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逆袭之路

花了几天时间把《向上生长》看完了,里面提到了一些普通人的提升之路,我觉得挺有道理的。

1. 用量来达到质的变化

一般人其实都达不到拼天赋的程度,连最基本的量都不能保证。比如学英语,先保证单词量,什么都不说,先将单词量提升到10000,你的英语不会差到哪里去。可能40%的人能背到6000,只有10%的人能坚持背到10000。没有量的积累谈技巧方法都是苍白的。

写作也是一样,在你写前面二百万字之前不会有人理你,连看都不会多看你一眼。当你开始写第二个二百万时,他们都会围上来,跟你约稿,赞扬你,夸赞你。

这是普通人最好的进阶之路,只能靠量来达到质的变化。因为能坚持到那个数量级的人是少数,做到了就比大部分人都强。

有一句话说到好,大部分人都高估了一天能做的事情而低估一年能做的事。其实就是一个词:坚持。

举个例子,原来的我并不喜欢跑步,之前很多次开始跑几天就放弃了。后来实在对自己太失望想逼自己一把,就每天坚持跑步,看Keep记录,已经坚持了半年,不能说跑的有多专业,起码这六个月当中已经跑了250多公里,真的是自己一步一步跑出来的,应该说比周围很多人都要强。我也相信这么坚持下去不敢说有多专业,但是肯定还能做的更好。

所以普通人并不需要想太多,就是计划计划自己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达到那个量,这可能是最靠谱的方法了。

2. 承认自己是一个平庸的人

人发现自己普通是从几个层次开始的,首先发现自己的父母都很普通。其次发现自己也很普通,最后发现自己的还是也都是普通人。

有很多时候人的矫情就是觉得自己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开始的。总觉得自己能干这能干那。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平庸之人,这样很多不切实际的想象欲望就烟消云散了。

自己并没有很好的记忆力,那么就多记录一些笔记。没有很高的悟性,那就多花点时间总结思考。没有很强的天赋,那么就多练习,逼着自己完成任务。

承认自己平庸这样从低层认知上就杜绝了自己对自己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样安排计划和时间会更加理性。人也会变的更加谦逊,知道自己不足就更加懂得别人的价值。

3. 多向外扩展

一个很重要的词“内卷化”,所谓“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文化模式)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之后,这种形式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

一个普通上班族,进入职场,经过前几年的训练,该加薪加薪,该升职升职,通过年龄和学历的红利期最终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在后面,如果他没有在黄金年龄到达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那么他将陷入“内卷化”。

随着年纪的增大,他的家庭负担越来越重,精力水平越来越低,对于职场的竞争力也在下降。为什么公司不愿意招35岁以上的人,就是这个原因。

要想解决“内卷化”,只有不停的找外部资源,比如加入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团队或单位,或者重新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路线。跟更多的人建立起连接,所以有人开始做兼职,开始做主播或者自媒体,一旦主业不行还能有一个保底方案。

普通人的逆袭并不容易,实话实说大部分人这辈子都是归于平庸,能好好的活着已经是需要付出天大的努力了,如果连努力不都努力那等待的只有坠落,不停的坠落,直到达到另外一个系统平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