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读书笔记

作者:乔尼丝·韦布 克里斯蒂娜·穆塞洛

◆ 序言:

被忽视的情感存在於潜意识中。是家庭照片中的空白地方。存在于那些“没有说”“看不到”“记不得”的童年中。

22个情感忽视问卷问题

◆ 第1章 情感的“桶”为什么装不满

所有的好父母都会偶尔辜负他们的孩子。没有人是完美的

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视而不见。

情感忽视不是你的错。因为它是如此无形、隐秘,又极易传递给下一代,

依恋理论三个关键的情感技能:

(1)父母能感到与孩子有一种情感连接。

(2)父母关注自己的孩子,并视他为一个独特而独立的个体,而非自己的延伸、所有物甚至负担。

(3)基于这份情感连接和对孩子的关注,父母适当地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海滩边的凯瑟琳

◆ 第2章 造成情感忽视的12种类型的父母

自恋型:希望孩子完美。

专制型:推崇规则、限制和惩罚

放纵型:放纵不冲突,孩子得不到反馈

离异型:没有时间精力对待孩子

成瘾型:表现双重性格

抑郁型:专注自己,像是不存在

工作狂:父母成功,孩子得不到注意和理解

照顾伤病家属:小时候没有麻烦,青春期会崩溃

完美型(AP):施压孩子还是支持孩子

反社会型:没有内疚感和良心的约束

孩子即父母:失去自己童年

都是为你好。

◆ 第3章 被忽视的孩子,长大了

情感忽视成年后特征:

1.空虚感:生命的燃料是感觉。如果我们没有在童年时代得到充足的养分,我们必须在成年时填补自身。否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活在虚无中。

2.反依赖:不需要任何其他人,或恐惧依赖他人的倾向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自己是一个“在圆孔中的方形钉子”很难确定自己能做什么

4.对自己毫无同情,对他人满怀同情:被人认为自己善于倾听,对自己比对别人严格

5.负罪感和羞耻感:我到底怎么了,感觉情感是可耻错误的,不应该表达

6.对自己生气,自责:对自己的情绪羞耻,自我导向的愤怒,自杀、自残

7.感到自己有致命缺陷:如果人们真正了解我,他们不会喜欢我

8.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傲慢,冷漠

9.自我约束能力差:成瘾、拖延、懒惰

10.述情障碍: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情感有缺陷,最极端的表现是他无法辨认自己的情感,也无法辨认其他人的情感。有易怒倾向。

 情感忽视的疤痕不一定是永久的,心理治疗从来不嫌太晚。

◆ 第4章 认知秘密:自杀倾向的特殊问题

人类天生被设计成能感受到情感的。当这个设计发生短路时,首先这是由情感忽视的父母造成,后来继续由长大成人的孩子自己加剧,以至于整个系统都被抛弃了。

自杀是男性死亡的第七大原因,女性死亡的第五大原因

罗宾自杀

父母“零容忍”任何不快乐、悲伤或挫折,结果造就了一个安静的家庭。孩子学会了如果心头有任何消极的想法,最好自己留着。

知道负面的情绪是坏的,不会被容忍。她自己留着并隐藏起来任何不积极、不乐观或负面的情绪。她对这样的情绪感到羞愧,害怕他们可能会瞥见一些她不想被他们看见的另一面。

如果生活是这样的空虚,有这么多的折磨、痛苦、没有奖赏,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她可以安慰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想象死亡,死亡是一种解脱。

自杀倾向特征:

空虚和麻木。

沉默地忍受痛苦。

质疑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为何活着?)。

避世幻想。

◆ 第5章 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提醒自己

不能逃避,逃避只会让你越来越偏离你所期望的轨道

需要努力,所有值得拥有的事物都需要付诸努力。

阻碍成功改变的因素

1.错误的期望

改变不是直线,而是忽上忽下的,进两步、退一步。关键在于坚持克服退步,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直到能迈出下一步。

挫折不是失败,不要陷入对自己的愤怒。

不按计划就干脆放弃。这样的情况没关系,对你最终的成功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只要你坚持别放弃。

2.逃避

首先,你要强迫自己做不熟悉的事情;

其次,你要强迫自己做觉得困难的事;

再次,像之前所说的,你需要坚持不懈;

最后,达成改变要下很多很多工夫。

3.不适

改变不吓人。

◆ 第6章 情绪的重要性及如何对待情绪

1. 了解情绪的目的价值

情绪不是多愁善感,情绪是生存的必需品

最聪明的人用情绪帮助自己思考,也用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绪。关键在于采用健康、平衡的方式来对待情绪。

人类的情绪来源于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深埋于大脑皮层之下,而大脑皮层才是产生思维的脑区。

情绪是生存的必需品,它告诉我们何时处于危险,何时该逃跑,何时该去战斗,值得去为什么拼搏。

情绪滋养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正是这些联系赋予生活深度和丰富性,让生活有价值。只有关系的深度和丰富性才是“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最佳答案。

2. 识别命名你的感觉

首先要学会认识你的感觉,并用文字描述它们

3.学习监控自己的感觉

六步练习(放空、自问、感觉、描述、查阅、为什么)

