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終身成長》的引申思考

-1-終身成長是生命複雜系統的底層規則 《複雜》說:世界有兩種系統,一種是簡單系統,一種是複雜系統。簡單系統就像一個立方體,我們知道了六個面就可以推斷立方體的整體情況。或者就像汽車,我們知道了每個零配件結構,就能瞭解汽車的整體規律。牛頓的機

原创 萬物有律,《鬼谷子》捭闔第一

《鬼谷子》的開篇捭闔篇,第一段話就講了一個偉大而質樸的道理,那就是“萬物有律”。用現代科學觀點來看,就是洞悉了世界是一個複雜系統,這在現代就是一門專門的學科——複雜系統科學。-1-文章解讀 【原文】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爲衆生之先。觀

原创 《掌控習慣》OASIS綠洲,幫我堅持跑步一萬公里!

一、跑步一萬公里難嗎?1、答案是一點也不難,只要你把它變成習慣。以我爲例:從2015年我開始跑步,累計奔跑了13000公里,共跑過80個馬拉松,其中9個是全程馬拉松。我平均每年奔跑260天,基本上一週跑步5-6次,跑步已經成爲我每天生活不可

原创 如何教孩子自主閱讀

一、孩子爲什麼閱讀? 閱讀是人生大事,關乎個人成長和生命之美。學校教育在強調閱讀,好成績必須要多閱讀,各種科目都是如此。閱讀是培養學習能力的唯一途徑。愛閱讀的孩子更專注,知識面廣,會思考,會主動學習,想象力、綜合歸納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更強。

原创 《被忽視的孩子》,請愛他們!

你是否有以下經歷?有時會感覺和朋友、家人格格不入?於是希望自己獨處,不求助於他人?但又對自己很失望,覺得不如別人?最後會感到很空虛,無端暴躁生氣?如果你有以上的問題,那麼你可能曾經歷過情感忽視問題。-1-《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告訴我們,情感

原创 《被忽視的孩子》, 就在我們身邊

你是否有以下經歷:有時會感覺和朋友、家人格格不入?經常希望自己獨處,不喜歡求助於他人?經常對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氣,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有時會感到內心空虛,無緣由的暴躁不開心?如果你有以上的問題,那麼你可能經歷過情感忽視。-1-《被忽視的孩子

原创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讀書筆記

作者:喬尼絲·韋布 克里斯蒂娜·穆塞洛◆ 序言:被忽視的情感存在於潛意識中。是家庭照片中的空白地方。存在於那些“沒有說”“看不到”“記不得”的童年中。22個情感忽視問卷問題◆ 第1章 情感的“桶”爲什麼裝不滿所有的好父母都會偶爾辜負他

原创 海邊的凱瑟琳,與孩子共情的經典案例

-1-5歲的凱瑟琳正坐在海岸邊,快樂地和爸爸搭建沙灘城堡。她是一對成功的年輕夫妻的獨生女,爸爸是工程師,媽媽回到學校當了一名小學老師。海灘上,爸爸邀請她去一起玩耍。她有一個少見而又愉快的機會和爸爸一起做些特別的事。他們在挖沙坑,收集沙子,堆

原创 《自驅性成長》,正確對待焦慮的孩子

 一、案例孩子的媽媽被診斷患有癌症。他們的女兒艾莎16歲。媽媽要開始治療,而爸爸也要忙着照顧媽媽和艾莎的妹妹,還要兼顧媽媽在這期間不得不轉手的一些其他事務。“但請別告訴艾莎,”他們說,“我們不想讓她擔心。”艾莎從出生到現在,一直讀着父母的臉

原创 你有你的人生死亡後悔清單嗎?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個月,你會有什麼後悔沒幹過的事情嗎?-1-我們每個人,習慣了996的生活。每天早上掙扎着起牀,衣着光鮮地趕到一個格子間裏,做着自認爲有意義的工作,然後和一羣陌生人擠在地鐵車廂裏,汗流浹背地回到家,累得只剩下力氣喫飯睡覺。

原创 孔子的《可複製的領導力》

《論語》中有許多爲君之道,放在今天就是如何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可複製的領導力》中說,管理者有三個角色:領導者、管理者和執行者,只有在這三方面都做得好,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二者有許多一致的思想。-1-領導者角色的重點是營造氛圍營造

原创 孔子的《幹法》

《幹法》是稻盛和夫的經典之作,他把自己的工作觀乃至人生觀總結爲一個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結果=熱情X能力X思維方式。而孔子在《論語》中與樊遲關於如何修德的對話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1-《論語》的幹法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

原创 孔子的《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可以指孔子講到的侍奉君主,也可以泛指職場中正確對待自己的領導。 -1-分辨領導是君子還是小人向上管理首先要了解你的領導是君子還是小人,因爲對待君子和小人方法明顯不同。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

原创 孔子的職場態度: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就是孔子的職場態度。-1-“周”就大張旗鼓地周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能普遍地團結人而不與人相互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能普遍地團結人。”周是完整獨立周到,大家團結一致;比是拉拉扯扯依附,結黨營私。

原创 無條件的愛,《陪孩子終身成長》

“爸爸,你還愛我嗎?”8歲的女兒經常問我。“當然愛了。”我說,“如果你自己寫作業,練琴,收拾書包,我就愛你。”我們愛孩子嗎?我想每個父母都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愛了。但我們又總是不自覺地在“愛”前邊,加上如果怎麼樣、怎麼樣的各種條件。今天我們