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谨慎的三件事——舒生读《论语》第一百四十八

慎战思想是孙武军事思想内容之一。《孙子兵法》一书反对轻易用兵思想。它特别强调战争指导者对战争要慎重从事,多次提醒明主和良将要“虑之”、“修之”、“慎之”、“警之”。并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应切实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警告战争指导者不可感情用事,轻率决定战争行动。这就是后世所谓“从古知兵非好战”的思想。

子之所慎:齐、战、疾。

齐,同斋,即斋戒,为祭祀之前洁身清志的整肃举动。战和疾,上文孔子在说子路的时候,提到作战必求“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因为战争关乎国家的安危;对于疾病,在后面《乡党篇》描写孔子生病的时候,不敢随便吃药,因为那关系一个人的生死。这些都是孔子不能不谨慎对待的地方。

结合上一章的意思,孔子事事谨慎,而他慎之又慎,最慎重的,是三件事:斋戒、打仗和疾病。

这个世界上生命和战争不能重来。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重新来过,战争结束了胜败就定了,一旦战败就要面对后果,也不可能重新再来,战场无亚军。所以,孔子所慎者三:齐战疾。齐和疾关乎生命,战就是战争,关乎生死。人生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最近看到有一句比较伤感的情话是这样讲的:等你还不如等死,死终究会来的,而你却不会。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始有终的,从起点走到终点,那么不一样的除了长度,就是过程。

我们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以史为鉴、以天为则,人与天之间的沟通、人与祖先之间的沟通都主要靠祭祀,所以把祭祀作为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每逢到祭日,祭日有祭天、祭祖的,到祭祀的时候,君子总是在祭祀之前斋戒。斋戒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心清净下来,能够跟天、地、鬼神感通。至诚才能够感通,如果没有斋戒,那个心是浮躁的,妄念止不住。心不清净,那是没办法感通的。所以孔子教我们“祭神如神在”,要极其的恭敬,那是至诚心的表露,斋戒就是至诚恭敬。而且要亲自参加,如果没有参加,就不能体现诚敬之心。而且,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内容,孔子说:“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可能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说的时候,指着自己的手掌。所以,在孔子所说的治国理政的原则当中,祭祀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回到斋戒本身。圣人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这个合就是感通。那必须是自己身心都相当清净,这才能够合得上。如果能够把“我”也放下,这个就真正能合了。所以斋戒实际上是断“我执”的一个基础,把自己的欲望先断掉,渐渐对于身体的执着就能够放得下了。由此可知,儒家和道家、佛家都是注重斋戒。佛家是以戒为师,这戒律是最重要的修学,所谓“戒为无上菩提本”,要成佛、成菩萨必须从持戒修行开始。儒家也不例外,要成圣成贤还是要注重戒律。儒家讲礼、讲斋,这就是跟佛门讲的戒律都是相同的,也是以戒为师。

战者,说文:“战,斗也”。“王道不侵人,但御人之入侵,故不免于战”。王道是不会侵略别人,只会抵御,所谓的自卫还击战、保卫战,类似于今天说的积极防御政策。“御人之入侵”,是指外敌入侵之时,就像当年日本侵华一样,这时候就不得不用战争,誓死也要抵抗到底,这样的战争有着无可辩驳的正义性,而正义性是儒家所讲的战争的前提,也是行王道的前提。孔子当年在世的时候,他和他的弟子们也都有参与过战争,那都是正义之战。所以,后世历朝历代的战争,在开展前大都要发檄文,充分揭露对方的问题,也是在寻求战争的正义性,都说自己是替天行道、除暴安民。

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说,“慎战,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就是孔子对子路的提醒。“临事而惧”,要打仗了,我们有畏惧的心。这个畏惧不是说害怕敌人,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的一种敬畏。正因为有这样的一种敬畏,才能够认真、慎重的对待,从而做出最坏的打算和安排,也就能达到“好谋而成”的结果。礼器云:“子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此之谓也。”孔子说,我主战,一定是胜利,百战百胜;到祭祀的时候,一定受福。那为什么?因为孔子对战非常的慎重,祭祀他能够认真的斋戒,都是得其道。

再看疾病,孔子对于疾病十分慎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是父母所赐,所以对它要慎重,把对自己身体的慎重提升到了孝敬父母的高度,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关乎人伦大本的大事,当然要慎重。现在反而这方面的教育少了,生命教育的缺失让很多年轻一代,对待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都很草率,动不动就轻生,这是很可怕的。拼什么也别拿自己身体去拼。我们常常不太注意自己的身体,孔子教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好一点,平和性情,不暴食酗酒,起居规律。不幸生病还要谨慎就医,找靠谱的医生、吃靠谱的药,所以孔子在他那个年代活到七十多岁,那是绝对的高寿,在慎重对待疾病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

说句题外话,古人有言:书犹药也,可以医愚。我想不仅要读书,还要写出文字来。或许对于别人,闲来作文,是闲情雅致,而对我而言,文字是药,可以让我放下执念,暂时远离心痛,在漆黑的夜里看到一丝星光。这或许就是水平很差,却笔耕不辍的原因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