心”這三調之間的緊密性和完整性,從而可以獲得站樁練習更豐厚的效果。

【調式】主要是指對樁架的調整,在這個練習過程中,緊~指的是筋膜的撐拔訓練,以及科學訓練之後而呈現出的伸縮、崩彈的韌性;松~指的是肌肉特別是關節腔周圍肌肉的放鬆。沒有筋膜的“緊”而去求“松”,則容易“散”,也很難實現整體的通透;沒有肌肉的放鬆,筋膜則不容易獲得有效的拉伸鍛鍊,往往會造成“僵”的不良體相。

只有兼顧鬆緊一體,在“緊”中求“松”,在“松”中去體察、體會筋膜撐拔的“緊”,才能漸漸使筋膜的拉伸鍛鍊越來越全面,從而形成一張完整的“網”,讓樁架呈現出符合生理結構以及功法要求的六面撐拔的渾圓之態。在如此之樁形裏,方可更充分領會到通透的真境,也爲進一步通過“調息”練習喚醒丹田、修復腎功能創造必要的前提條件。


【調息】在樁架經歷松、緊規範練習之後,“空胸實腹”的感覺會越來越明顯,由“降氣”帶來的松沉體感會愈加顯著,這時就可以進行以丹田爲切入口的“調息”練習,以喚醒先天的元氣、修復腎精的漏失,實現“內壯”的目標。在此練習過程中,同樣需要很好把握“松”與“緊”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相互轉換的技巧。

首先要注意調配好樁架撐拔的“緊”與呼吸自然“松”之間的關係,即,樁架要撐拔開以拓寬“氣”的通道,呼吸時要如聞着花香般放鬆,以做到深、勻、細、緩;其次要把握好呼與息之間的鬆緊轉換:吸氣時,丹田區域逐漸向中心收“緊”,呼氣時丹田區域猶如池塘中水波紋般一圈圈“松”緩地盪漾開去;最後在強化丹田功能的“哼哈、開合”練習中,要做到“呼長吸短”,即呼有意,吸無意,當丹田之氣呼盡時,會產生“負壓”的“緊”,從而促進吸氣在無意識的放鬆狀態下自動完成。

【調心】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對意念的把控和對情緒的修煉。意念貫穿整個站樁練習的始終,對意念把控得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在緩解機體疲勞、釋放病竈時,意念的作用更不容忽視,通過“假借”使意念與力或氣彼此“緊密”建立聯繫,不僅能讓疲勞、傷病更快獲得緩解和釋放,同時也使站樁更容易入境,當站樁入境後,就要及時把意念“松”開,從而讓站樁在“境”中獲得整體。

健康,包括了身和心,心理的健康首先體現在對情緒的觀察和調節,站樁在這方面無疑是最佳的修煉方式之一。通過功法實修的真切體悟去鑑別諸多紛繁的理論,以培養自己獨立的思辨能力;通過對力、氣、意的“松”“緊”體悟和理解,以及對“松”、“緊”的轉換調節練習,不僅能讓機體的察覺、感知、適應的敏感度變強,同時也能對情緒的觀察、調節、管理能力變強,從而可以有效培養出對事物以及其發展規律的認知能力,彰顯出養生與開慧並行的獨特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