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南甜

                         

图文 | 王学艺

全国各地饭菜尝遍才知南甜北咸,初次看到南方人吃糖让我目瞪口呆。

老舅是南下干部,工作在岭南的一处林场。那山坳林深叶茂,鱼塘连片,橙橘飘香,还有漫山遍野的白玉兰竞相绽放。家人早已搬至城里新居,自己住在山脚樱花掩映的篱笆小院,门口种着木瓜、香蕉、荔枝树。眼前的一切于我都是新生事物,初出远门满眼新奇。

庭院右边一间精致干净的小厨房,林场人做饭自然烧柴,我很喜欢那小烟囱,无风箱的灶火一点燃,炊烟缭绕升腾悠悠飘散。小院坐东向西,夕阳山外山把它尽情渲染,门口那蜿蜒小道直抵泛着鳞光的鱼塘,在落日里显得格外显眼。晚风拂柳,鱼塘里的高脚屋笛声悠扬,如梦如幻。

一觉醒来,早饭让我迷惑不解。老舅是有心人,为让我尽快融入南方的环境,早上喊我动手做早餐。我在家姐妹多,做饭这事根本排不上我。眼前的早餐如何做对我着实是个不小的考验。老舅旁边指挥,劈柴点火,锅水沸腾。他让我从纸箱里拿出几块波纹面,这面状似我们常吃的方便面,接下来老舅让我干了件令人迷惑的事儿。

北方人吃面要放油盐酱醋,煮面间隙就会把这些调料弄好,再洗把青菜备妥当,这是常识。可老舅至水烧开都丝毫不提这嘴,后续举措更让我大跌眼镜。他让我取一只碗,拿把大铁勺,指着旁边的坛子:“里边是白糖,挖些出来。”

一头雾水的我只能遵命照办,小心翼翼盛一点上来:“太少了,多一些。”

我可劲弄半勺,他在旁边笑了,连声说少少少,太少了!我从未见过家常饭放白糖,倒是老家办喜事有道蒸糯米为甜味,在大蒸笼里出来浇上甜汁,在厨师出菜的流程里上桌。那时食品相对今天不算丰富,孩子们对甜趋之若鹜。这道菜撤下桌若有剩余,孩子们会争先恐后抢食,平日里根本没有正餐放糖的习惯。

清水甜面一顿饭,一改我稀饭馒头炒菜的认知,原来做面也可以放糖,初次品味还能接受。后方知南方人炒菜离不开白糖,舅母的厨房长年累月白糖存放一大编织袋,炒菜时扑腾就是一勺子,哗啦热锅里一撒。让你弄不清吃菜还是吃糖,时间久了方知南方人偏爱甜味,大部分食品都少不了糖,在我看来他们似无糖不餐。也许是天气炎热,排汗较多,体内糖分会随着汗液流失,故南方人需要补充糖来平衡体能,那时自己一直这么思忖。

随着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逐步明白南方温热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优质甘蔗的产地,用糖调味是千百年的习俗,甜味世代植根骨子和血液,就像四川湖南人的吃辣,山西的酸,北方大部分区域的咸,都是地理作用于人的结果。各地特色的食材,不同气候环境形成差异化口味,故而孕育多样性的饮食文化。

入乡随俗,一段时期甜味的喂养,久不尝反而向往,回北方多年,还时不时回味那第一餐甜面,偶尔自己做来品味一场。当面一入口的瞬间,那青山绿水包裹里的樱花篱笆小院;那芭蕉叶下挂着密密麻麻的青香蕉;那诱人的荔枝木瓜龙眼,还有满山遍野沁人心脾的白玉兰花香,南方小厨上特有的氤氲瓦片,炊烟扭着妙曼的腰身。一切都在意识流里款款走来,仿若人们甜蜜生活的画卷,一幅幅春华秋实,一张张缤纷斑斓,一页页笑颜甜甜。

南方的甜,打开了我舌尖的潘多拉魔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