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被討厭的勇氣》:你離幸福只差了一點勇氣

文/z小祕祕

自我們脫離了孩子的世界以後,好像就很難再感覺到幸福了。

我們不得不去面對那紛雜世界裏,生存的問題、人際問題和親密關係問題,哪一樣都不會順序性地等你準備好,然後一樣一樣地到來。

我們總是會被這些問題折磨得透不過氣來,想要去逃避,逃離,最後乾脆索性就放棄吧,接受這不幸福的設定好了。可是,看到別人過上幸福的日子,你又會心生不甘。

其實,你離幸福也不過就只差了一點勇氣。

01 人人都可以改變

到目前爲止,你認爲自己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嗎?

到目前爲止,我都認爲我的性格改變不了的。我今天之所以自卑敏感內向,全由過去我父母的教育方式、經歷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方式所打造而成的。別人並非是我,所經歷的也不盡相同。倘若我過去的經歷與那些開朗自信樂觀的人相似,我相信,我大概率也能成爲那樣一個陽光出色的人。

在書中,恰巧就有一位與我有類似想法的青年。他同樣自卑不自信,自我厭棄,也對“決定論”深信不疑,即未來全都由過去決定。在他得知有一位與他持相反觀點的深居哲人,青年決定一探究竟。

對於“決定論”,哲人卻提出了另外一種觀點“目的論”我們不應去考慮過去造成現在這種局面的原因,而更多的要去考慮現在的目的。

哲人指出,青年那位終日閉門不出的朋友,其實並非因爲從小受到了虐待,懼怕與人交往,想要出門而不能出門,而是因爲他爲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和照顧,以及集關注於一身(目的),才選擇不出門的。因爲,按照“決定論”,所有受到虐待了的人都閉門不出是不成立的。

哲人引用了阿德勒心理學中的一段話,

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我們不必去過分關注自身被給予了什麼,例如出身、相貌等客觀存在的事實,而應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我們被給予的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們賦予了這些客觀事實怎樣的主觀意義感受。

因爲我們並不受過去支配。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實際上,很多人都是主動選擇了不改變。一面沉溺於目前安穩熟悉的生活,一面又懼怕未知的未來,索性就維持現狀罷了。

對於改變,總是少了那麼點勇氣。

02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總會被參與到競爭中。比相貌的出衆與否,家庭條件的優劣,成績成就的高低。我們總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旦在某個方面劣於他人,就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同樣,也會時刻害怕別人會就此短處方面議論個不停。

青年同樣也有這樣的煩惱,相貌、家庭、工作平平,比起另一位優秀的朋友,自己可謂是完全無優勝之處可言,甚至連自己也討厭起這樣一無是處的自己。

哲人一針見血地對青年說到,你是害怕在人際交往中受傷,害怕被別人否定和輕視,乾脆從一開始就拒絕所有人。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你就只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在別人否定和討厭你、傷害你之前,你自己就先否定了自己、傷害了自己

哲人說道:

“但是,請你不要忘記,在人際關係中根本不可能不受傷。只要涉入人際關係就會或大或小地受傷,也會傷害別人。阿德勒曾說“要想消除煩惱,只有一個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種事情根本就無法做到。”

既然,這種自卑情結和傷害都是源於與他人的比較和競爭,那乾脆就不與別人競爭好了。

因爲一旦確立競爭關係,自然而然地就會把對方當成競爭對手,當成敵人。既無法爲別人的勝利發出衷心的祝福,也無法原諒自己的失敗。

那麼,換成和自己比較如何?

不存在誰勝誰負,勝利的你或失敗的你,只有不斷追求進步的你。

如此一來,身邊的人便不再是敵人,而是成了可以信賴的夥伴,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存在我低你高的狀態,那些所謂的比較和競爭就將毫無意義,也就能更輕鬆自如地面對人際關係。

03 要自由和被討厭的勇氣

此外,青年還有另外一個困擾。那就是是否要尋求他人的認可,滿足他人的期待,尤其是來自父母這種特殊關係的期待,而自己普通圖書館職員的工作身份明顯不符合他們的期待。因此很是苦惱。

哲人則直接指出,阿德勒心理學否定尋求他人的認可

過於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就會按照別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捨棄真正的自我,活在別人的人生之中。

同理,別人不按照你的期待去生活,你也理所應當不應該對其加以指責。在這裏,哲人還提出了“課題分離”一詞。即要區分開哪些是自己的人生課題,哪些是別人的人生課題。

對自己的人生課題加以改進,對別人的人生課題則應採取不干涉不強迫的措施。

青年的職業選擇問題是屬於自己的人生課題,別人無權干涉和強迫;而父母是否認可或者對其有怎樣的看法,那則是屬於父母的課題。同樣,其他諸如職場上的,人際交往中的也是如此。

這勢必就容易導致一個結果,被人討厭。

哲人說到:“自由就是被人討厭,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04 如何才能更有勇氣

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即:

或許,我們就如同書中的那位青年一樣,多多少少對自己有些自卑和不滿意,疲於處理人際關係,不知如何是好,乾脆放棄改變,維持現狀。

不如就像書中所說,從自我接納開始,不沉溺於過去,不幻想着未來,珍惜此時此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