每天至少记录三次。目的是让你逐渐学会关照自己的内心,这样当情绪出现时,你能自然地发现并关注它们。

4.接受并信任你的感觉

(1)情绪本身不分好或坏、正确或错误、道德或不道德。

(2)情绪并不总是理性的,但它的存在总有其原因。

(3)情绪很强大,依然可以被掌控(IAAA)首先,识别情绪(Identify);其次,接纳情绪(Accept),不以对错来评断它;接着,试着察觉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也就是归因(Attribute);最后,看看情绪是否对应着某个行动(Act),如果是,以合适的方法来应对。

5.学习有效地表达你的感觉

不要消极、冲动地表达情绪,而要自信而平和、有同理心地表达。

6.认识、理解和重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

乔治·科斯坦萨实验(与其隐藏不如分享感觉)

他没有说些半真半假的话暗示自己是个成功人士,而是说:“我没工作,和爸妈住在皇后区。”他发现自己不仅有了大把约会的机会,还得到了很多别的好处。坚持乔治·科斯坦萨实验,会看到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密、有深度,自己的情绪也会更加平静、真实,其他人会看到你愈发坚强,而不是更脆弱。

横向提问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而纵向提问旨在获得理解。

横向提问构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90%的内容。纵向提问需要能够引导对方,将注意力转移到内心,深度发掘自己的情绪。整个过程需要由关心和同理心来贯穿。

◆ 第7章 自我关怀,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四种技能

1.学习关爱自己

步骤一:将自己放在首位,先戴好自己的面罩,再帮助别人,改变表格

放在首位、学会说不、阅读自信平和书籍、寻求帮助、发现自己好恶、优先自己的享乐、

步骤二:调节饮食,均衡、健康、一起、适量

步骤三:锻炼身体,终身锻炼的三点基石。(人大多是自己认识到锻炼对健康的益处的,而不是父母教他们的)

你能意识到并理解锻炼的价值和重要性;

你找到了能乐在其中的运动方式;

你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步骤四:休息和放松

情感忽视的人可以分为两类:要么休息或放松得太少,要么太多。有些人则在两个极端中来回徘徊,难以达到平衡。

2.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让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和停止做你不应该做的事。

三件事计划。每天你必须做三件你不想做的事,或停止做三件你想做却不该做的事。每天将这三件事记录在“自我约束能力”改变表格上。

3.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也是没经历过情感忽视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另一个人生技能。

想想自己小时候什么能让你觉得安慰

泡泡浴、音乐、锻炼、烹饪、宠物、孩子、散步、发呆、冥想

自我对话

4.对自己有同情心

原则一:反向黄金法则

黄金法则是“像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对待别人”,而对于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来说,道理一样,只不过是反向的:“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

原则二:觉察到破坏性的指向自我的愤怒

如果你犯错了,唯一能做的是汲取教训,除此之外都是浪费精力。无论什么时候你对自己感到恼火,请将其视为一个契机,将这火气转变为对自己的同情心

原则三:从自己的智慧和同情中获益

原则四:培养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四个关键的步骤,它能:

1.让你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但不会急于批评或责备

2.让你思考哪部分过失是你的原因,哪部分是因为其他人或者环境

3.决定如何做出改变能让这个错误不再发生

4.让你从错误中汲取重要的教训,然后允许你将这件事抛诸脑后。

原则五: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

◆ 第8章 终结恶性循环:让孩子拥有你所缺失的东西

你越关心自己、爱自己、理解自己、重视你自己的情感世界,你就越能关心、爱惜、理解和重视孩子和他们的感觉

可修复,无论我们作为父母做错了什么,都是可以修复、弥补的。

可改变,只要我们改变了给孩子的东西,孩子也会改变。

无需负罪,立志成为负责任的家长,孩子会注意到父母的自我怀疑,并且知道如何利用它。因此,负罪感会损害你作为父母的威严。但也要明白没有哪个家长是完美的。所有的家长都会犯错,包括至少几次大的错误。

自己改变,要给孩子你没有的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你自己拥有所缺失的东西。

识别父母挑战,为人父母是我们作为人类最伟大的特权之一。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在他们身边越多,孩子就越能建立相互依赖的平衡。别担心太过依赖。孩子会过度依赖的原因只会是在他们并不需要的时候,你提供的帮助太多了,方方面面都想帮他们。

◆ 第9章 给治疗师

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和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交汇处找到了情感忽视的内核

情商定义为五种技能: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

情感忽视很难被察觉,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常常不相信自己儿时记忆里的情绪。

发现:

1、为自己有情绪表示出愧疚、不适或对自己生气;

2、极力为父母辩白

3、质疑童年记忆

4、不理解情绪如何运作

5、反依赖

6、看似毫无意义但有强烈情感的记忆

治疗:

1、先解决显现问题,

2、应对反依赖

3、对情绪宽容

4、做来访者的镜子

5、提供平衡健康的父母之声

6、抑制纵容来访者的冲动

7、挑战自我责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